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预拌混凝土建筑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18 12:28:51

浅析预拌混凝土建筑质量控制

【摘 要】近年来,预拌混凝土施工在我国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由于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所以在施工中必须掌握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切实控制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预拌混凝土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控制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各种工程建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需求,我国的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毫无疑问,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物的安全,并且会影响到企业乃至有关部门的诚信,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质量有足够的把握。近年来,全国各地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也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随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生产厂家为提高利润,忽视原材料的质量。

二、市面的需求量大,预拌混凝土的投资开发基本变成个人投资行为。因此,在技术和配方上面不够专业。

以上原因直接影响预拌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以至于直接影响预拌混凝土工程建筑质量,也直接关系民生,企业,社会的发展。

首先,我们应积极呼吁地方政府要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项目要有积极的政策导向,避免出现同类企业过多、技术不达标现象。政府应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起到有效监督、协调等作用。

其次,1.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供应厂家时应利用健全的合同约束厂家,从产品质量、供应能力、技术实力、信誉度等方面做出承诺。

2、培养施工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对混凝土从原材、配比、外加剂、计量、运输、浇筑、养护、强度评定等环节进行全方面的控制、管理。工程实践中,不少监理单位及施工企业的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多侧重于混凝土进场后的质量管理,而忽视了厂家原材采购、生产及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造成管理无法衔接,形成漏洞,为质量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3、预拌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要求是一种综合性指标,根据工程特点,结构设计不仅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出明确要求,具备相应的变形性能、耐久性等,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混凝土具有和易性。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掺合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强度等级水泥比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预拌混凝土生产时应严格执行技术要求,切勿用错水泥标号及用量。实践中,不少厂家为降低成本,想方设法降低水泥用量,某构件部位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符合要求,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合格,但如采用统计方法评定时却不合格,这种现象较为常见,希望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单位注意此类问题。

由上述可知,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预拌混凝土的砂石质量一般由厂家自行控制,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应有计划性的亲临生产现场协同监督把关,尤其是在新旧料交替,雨雪天气变化较大时,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4、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4.1原材料控制

近几年只针对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原料进行了见证取样,而对于预拌混凝土来说,不少地区还是空白,建议监理单位应对此领域加以监督。

4.1.1水泥

水泥品种繁多、标号不一,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实践经验证明,一般以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为宜。

4.1.2砂石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碱活性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及最大粒径。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预拌混凝土采用石子粒径必须根据工程特点、部位、输送方式及施工技术要求确定, 否则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4.1.3水

拌制混凝土时要使用比较洁净的水,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

4.1.4外加剂

随着混凝土制品日益增多的品种和建筑结构复杂化、大型化,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使用前要进行试配、试检,混凝土外加剂应与工程所用水泥全部相适应、相匹配,混凝土性能等有关指标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4.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结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4.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于高流动性的泵送混凝土、水下自密实混凝土,砂率应控制在45%左右,以提高拌和物流变性,防止堵管。搅拌站一般均配有电脑计量装置,但必须定期由专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保证各种材料计量准确。

4.4运输过程控制

预拌混凝土一般采用混凝土罐车运送,根据运输路线、时间、路况、季节、天气、混凝土输送方式等因素要调整好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及和易性,对此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理工程师要加强检查力度,杜绝司机或混凝土工人私自加水现象的发生。

4.5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构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

【总结】

预拌混凝土是一种多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质量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技术、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在技术开发,品质控制,政府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把关,才能保证预拌混凝土施工建筑的质量。

上一篇:解析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试论建筑设计过程生态策略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