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10-18 05:15:12

PICC带管出院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29-01

【摘要】 目的 探讨PICC带管出院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65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65例中出现导管堵塞9例,静脉炎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穿刺肢体肿胀4例,导管脱出3例,圆盘固定处裂口或断裂3例。结论 加强病人的出院健康教育并提高其自护能力是降低带管出院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PICC;带管出院;并发症;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项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置管技术[1]。常用于需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刺激性强、粘稠度高的药物的患者。在导管使用过程中,尽管在出院前给予了相关的护理指导,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出院后发生各种并发症。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出院带管患者265例,共发生并发症30例,通过临床观察,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对策,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带管出院患者265例,男160例,女105例;年龄22~850岁,平均年龄57.8岁。其中意思不清或躁动22例。材料采用美国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全型外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5Fr或4Fr),固定材料均用3M公司生产的10 cm×12 cm的无菌贴膜覆盖。

1.2 方法 采用定时电话随访、调查问卷的方法。

2 结果

265例带管出院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0例,其中导管堵塞9例,静脉炎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穿刺肢体肿胀4例,导管脱出3例,圆盘固定处裂口或断裂3例。

3 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 导管堵塞 原因分析:(1)未按规定时间进行导管维护。(2)维护人员冲、封管手法不正确,不彻底。(3)患者躁动、用力咳嗽或大便时使胸腔内压力增大血液反流入导管内。护理对策:(1)治疗间歇期按规定7天冲管封管一次。(2)脉冲式正压封管,尽量使用可来福正压接头(3)尽量减少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告之患者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后应进行预防性冲封管一次。(4)一旦导管堵塞,肝素盐水冲管无效时,不能暴力冲管,应到正规医院用尿激酶稀释成500U/ml进行溶栓处理。本组9例堵管患者经上述措施处理后7例再通,2例溶栓无效拔除导管。

3.2 静脉炎及肢体肿胀 原因分析:(1)肢体活动幅度过大,导致肌肉挤压血管,血管与导管产生摩擦导致静脉内膜损伤。(2)导管固定不牢,随着患者身体的活动,导管进出针眼刺激静脉导致静脉炎。(3)患者出现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发生肿胀的主要原因。由于静脉壁受到损伤,纤维蛋白形成层状累积而导致血栓形成,产生肿胀、疼痛等临床表现。(4)导管型号与穿刺血管不匹配,导管管径粗在留置过程中影响血管内血液的流速,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护理对策:(1)选择适宜的血管和导管。选择穿刺血管时应首选贵要静脉,其次选择正中静脉且优选右侧。选用硅胶类材料且小管径的导管,以防止导管过粗引起的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形成异物刺激。(2)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回流。指导患者进行握拳、旋腕活动,在进行肘关节伸屈活动时,用食指、中指轻压穿刺点上端1cm处,以防止导管移位刺激血管。(3)一旦发生,抬高患者,减少肘关节活动。50%硫酸镁湿敷或红外线照射,以促进血液循环。

3.3 导管相关性感染 原因分析:(1)外源性细菌定植是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2]。维护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污染导管装置;封管液保存不当或被污染;来自病人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等。(2)恶液质病人极度营养不良,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护理对策:(1)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指定专门的人员执行导管护理。(2)做好导管维护。告知患者每周来院维护一次,保持肝素帽和正压接头处无菌,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正压接头每7 - 10 d 更换1 次[3],有污染或有回血血迹须随时更换。(3)告知患者发现局部有红肿、疼痛或有发热、寒战等情况,应及时来院处理。4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均出现冲管后寒战、发热,经处理后症状消失,而再次冲管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后拔除导管。

3.4 导管脱出 原因分析:(1)导管固定不牢固,在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出汗时敷贴松脱,未能及时更换敷贴。(2)患者穿脱衣服时拔出导管。(3)患者躁动或意识不清,将导管拔出。护理对策:(1)妥善固定导管。方法:用第一条免缝胶带固定圆盘,胶带下缘对其圆盘下缘;贴透明敷料并使其下缘对齐胶带下缘,按压导管边缘及敷料四周,使其贴紧皮肤;将第二根免缝胶带蝶形交叉固定圆盘与透明敷料;用第三条免缝胶带贴于透明敷料下缘,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姓名及时间,贴于透明敷料上缘。(2)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脱穿衣服的方法,即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托患侧,尽量不穿紧身衣或套头的衣服。(3)对躁动意识不清患者。可穿带纽扣的长袖衫,必要时采取适当的约束,避免肢体过度活动而导致脱管。导管脱出3例中,有2例于夜间自行拔出,1例脱衣时带出。

3.5 圆盘固定处裂口或断裂 原因分析:(1)使用高压力注射器进行操作。(2)导管固定不当,操作时圆盘部分与导管连接处形成剪切力所致.(3)年老或意识不清者,用手折断或用牙咬断。护理对策:(1)嘱患者及家属避免使用高压力注射器进行操作,如造影检查等。(2)正确固定导管,避免圆盘部分与导管连接处的剪切力。(3)对年老意识不清或躁动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用弹性丝袜筒保护穿刺侧肢体,护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15cm;给病人穿袖口带纽扣的衣服;对躁动的病人采取适当的约束,防止病人抓咬导管。

参考文献

[1] 张琳,鲁亚玲,司联晶,等.PICC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3):2652267.

[2] 王同香.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护理研究,2004,18(7):1261.

[3] 张桂.PICC接可来福接头在呼吸内科中应用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24- 25.

上一篇: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