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视台的频道定位

时间:2022-10-17 11:44:07

县级电视台的频道定位

摘 要:与省级电视台、卫视相比,县级电视台的受众比较小,覆盖范围也比较窄,在外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利用频道定位来吸引受众显然是目前县级电视台的一个重要的出路。在比较固定的小众范围内,县级电视台应该更多得做一些贴近性的新闻,服务信息和监督报道、民生新闻显然是它的三把利剑。本篇论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浅析县级电视台的频道定位。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频道定位;服务信息;监督报道;民生新闻;

中途分类号:TU24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64-01

电视台作为舆论宣传的一个主要阵地,在新闻节目制作与报道方面,应该遵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注重新闻节目的贴近性、服务性、大众性和普遍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和网络竞争中取得成效。

一、县级电视台服务信息特色化

不管是作为舆论报道的新闻媒体,还是主流导向的政治作用,电视台都处于一个服务的角色,尤其是对于县级电视台来说,针对的受众除了少部分市民外,更多得的受众对象是基层的农民,所以这就要求县级电视台在服务信息的上要有一定的特殊性,保持自己的特色,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

(一)服务信息广泛化。作为贴民百姓的县级权威媒体,县级电视台在做一些服务类信息的栏目时,一定要广泛化,既要关注老年人,也要关注失学儿童,既要关注城市人群,也要关注农民生活,既要关心天气状况,也要关注季节病态,只有这样,把服务信息做到家,才真正符合了新闻传播当中的“贴近性”原则,尽可能地为全县人民服务。

(二)服务信息可通过专栏形式呈现。不管是服务信息的广泛化还是渐进化,其实说到底,服务信息只是一种形式,真正承接这些服务信息的是栏目。可以说,虽然是服务信息每年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栏目的形式进行了变更,也会对节目的收视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河南偃师台打造特色浓郁的地域品牌栏目,如《美丽食客》叫响当地舌尖上的美味,《古亳梨园》从演播厅走向村庄社区,从戏迷打擂到名家汇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加互动,提供了大众展示自我的舞台。因此县级电视台在包装服务类信息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专栏、电视讲座、辩论会等新颖的形式,所谓新瓶装旧酒,通过新颖的形式,从外观上吸引受众,然后在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增强,增强电视台媒体服务大众功能。

二、县级电视台注重监督报道

县级电视台因更多得依托当地政务部门,所以非常弱化监督报道,我们经常能看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基本都是领导会议或下乡走访,再无其他监督社会不良风气和行为、监督政府部门不作为的新闻节目。电视台的受众毕竟是平民百姓,百姓更愿意看到自身群体的权力在受到侵害时,如何进行维权的报道,同时监督报道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也是服务信息的一种形式。

(一)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县级电视台从成立起,就一直在充当政府部门的发言人的身份,很多政务政策的和推广,晦涩的政策性报道让其流失了很多一部分受众,尤其是在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风行的现在,县级电视台的作用已经完全倾向于政策性报道。即便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村民家里安装了卫星电视后,也基本不会有人再去看县级电视台。

这就要求县级电视台在频道定位上,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精力财力放在关注民生热点问题上,推出民生热点的相关栏目,并沉下去充分挖掘社区居民、村民所关心的点点滴滴,从根源上解决收视率,毕竟收视率是一个电视台的保证,有了收视率才会有广告效益,才会增收,才可能摆脱政府的束缚。

(二)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体现一个县级媒体权威的重要手段,就是监督性报道,监督性报道既可以体现媒体的监督力度,也能提升受众对媒体的信服力。然而现在的县级电视台,基本缺失了监督报道的力度和影响力。开设监督类栏目和举报电话,对涉及到的政府部门和单位进行曝光,监督他们的不作为和负面层分。如平塘电视台开播《回音壁》、偃师电视台增设《曝光台》、《新闻望》等版块对观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同时做好跟踪信息反馈,搭建起部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发挥了媒体的监督作用,有效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化解了矛盾的产生。

三、县级电视台以民生新闻为依托

最近几年,一些大的卫视都推出了民生节目,当然也有一部分因为过于暴露家庭隐私被叫停,但不可否认,这些节目在刚开通不久,确实在社会反响和节目效果上达到了双赢。而作为县级电视台来说,应该更加注重民生新闻的报道与策划,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关注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关注他们之所想,解决他们之所难,了解他们之所愿。

(一)民生新闻的本土化。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街头小报,在民生新闻的挖掘上都费了很大一部分功夫。作为县级电视台在报道和挖掘民生新闻方面,必须找到民生新闻的“核”,充分定位当地的民生风情,掌握民生去向,了解民生核心,切记不要为了做新闻而做新闻。在民生新闻的报道方面,要依托本土优势,在了解当地平民的阅读和关注去向后,有目标地进行挖掘。

(二)民生新闻取材适当化。很多媒体在竞争民生新闻方面,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挖掘独家报道仍然是媒体最最关注的东西,他们似乎已经忘了新闻事件本身,更多得是从媒体自身利益来考虑问题。而作为县级电视台在推广民生新闻的时候,因为发展比较晚,所以可以吸收一些经验和教育,打好基础,为民生新闻的发展创造更大更好的空间。以观众诉求为新闻点,社会琐事就是节目大事,始终抓住民生这根主线。

四、总结:

县级电视台在新时期,在新老媒体的夹击下,要想生存下去,必须由为政府服务转变为为平民百姓服务,在服务信息、监督报道、民生新闻方面下功夫,开设相关栏目,培养优秀的采编人员,只有这样,县级电视台才不至于始终处在尴尬的地位,争得受众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新时期舆论监督的功能[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06期;

【2】杨基斌,新时期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舆论监督报道[J],魅力中国,2009年26期;

【3】周传河,新时期舆论监督的走向分析[J],中州学刊,2009年05期;

【4】林国文,李虹,解决县级台舆论监督难的途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06期;

【5】焦隽,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知识,2008年10期;

【6】,新时期舆论监督的功能[J],采.写.编,2008年05期;

【7】胡琳,当前地方新闻舆论监督非制度化原因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上一篇:政府部门计算机网络管理探析 下一篇:安全文化促进站段安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