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音乐课之唱游教学

时间:2022-10-18 02:03:55

游戏中的音乐课之唱游教学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音乐。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绪,发挥想象力。

唱游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它主要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素质为主要目标。

一、传统唱游教学

传统唱游教学一般包括律动和模仿动作、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

1.律动和模仿动作

律动是培养和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良好途径。为了发展儿童动作的协调性,配合节奏和乐感做一些简单形象的律动是十分必要的。

充分把握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特点,与音乐作品固有的强烈感染力相结合,来激发学生情绪,走出单一唱的形式,创立以“唱、动结合”的音乐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

创造性。

2.音乐游戏

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

所谓音乐游戏,就是边唱歌曲(边听音乐)、边做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在音乐声中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素质训练。音乐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

低年级儿童喜欢游戏,更喜欢比赛。教师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各种音乐游戏的比赛活动,让学生“玩中学”,“乐中学”,在强烈竞争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像《小蝌蚪找妈妈》《听音接力》等游戏就可以选用。

3.歌表演

歌表演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充分发展各自的个性。歌表演的特点是边唱边演、载歌载舞,用歌声和动作来传情达意,以歌为主,动为次,教学中应做到动、静交替。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够,在掌握歌词上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把儿童的情感带入到歌词的意境中,去领会歌词的情感,再结合歌词要求,做好范唱,使儿童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唱好每首歌。让儿童用优美,连贯的声音,协调的动作表演歌曲,这样能让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4.集体舞

集体舞是以所学歌曲为伴奏,集体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自娱性舞蹈。集体舞的音乐和舞蹈设计结构简单、动作统一,具有对形变化、反复进行等特征,它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协调感以及团结友爱精神的良好途径。它不同于常规的广播体操,它更接近生活,贴近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乐感,是一种美的艺术熏陶。

二、新课程下的新唱游教学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下的教育体系。自2001年出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来,各地一直在探索如何继续发展唱游教学。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1.情境表现法

通过声音、动画、文字、图表、图像、影像的有机结合创设情境,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使音乐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音乐形象,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边听音乐边自己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境中。沉浸在音乐中,边欣赏边表演,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不同音乐的内容,同时思想上也受到启迪和教育。

2.自我创作法

音乐教学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是十分有效的。唱游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等,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与“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3.横向拓展法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使之与其他各学科进行横向的联系,可以采用音画结合、听音乐说话、听音乐讲故事等形式,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刻。

(1)音画结合——绘画法

可让学生通过色彩、图案来理解音乐,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情感体验。如一年级学生可以在欣赏《鸭子拌嘴》之后,用黄或红、或橙、或绿,甚至七色画来填画,用自己的理解描绘音乐。

(2)听音乐说话——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音乐课堂上,围绕音乐形象,学生分组或自由组合展开讨论。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充分展开想象,发展主观能动性,互为补充,形成更清新、生动、丰满的形象。如一年级欣赏《小白兔盖新房》,让学生把小白兔盖新房的整个过程随着音乐的节拍进行讨论。以此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

(3)听音乐讲故事——故事法

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讲事故的过程即是他们发展语言的过程,也是给他们一个自由想象空间的过程。学生学完歌曲或欣赏完乐曲后,根据音乐的发展编说小故事,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力。如一年级欣赏管弦乐合奏《狮王进行曲》,学生根据音乐发展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边听边集体编故事。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能力。

唱游教学是低年级音乐课的一种主要形式。只有不断地探索创新,赋予它新的内涵,才能适应当前孩子素质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北港小学)

上一篇:试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语文课堂中互动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