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沙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8 04:19:33

【摘要】 目的 观察左氧沙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病例均采用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和吡嗪酰胺(Z)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氧沙星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1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显效例数、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例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左氧沙星; 疗效观察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由近胸膜的原发病灶直接侵入胸膜,或经淋巴管血行播散至胸膜而引起的渗出性炎症。该病治疗疗程长,如果长时间服用西药,会对身体产生毒副作用;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形成包裹性胸膜炎,服用抗结核西药对水的吸收和结核病的治疗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及时治疗是治愈结核性胸膜炎的关键。左氧沙星抗结核应用在我国已有10余年的历史,其特点是抗菌性强,抗菌谱广,其有效的抗结核作用已被临床试验广泛证实[1]。笔者以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左氧沙星联合传统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15~59岁,平均(36.48±12.95)岁;大量胸腔积液17例,中等量胸腔积液26例,病程10~37 d。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14~61岁,平均(37.41±11.26)岁;大量胸腔积液15例,中等量胸腔积液28例,病程9~40 d。所有病例均符合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2],即:(1)发病急,有发热、全身不适、胸痛、干咳等症状,大量胸腔积液时有呼吸困难。(2)胸腔积液少时无明显体征,积液较多时患侧,呼吸动度减弱,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大量积液时气管和心脏向健侧移位。(3)血液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增多,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4)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腔积液的影像。(5)超声探查患侧可见液平段。(6)胸腔穿刺为渗出液,其中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乳酸脱氢酶常增高。胸液中不易找到结核菌,结核菌培养有时阳性。(7)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如癌性胸腔积液和胸腔间皮瘤等。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胸腔积液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采用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和吡嗪酰胺(Z)进行抗结核治疗,异烟肼0.3 g/d,利福平0.45~0.6 g/d,乙胺丁醇0.75 g/d,吡嗪酰胺0.5 g/d,以上药物均顿服,3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左氧沙星0.4 g/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6个月。对照组治疗方案为2HRZE/4HR,观察组治疗方案为2HRZEG/4HR。两组病例均行彩色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定位下每周抽取2次胸腔积液,每次抽取以抽不出胸液为止。在治疗1个月、6个月时,复查胸部彩色超声,对胸腔积液吸收程度进行全面观察;复查X线胸片,观察有无胸膜增厚、积液包裹等情况的发生。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超声和X胸片检查结果,将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并根据治疗时间分治疗1个月时和6个月时2个阶段疗效。(1)治疗1个月时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胸腔积液完全消失,胸部X线及超声未见胸膜肥厚粘连;有效:胸腔积液完全消失,但胸部X线及超声提示胸膜肥厚粘连;无效:胸腔积液未完全消失。(2)治疗6个月时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胸部X线及超声未见胸膜肥厚粘连;有效:胸部X线及超声提示轻度胸膜肥厚粘连;无效:胸部X线及超声见胸腔包裹性积液。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治疗1个月时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时,观察组显效例数、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病例治疗6个月时疗效比较 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显效例数、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膜疾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胸膜疾病的80%左右,发病机制为胸膜腔属于超敏感机体,而结核杆菌及其自溶和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后造成感染,从而引起胸膜炎症[3,4]。该病起病可急可缓,大多数较急骤,发病时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所致的局部症状。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盗汗。局部症状有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关键在于用药恰当,及时治疗,从而能够早期、彻底放液,避免因大量胸腔积液或胸液积聚时间过长引起胸水中纤维蛋白沉淀、胸膜增厚而与脏壁层粘连等情况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抗结核治疗多数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但近些年来,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引起大量耐药现象的出现,使得一些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对抗结核药物敏感性差,影响了治疗效果,致使胸腔积液很难完全吸收,长此以往便引起胸膜增厚甚至粘连,最终会影响肺功能。因此,如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结核性胸膜炎面临的新的问题。左氧沙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一种,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该药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临床试验证明,左氧沙星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拮抗作用,联合使用后表现为相加作用,该药同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广泛地分布体内各组织,所以,杀灭结核杆菌效果明显[5]。本组资料显示,在治疗1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显效例数、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例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蔡红英,何祥金,董泽波.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2):258.

[2]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35.

[3] 谢灿茂.胸膜疾病的流行概况[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12.

[4] 蔡柏蔷.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327-1333.

[5] 马屿.耐多药结核病及其防治[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137-140.

(收稿日期:2011-10-28)

上一篇:尼可地尔与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下一篇:活力苏口服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斑秃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