工程招标市场串通投标行为的形式\危害与防范措施

时间:2022-10-18 06:42:25

工程招标市场串通投标行为的形式\危害与防范措施

摘要:串通投标即投标单位之间或投标单位与招标单位相互串通骗取中标,它以形式多样、隐蔽性和可操作性强,给招标人和国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目前招标市场串标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陈述,介绍如何识别串标;对危害进行分析,明确伤害程度和坚定远离、打击串标的信心;对防范措施提出建议,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和应对串标不法行为,从而更好的维护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招投标市场。

关键词:串通投标;形式;危害;措施;公平;诚实信用

Pick to: submit tenders in collusion with the tendering units or between the tenderer and the bid invitation unit colluding to defraud the winning, it in various forms, strong concealment and operability, to the tenderer and the country, the society has brought huge loss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bidding market the specific forms of presentation, to introduce how to recognize collusion; Analyzes harm, damage degree and the firm away from confidence, combating string targe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prevention measures, to let everyone know more about and deal with illegal behavior, so as to better safeguard fairness and justice, honesty and credit of the bidding market.

Key words: submit tenders in collusion with; Form; Harm; Measures; Justice; Honesty and credit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串通投标简称串标,即投标单位之间或投标单位与招标单位相互串通骗取中标,它是一种投机行为,其根源是招投标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由于其较高的隐蔽性和可操作性,得到诸多不法分子青睐,成为其骗取中标、获得高额回报的惯用伎俩,其诸多不法行为带给社会的是行贿受贿、降低工程质量、浪费国家和社会资源等危害,它背离了招标人的信任,伤害了其它投标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管理和诚信环境,严重影响到招标投标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1、串标的形式

串标的形式按主体可分为两类:投标人之间串标和投标人与招标人串标。投标人之间表现为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中标人给予其他投标人以适当的经济补偿或轮流中标等;投标人与招标人串标表现为招标人在开标前将投标情况、标底告知特定投标人,或协助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或与投标人商定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或招标人预先内定中标人,或招标人为某一特定的投标人量身定做招标文件,排斥其他投标人。目前工程招标市场内可能会出现如下几种方式:

1.1投标文件为明标,未将保密信息分开,存在串标风险。招标文件要求投标文件分为技术标和商务标,并未将资质材料、技术方案和商务报价彻底分开;投标文件中有投标单位名称等诸多个性证明性信息。如封皮上有投标单位名称,文件中有投标单位简介、公章等信息,很清楚的表明该投标文件属于哪家投标单位,评委评标时就可能带着个人感情评分,违背“公正”性原则,给串标带来很大的便利,投标单位会利用平时接触的机会拉拢评委、贿赂评委,以换取较高的技术得分,提高中标机会。

1.2招标人、评委与投标人串标。为达到让某一特定投标人中标的目的,招标人会使用如下手段:一是利用综合评分法评标时,在技术标上拉开差距,在邀请招标时邀请技术分比该投标人低很多的单位投标或陪标让其中标。二是技术方面设置障碍,如过分夸大“意中人”特有技术的特殊需要,达到排斥其他投标人的目的。三是评委滥用评审权,利用手中的权力,偏袒“意中人”或发表误导意见,对于分为30/70权重的综合评分方式,如技术分满分为30分,那么技术分均值每增加一分将影响1%的结果,如果该项目估算金额为2000万元左右,那么技术分2分的差距就需要40万元的报价来弥补,在实际操作中技术分低的投标人很难下决心大幅降价,这样就实现排挤其他投标人的目的,同样也可以理解为技术分多2分就意味着可以高于其他投标人近40万中标,这给串标双方都可能带去经济利益。四是评标委员会滥用评审权,将对“意中人”有威胁的投标人投标文件判作废标,以保证“意中人”中标。五是利用投标文件提交截止时间与开标时间之间的间隔,出现招标人暗箱操作,与个别投标人非法串通,在投标文件截止时间之后,视其他投标人的投标情况,修改该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六是招标人直接或者间接向投标人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成员等信息,投标人可以提前修改投标文件或串通评委。

1.3招标人评标时,为了招标人利益刻意或无意间构成串标。一是为了减少预算投资或顺利发包项目,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压低或者抬高投标报价,达到评选出“意中”的中标人目的。二是为了招标顺利进行,与投标人达成共识,现场授意投标人撤换、修改投标文件。三是明示或者暗示其他投标人为特定投标人中标提供方便。四是在中标书发出后劝解中标人放弃中标,让第二或第三中表顺序人中标。五是在没有必要实施大包方式的情况下,使用大包方式,给总承包方收取管理费的机会。

1.4部分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工程类招标常采取使用标底结合投标报价计算复合标底M值,利用M值来计算加扣分的情况。这样就容易实现通过报价来排挤他人的情况,如:a、b、c三家串通高价投标,计划排挤实报价的d投标人,a、b、c三个报价会把M值拉得很高,那么d报价就偏离M较远,容易受到大幅扣分,这就达到了排挤d投标人的目的。

1.5全部投标人串通,提前暗定中标人。此类串标的发生,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招标人有意支持的,只邀请几家投标人并让他们协商好谁中标,或者干脆让“意中人”另找几家单位陪标,最后得出让招标人满意的结果就行。二是招标人并不知情,完全是投标人之间串通一气,他们的目的又分三种:轮流中标、围标和抬高市场行情。轮流中标是通过协商避免了激烈竞争,在长期有多个相同或相识项目的情况下高价轮流中标;围标是由一家投标单位组织串通几家投标人,承诺一定经济利益,最终让组织者中标的方式;抬高市场行情就是所有该专业投标人联合起来,拉高报价,坚持统一战线绝不降价,迫使招标人抬高该专业预算。

1.6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伪造资质、证书等信息虚假投标。一是以他人名义投标,围标的另一种形式是以他人名义投标,组织者游说几家相同资质的单位,在给予一定好处的基础上,利用他们的资质及各种信息,独立完成几家投标单位的各类投标文件,组织者安排人获得多方授权后进行投标,由于他掌握着所有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可以暗中操作报价,使得自己中标。二是伪造资质虚假投标,具有串标性质的伪造资质是伪造投标人,伪造假象竞争对手,实现一个人投多个报价的目的,达到排挤其他投标人或围标的目的,最终让自己中标。

1.7投标人同时挂靠几个单位围标。在工程建设领域,挂靠经营的情况十分普遍,一支队伍同时挂靠多个单位,然后以多个单位的名义参加某一工程的投标。表面上,这几个单位都是独立的投标人,实际上,这几个单位都是由一个投标人在幕后操控,实现围标的目的。如果被挂靠单位明知挂靠者参与“围标”而积极配合的,其行为应具有“串通性”,挂靠者与被挂靠者均应作为串通投标认定。

1.8采取威胁的手段,迫使其他投标人服从自己意志的串标行为。这种情况很容易理解,某投标人为了中标,当不能实现围标和协商串标后,往往采取威胁手段,迫使未达成协议的投标人放弃投标或串通投标。对于威胁者,不容置疑的属于串标行为,而对于被威胁者,个人意见认为它形式上也构成了串标行为,只是在法律上如果他能出具被威胁的证据则可以免除法律惩罚。

1.9其他串标形式。串标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平、公正的招标市场,招标结果很可能大幅偏离招标人期望。由于串标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证据极难收集,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规定一些特殊情况也可以视为串标,具体情况如: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等。

2、串标的危害

2.1直接伤害了其它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实质上是一种无序竞争、恶意竞争行为,它扰乱了正常的招投标秩序,妨碍了竞争机制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往往使中标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在少数几家单位手中,而将有优势、有实力中标的中标人拒之门外,破坏了招标市场的正常管理和诚信环境,严重影响到招标投标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伤害了大多数投标人的利益。

2.2增加招标人投资成本。由于参与串标的单位一般会有某种形式的利益分成,这就会使他们操纵的中标价超出了合理价格范围,较大幅度的偏离期望值,从而加大投标人的投资成本。

2.3降低了工程质量。参与串标的企业往往诚信度不高,部分单位缺乏内部管理,由于赌博心理占了上风,它们编制的投标文件着眼点仅仅放在价格上,不认真研究施工方案,无合理应对措施,即使中标,也不可能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对工程建设留下较大的隐患。

2.4浪费国家和社会资源。一是串通行为存在行贿受贿等诸多违法行为,对关键岗位干部、国家人才等进行腐蚀,受贿的干部和人才对国家、社会都是极大的损失。二是串标后垃圾工程的重复施工、反复整改、反复验收、串通人之间的利益分成等都是对社会资源的人力和资金浪费。

3、串标的防范

3.1推行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方式。串标的核心是中标价,防止串标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使用最低价中标,就算串标者“收购”了大部分投标单位,但只要剩一家投标单位不愿同流合污,串标者想要确保中标也比较困难。“经评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恶意竞标,对低于成本价的投标报价直接给与废标处理。

3.2限制评标委员会的废标行为。串标行为能够成功,评委的因素也起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应规定除法律、法规、招标文件明确规定的废标情形外,评标委员会不得掺杂特殊要求对投标文件作废标处理。

3.3严格要求标书制作格式。将投标文件分为商务、技术、报价三部分。商务部分为明标,包含资质、业绩、财务、交货期、付款条件及方式、质保期、其他商务合同条款等能体现投标单位唯一性的信息;技术部分为暗标,包括方案设计、工艺配置、功能要求、性能指标、项目管理、专业能力、项目实施计划、质量保证体系及交货、安装、调试和验收方案等;报价部分为暗标,含所有价格依据、计算、汇总等内容;技术和报价部分主要以响应招标文件为主。另外招标文件中明确投标文件编写格式及装订要求,如使用纸张、文本格式、页码等内容,绝不允许出现明示性或相当于明示性的词语、符号和标识证明投标单位的身份,这样可以避免评委和投标人预先私下串通,评委在评标时有失公平。

3.4减少招标组织人员开标前接触投标文件的时间。开标时间和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应为同一时间,具体确定到某年某月某日的几时几分,最终提交的地点定在开标会议室。

3.5加强招投标评标过程管理。杜绝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压低或者抬高投标报价的现象;杜绝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为特定投标人中标提供方便的现象;杜绝在中标书发出后劝解中标人放弃中标的现象。

3.6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开通投诉通道。分析投标文件数据,主动查找可能的串标迹象,以此做好应对串标的措施,可采取打乱经常同时邀请某几家投标人的惯例,合理改变复合标底的比例等措施。

3.7加强法律宣贯。开标前监督人员宣布纪律时,强调如下相关内容:以他人名义投标、串通投标、以行贿手段谋取中标或者以其他弄虚作假方式投标的,该投标人的投标作废标处理,中标的中标无效;如以上串标事实成立,将按国家《招标投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商业贿赂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并依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予以追诉。

结术语

串标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人才和资源损失,我们应该学会识别串标行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远离串标行为,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打击串标行为,维护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信用的招标投标市场,让招标投标工作更好的为项目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8.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1.12.20.

[3]《招标采购法律法规与政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10.

[4]《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10.

上一篇:户县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浅析天然气自动化计量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