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分析

时间:2022-10-18 01:52:38

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比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找到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时间、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有64例(91.4%)发生在瘫痪侧,同在左侧的有5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间在住院2~4周;瘫痪程度、有股静脉置管及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心房纤颤、糖尿病等合并症均是血栓形成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高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瘫痪卧床、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心房纤颤、糖尿病等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后要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常出现于下肢,并发于脑卒中,如不预防,脑卒中患者会发生DVT,伴严重偏瘫的会有60%~75%患DVT。早期没有特异性表现,极易被忽视,但是DVT的危害性及发生的肺栓塞会危及生命[1,2]。本文旨在探讨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时间,危险因素。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同期的70例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男性25例,女性45例;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为(64±5.5)岁。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45例;年龄47~89岁,平均年龄为(64±5.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统计DVT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肢体瘫痪程度,以及股静脉置管史、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心房纤颤、糖尿病等合并症;血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检测[3]。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和t检验,以P

2 结 果

2.1 DVT组和非DVT血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的比较,详见表1。

表1 DVT组和非DVT血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的比较

由表1可知,血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比较,DVT组明显高于非DVT组,P

2.2 DVT发生时间,详见表2。

表2 DVT发生时间

由表2可知,2~4周发生DVT的80.0%(56/70)。

2.3 DVT发生部位,详见表3。

表3 DVT发生部位

由表3可知,有64例DVT发生在瘫痪侧,占91.4%;有56例同为左侧,占80.0%。

2.4 肢体瘫痪程度,详见表4。

表4 肢体瘫痪程度

由表4可知,有62例肢肌力0~Ⅱ级,占88.6%;有8例Ⅲ级及以上,占11.4%。

2.5 股静脉置管史 发生脑卒中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有42例有股静脉置管史,占60.0%。

2.6 其他合并症情况 详见表5。

表5 其他合并症情况

由表5可知,合并有高血压病者,占94.3%。

3 讨 论

急性脑卒中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年龄,老年人发生DVT的概率比年轻人高;②瘫痪卧床,血液瘀滞易致凝血因子堆积;③留置静脉通道,血小板在处聚集黏附;④脑卒中急性时期,应用大量脱水剂,血容量不够,致血液高凝;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诱发DVT的形成;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血管壁损伤、血小板聚集、血管炎症、粥样病变,可致血栓形成;⑦炎症反应,巨噬细胞的急性反应蛋白,说明发生机体组织损伤及感染[4,5]。

综上所述,DVT的高发者是脑卒中住院患者,有高龄,瘫痪卧床,并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合并症的要特别注意,预防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王菁,都晓柯.血清S10013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3(4):107-109.

[2] 王卫明.同型半胱氨酸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6(18):151-153.

[3] 张德鹤.肺栓塞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1):73-74.

[4] 王金龙,孙永红.尿激酶注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3):270-271.

[5] 张,刘效敏,张玉冬.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清TNF-A、IL-6、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1):13-14.

上一篇: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效果对比 下一篇:脑外伤开颅术中脑膨出的处理与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