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时间:2022-10-18 06:22:22

安全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我国新兴的安全体系,也是煤矿企业势在必行的体系建设之一,构建一套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可以大力发展煤矿企业的生产。随着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各地煤矿企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都各自形成了一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独特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尽管如此,全国各地的煤矿企业安全问题仍然不断出现,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摆在煤矿企业面前亟待完善的课题。带着这一主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山西省同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赵德毅董事长,就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与其进行了探讨。

《现代企业文化》:近年来,全国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作为一名煤炭行业的管理者,您对安全生产问题有着怎样的见解?

赵德毅: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我认为,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来思考。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煤炭行业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矿工生活的逐渐富足,伴随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煤炭行业和矿工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现代企业文化》:一套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长治久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您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是怎样理解的?

赵德毅: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珍惜生命、珍惜健康为前提来实现人类的价值。安全文化应包含安全意识、安全素养、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安全监管等。排除自然隐患,人的行为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及安全意识是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现代企业文化》:您认为目前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存在哪些问题?

赵德毅:由于受环境因素、管理水平和职工自身条件的影响,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有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据历史管理经验显示,我认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前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未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二是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三是安全教育方式缺乏人性化;四是安全管理模式过于生硬;五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不严。

《现代企业文化》:安全理念一直是企业积极倡导并推进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企业在执行上却常常存有偏颇?

赵德毅:的确如此。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屡禁不止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如一些企业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害怕查出什么问题,若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现代企业文化》:宣传教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避免对员工安全教育的空洞与单一?

赵德毅: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宣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对安全教育的宣传仅停留在简单的规章和说教上,形式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的热情。煤矿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才能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从而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你说我听,你打我通”,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意识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如在宣传栏设立“全家福”牌板,把每个家庭对亲人的安全企盼写在照片的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定期为职工发送安全知识短信,温馨提示职工时刻注意安全;还可以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地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现代企业文化》:现在,企业十分注重以人为本,如何避免安全管理模式过于生硬?

赵德毅: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安全生产问题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安全事故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经常组织职工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讲清违章经过及危害,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标准、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人既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安全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目前,由于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存在制度落实因人而异,致使一些好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我认为,好的制度形成了,那就重在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在人。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实,使广大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经过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作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人和儿女的情感。教育员工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执行规章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另外,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要狠抓一个“严”字,要“严”当头,要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违章人员,在对其做到教育的基础上,利用评比考核、经济重罚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强安全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好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论涉及到谁,都按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罚,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现代企业文化》:鉴于上面谈到的这些问题,您认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赵德毅: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出发。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煤矿行业事故大部分是人的违章作业和人的违章指挥造成的。例如2011年11月18日凌晨,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塬林煤矿发生顶板塌方事故,7人获救,5人遇难,1人逃生。此次事故是由于煤矿空顶距离超过规程标准,造成采空区大面积垮落,摧毁工作面的责任事故,如果管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惨剧,5条生命就此付出惨痛代价。由此,我们可以深思:同样被困,为什么有的活下来而有的遇难?当然不排除个人自身的体质原因,但是,同样的遭遇,结果却不同。这就需要管理者应在岗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结合实例去引导员工怎样才能在危险中求生。而管理者应时刻地注意工作现场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环境是否适合作业等等。管理者在加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海报宣传、举办讲座以及电视宣传等方式,让安全意识稳扎员工的心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

其次要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而要想增强职工的责任心就必须要有一套制度去约束员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于管理者,其责任心应比普通职工都强,自己有工作责任心才能在作业时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而不会为了逞一时之利造成不良后果。漠视安全问题的企业管理者一方面是对企业不负责;另一方面是对生命不负责。煤矿企业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基于本身行业的自身特点,更应实施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以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在各个岗位设立安全标准操作规程,以随时提醒操作者按照标准操作。严格遵守国家安监局的规定,实施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及时排除隐患,整改不良作业习惯。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在对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上,鼓励员工主动汇报以解决。只有这样,职工在满怀工作责任心的状态下,才能对安全隐患发现得早、整治得早,从而更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以上所谈注重人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增强物态文化建设。在职工人文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增强作业环境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为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工作环境。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即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再强,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活着就是侥幸。好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只有全方位质量达标,才能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生产。

《现代企业文化》:您认为目前进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怎样的困难?如何克服?

赵德毅:安全文化建设在树立员工的自信心、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煤矿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企业员工的学历、文化修养、专业水平、性格品质各不相同,管理起来很不容易。所以,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逐步使其成为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将来一定能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安全文化制度体系,以促进企业安全、健康、稳步、快速地发展。

上一篇:企业接班人的控与放 下一篇:达芬奇,不信眼泪信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