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第9期

时间:2022-10-18 03:47:52

提问 第9期

指引学生理解浮力方向的关键在于启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启发的形式基于及时地提出问题,问题来源于丰富形象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实验的可视性处理,而且要进行合理地安排教学进程,思路清晰,起到循循善诱之功效.

1 立足教材,引发猜想

教材上的(a)图“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描述的是室外的大型氢气球,学生通常也只是通过图片或视频看到,而且外界的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会使得气球可能不沿着竖直方向向上运动.由此教师可以准备一两只小孩玩的氢气球,在无风的教室中施放.让学生去观察并及时向学生提问:气球的运动沿着什么方向?气球可不可以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指引学生猜想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方向.

教材上的(c)图“乒乓球为什么能从水里升起”也只是一幅图片,说服力不够强.在起初实验中发现,用手将乒乓球按在水中后松开存在两点问题:①手还未来得及离开水面,乒乓球已经上浮到水面.②由于受到手的干扰,水的晃动幅度比较大.由此导致观察到的现象远远不像课本上那样好.

为了增强可视性,通过多次实验,笔者认为可作如下处理:在容器底部粘上一层双面胶,向容器注入适量的水,然后将乒乓球置于胶带上方(力度不宜大,因为浸在水中的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一定,保证乒乓球能在水中停留片刻即可),由于粘性,乒乓球起初能够保持静止不动.水逐渐地进入乒乓球与胶带的接触面,当浮力的大小大于乒乓球自重和胶带的黏着力,即F浮>G球+F粘时,乒乓球由静止开始上浮起来,效果非常明显,直观性很强,达到书本上的视觉效果.再一次提问:乒乓球的运动沿着什么方向?为什么受到重力的乒乓球能够上浮?引导学生猜想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方向.

2 实验展示,明确观点

2.1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方向展示

保持教室里无风影响,在课前准备好的气球下面系一根细绳,观察气球上升的过程中,细绳会不会弯曲.提问:细绳处于什么方向?

2.2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方向展示

将细线的一端系在乒乓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向容器中灌水,乒乓球浮在水中(图1),然后将容器倾斜(图2).通过观察,提问:两次实验中的细线处于什么方向?

进一步提问:通过对气体中和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方向的展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你还能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浮力的方向吗?(小组讨论,提示:二力平衡知识)

3 受力分析,理论强化

浮力是在二力平衡之后学习的,因此能够通过二力平衡来对浮力的方向的认识进行理论解释.

以教材中图(b)“舰艇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为例,提问:静止在水面上的舰艇处于什么状态(平衡状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请学生到黑板上对画出舰艇的受力示意图,可知舰艇只受到两个力:重力和浮力.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能说明什么呢?(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4 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保证了学生透彻地理解,并得出结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能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培养其乐于学习的精神.

5 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3所示,图中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的浮力应是

A.F1 B.F2 C.F3 D.F4

6 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教师不能只是灌输,直接给出结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实验,能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多观察、勤思考、会备课,为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提高物理思维能力而想方设法地服务.

上一篇:浅析怎样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下一篇:在“类比”“迁移”知识点情况下的有效复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