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率

时间:2022-10-17 10:49:02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37-01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穿刺成功率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以密切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恢复健康创造条件。为此,根据临床护理实践,就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总结如下。

1 影响护士穿刺成功的因素

1.1 心理状态 不同心理状态产生的情绪可引起内分泌和脑功能与行动的变化。静脉穿刺成功率除了与护士的技术熟练程度,患者血管因素有关外,还与静脉穿刺时护士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紧张状态下,如:上级考核、操作演示。还有就是思想情绪有波动的时候,甚至平时容易的静脉穿刺也会失败。当然也有的护士个性积极水平倾向于患者对自己的态度,信任、赞赏等都会起到强化作用,反之就会因此而弱化。

1.2 认知 认知与评价客观存在的角度、方式、经验有关。作为护士不论患者的静脉粗细、深浅和有无弹性都有一个认真观察、认知的过程。例如:年老偏瘦的患者,静脉看起来明显,容易穿刺,但它的特点是滑、脆,如果护士只看到表象,不掌握其实质,就难做到一针见血。因此,作为护士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各种不同年龄、性别、体型和不同疾病的患者静脉特点,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3 身体素质 护士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无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黑白颠倒的倒班必然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尤其是女性在经期前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情绪起伏较大,易怒、忧郁、焦虑、应激能力下降等,这些都将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4 环境因素

1.4.1 病房光线 充足的光线,为穿刺成功创造必要条件。通常光线较暗,能见度低对选择血管及穿刺过程容易造成偏差。明亮的环境可以更好的选择血管便于穿刺,同时可以提高操作者的信心。

1.4.2 病房温度 病房温度低,从而使血管受冷、收缩,不宜穿刺。所以护士晨间查房时应告知患者当日治疗计划,嘱患者采取保温措施,如使用暖水袋暖手,输液前用温水洗手等。使患者的血管充盈后在进行穿刺,增加穿刺成功率。

1.4.3 嘈杂环境 需要输液的病人多,每位病人都急于做治疗而不断的催促护士,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护士应分清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置病人,以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取得病人的理解。

1.5 操作因素 穿刺时患者勿握拳握拳可导致血管变扁平,使血管充盈不够,造成穿刺失败。握拳还可使皮纹呈横向走行,增大进针阻力,加重疼痛。穿刺者应该按血管走向轻轻绷住血管,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固定血管,又可以纵向绷紧皮肤,以减小进针阻力。

2 特殊患者穿刺技巧

2.1 老年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驰。在操作过程中应用左手食指、拇指在静脉两端固定血管,右手持针穿刺,力度不易过大,待接近血管时稍加力度快速刺入。

2.2 消瘦病人 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虽明显暴露,但且易于滑动,不易固定。穿刺时则因管壁增厚,针尖不易刺入管腔,穿刺者可感到血管弹性坚韧。穿刺时需牢牢固定血管,针尖应在静脉的上方向下压迫直接刺入,进针角度和力度不宜过大,见有回血,再顺血管走行方向缓缓进针1mm即可。

2.3 肥胖病人 由于病人皮下脂肪厚,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穿刺要以探明静脉走行方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和力度要稍大些,但进针角度一般不超过40度。

2.4 水肿病人 水肿的患者选择粗血管,当上、下肢水肿的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时,应在血管的解剖位置用拇指沿血管走向用力摁压,充分暴露血管。穿刺时不系止血带,以免加重局部组织水肿,在看清、摸清血管后一定要快速进针,以防止周围的液体回渗而重新遮掩血管影响穿刺。也可用2条止血带捆扎患者肢体,上下相距15cm,肢体远端1条最好选较宽的止血带,捆扎在患者的肘部、腕部或踝部,1min后松开下面1条,这时即可看见静脉。

综上所述,护士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勇于探索。静脉穿刺看似简单,但是存在很多的技巧。如果不掌握各种静脉穿刺技巧,即使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患者的最佳配合,良好的血管,也可能使穿刺失败。掌握更多的静脉穿刺技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心理负担。提高了病人的满意,提高了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融洽护患关系,以优质的护理质量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 马维润.改进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观察.中国疗养医学,2006,15(3):205-206.

[2] 王晶.浅谈几种特殊病人静脉穿刺技巧.医学与护理,2008,(10).

上一篇:小儿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并多发伤的治疗 下一篇:新生儿马蹄内翻足保守疗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