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子哪去了

时间:2022-10-18 02:28:21

【前言】裤子哪去了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裤子终于找到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但这却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幼儿园中,孩子穿错别人的衣服鞋袜,拿同伴东西的现象经常出现,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 一、学会保管自己...

裤子哪去了

摘 要:作者通过替一位小朋友找裤子这件事,引发出要从多方面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12-001

一天,幼儿午睡后,我给他们整理衣服时,发现小思思的外裤还没有穿,问她为什么不穿外裤,她说找不到了!发现这个情况后,因为天气冷,我连忙叫小思思钻进被窝里,然后询问全班的小朋友:“谁看见了思思的裤子了?”大家都摇摇头。又问:“有没有谁把她的裤子穿错了?”孩子们看了看自己的裤子,还是都摇摇头。

我和另外一个老师急忙找了起来,翻看了思思以及周围的每一张床,没找着。接着,对全班的几十张小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找了个遍,还是一无所获。我突然想到,会不会有个头大的小朋友没注意把思思的裤子给穿到里面去了呢?“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自己外裤里面,有没有多穿了一条裤子?”询问完,我特别留意起睡在思思旁边的几名幼儿的情况。“许老师,我穿错了,这个好像不是我的裤子!”睡在思思床对面的小雨跑了过来,边拎着裤子边说着。我一看,还真是。

裤子终于找到了,我们都松了一口气,但这却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幼儿园中,孩子穿错别人的衣服鞋袜,拿同伴东西的现象经常出现,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为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

一、学会保管自己的东西,养成良好的保管、整理习惯

针对以上的情况,在幼儿午睡时,我引导幼儿在上床前排好队,要求幼儿脱下鞋子后将鞋子摆放在地面自己的小鞋印(事先教师用即时贴做好)上,并将自己的衣物叠好放在自己的枕边,以便起床时能容易找到,不拿错。

进入中班后,我专门用一节集体活动课来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好方法来保管自己的东西?”的问题,鼓励小朋友们各抒己见,提出建议,自我教育。平时将幼儿的书本、油画棒、橡皮泥全部事先写好学号或姓名,发给小朋友,让他们放进自己的小抽屉,自己保管。在绘画活动中我要求幼儿“每次用完一种颜色的画笔后一定记得放回原处,不能随意丢在桌子上;如果借别人的笔需要征得别人的同意,用完后及时还给别人”。使用幼儿图书时,我要求小朋友首先要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学号或者姓名,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卷,不能折,用完后要再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图书,再把它收藏好。不定期的举行“选美”比赛,看看谁的书最整洁,最完整,激发幼儿爱惜、保管图书的热情。开展“谁是最整洁的小明星”评比活动,表扬爱护自己的物品、保管完好的小朋友。

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幼儿总会有意无意的拿别人的东西。对于无意拿别人东西的幼儿,我要求他们在收拾东西时,要认真看一看东西是不是自己的,不要拿错。但也有些幼儿是有意拿别人东西,少数甚至发展为“偷拿”。对于这种情况,我一方面做好教育工作,通过讲故事、角色表演、游戏等多种方式,启发幼儿换位思考,体验对方东西丢了的难受心情。并引导幼儿谈体会,自己丢失了心爱的东西会怎样?从而使幼儿明白不可以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部分幼儿出于“喜欢”而拿走别人的东西,我教育幼儿,如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好东西自己也喜欢时,可以向小伙伴借来玩一会儿,玩了后还要还给伙伴,或是回去叫父母也给自己买一件,切不可因为自己“喜欢”就把别人的东西拿走。

三、家园联动,共同担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

在园内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需要“家”“园”联动,从而保持教育的一贯性,才能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富有成效。基于这一目的,我建议家长在家中要给孩子开辟出一个空间,便于孩子放置玩具,同时又可以作为孩子玩游戏的场所。让孩子自己来保管玩具。譬如,在房间里设置一处“游戏区”,把玩具分类贮存,放在若干个箱、盒中。让孩子自我保管、自我整理。这样既可以减少孩子在游戏时盲目寻找玩具的时间,又可以培养其保管、整理自己东西的习惯。建议家长满足孩子合理的购物要求,以避免孩子乱拿别人东西的情况的出现。再则就是提醒家长注意经常检查孩子的书包、口袋,看看有没有拿了同伴的东西,发现此种情况,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并跟老师取得联系,让孩子把东西还给同伴。

上一篇:浅析在素质教育中关于高中化学的反思教学 下一篇:物理启蒙教育中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