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明媚阳光的小学美术课堂

时间:2022-10-18 01:01:49

构建明媚阳光的小学美术课堂

摘 要:美术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发展个性等方面意义非常重要。而我国小学基础美术教育改革历程曲折、传统与现代碰撞、理念与行为脱节。而让拥有鲜活个性的受教育者一直被固态的教育结构与方式所拘役。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性教学;评价

笔者认为,构建富有个性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已是当务之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强化其自我意识,完善独立人格,使学生个性的挥洒有一个自由充盈的“场”。那么,如何理解与张扬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元素,笔者就此与有识人士分享我的一些见识和

做法。

一、在作业中张扬个性

1.让研究性作业替代机械性练习

机械性练习虽然可以加强陈述性知识的记忆,解决知识的贮存问题,但它容易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成为死的、惰性的知识,难以灵活应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作业设计,以课本为中心又不局限于教材,强调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来取代虚拟情景问题的解决,可以促使作业功能从识记为主向理解运用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可以灵活应用的知识。

2.让多层次性作业替代单一性作业

古有“因材而施教”一说沿袭至今,在作业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变单一性作业为多层次性作业。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对于基础弱的学生只要能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解答就行,而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在上面的基础上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编应用题,这样布置多层性作业实施的同时,各种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二、也可以在评价中张扬个性

传统的评价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评价就像是金玉良言,学生都为之趋之若鹜,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然是很不利的,从而导致学生向同一化发展。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要促使其个性化发展,育人者就需从各个方面去评价学生。

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交谈过程中慢慢地发现,即便是平时被我们认为绘画较差的学生,在他的画面中同样有值得我们深思和欣赏的地方。孩子们画画从不去思考自己的表现方法和色彩,他们也没有什么是不能画、不敢画的,他们表现的就是他自己――天真而纯洁,张扬着他们的个性。然而,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不经意间抹杀了孩子们的个性,并且自以为非常完美。为此我查阅了一些教育类书籍以期给自己更好的答案。

绘画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但它却几乎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的表现方式。绘画是儿童心理、人格、情感等方面的一种表征,也是儿童天性和个性的自然反映及流露,一幅完整的儿童画,就需要有纯真的童心流露。那么什么是个性?定义很多,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是大家公认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无不研究个性问题,都有各自对个性的一套解释,离达成共识还很遥远。个性也叫人格,当时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与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个性也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早从孔老夫子起,我们的同胞就知道,不同个性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孔子就是最好的“代言人”。

孩子们是富有创造性的,他们头脑中充满了奇异的想象,他们喜欢无拘无束地标新立异。作为一名园丁,我们不能让我们的花朵丧失了个性,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孩子的个性,并加以发掘,我们的孩子会像向日葵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魏薇,史俊.小学语文“阳光课堂”的构建策略.当代教育科学,2010(02).

(作者单位 江西省玉山县明德小学)

上一篇:浅谈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下一篇:再谈作业之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