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亚特十四行诗韵律的艺术性

时间:2022-10-17 10:12:38

怀亚特十四行诗韵律的艺术性

摘要:英国文艺复兴初期,托马斯・怀亚特将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引进本国,其十四行诗在格律上初步具有了英国十四行诗的雏形,标志着英诗韵律标准的建立。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正是怀亚特对意大利十四行诗的引进和改造,才有了英国十四行诗的发展和繁荣。这是英国十四行诗的开先河之创举,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关键词:怀亚特 十四行诗 格律

十四行诗在英语诗歌中格律严谨,形式丰富。艺术性高。把十四行诗首先植入英国文学这片沃土的是托马斯・怀亚特(ThomasWyatt)。

十四行诗起源于十三、四世纪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由于歌唱和入乐的需要,对诗的行数、音节、韵脚等要求都比较严格。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些著名诗人开始写十四行诗,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 1304-74)便是其一。彼特拉克一生中创作了三百多首十四行诗,以严谨的格律形式及优美的情调,抒发了对女友劳拉的爱,阐述了其人文思想。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以其形式和思想对欧洲许多国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将意大利体十四行诗(The Italiansonnet)又称为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ThePetrarchan sonnet)。

托马斯・怀亚特(Sir Thomas Wyatt,1503-42)出访意大利期间,被彼特拉克十四行诗深深吸引,在翻译彼特拉克十四行诗和十四行诗的写作尝试中,将十四行诗介绍到了英国。

一、意大利体十四行诗韵律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每行可以安排11个音节,韵脚形式复杂,韵律结构独特。

诗歌的前八行(Octave)形成两个四行诗节,韵脚为abbaabba。而实际上,此八行诗是三个“连韵四行诗”(brace-rhymequatrains)的混合体,在音韵学意义上效果独特[1](P328)。中间四行的诗韵脚(baab)同前后的各两行诗韵脚(ab和ba)重叠,读起来声音回应,给诗歌带来萦回缭绕的音乐美感,强化了诗歌的音乐性。

后六行(sestet)韵脚可以是变化的,而且变化颇多,可以是cdecde或cdcdcd或cdedce或cdeced。全诗韵脚错落有致,但最多5个。

在前八行和后六行之间过度中有一情感或逻辑上的“突转”(turn or Italian volta)。这样,全诗形成两个四行诗节和一个六行诗节组成的前八后六的上下不平衡二分结构,于整齐中求变化,具有独特的形式美。

二、怀亚特十四行诗韵律

在怀亚特以前的英国是没有正式的诗体标准的[2](p4246)。怀亚特引进并创造了十四行诗诗体,才有了英国文学史上真正意义的诗体学。

但是,要将如此复杂的意大利体十四行诗移植到英国,必须使其形式符合英语语言特点。

第一,在格律方面,英语语言在节奏上自然地形成上扬模式,也就是说,抑扬格或抑抑扬格是英语诗歌的主流节奏,而且,大多数英语诗歌的英语诗行长度中等,每行强烈地偏向于使用单数个计数单位(音步),亦即,英语诗行自身偏重于每行五个音步[3](pp74-75)。

第二,英语中的元音远远多于意大利语,造成了每个语音下的词语较少[1](p340),换言之,“英语是重音语言,难韵”[4]。

因而。十四行诗的英国化过程是很复杂的。怀亚特的十四行诗力图在诗行、重音、格律及韵律格式上,创造出英语形式[5]。在翻译和写作的尝试过程中,怀亚特大胆探索,他的31首十四行诗使用了多种韵律格式:(1)abba abba cddc ee,共23首,如“Who solist to hount:I know where is an hynd”

(2)abba abba cdcd ee,两首,如“Thepiller pearishd is whearto I lent”

(3)abba abba cde edd,一首:“Thelong love that in my thought doth harbour”

(4)abba abba bcbc dd,一首:“Mylove toke skorne my servlse to retaine”

(5)abba abba caac dd,一首:“TorayIe or jest ye know I use it not”

(6)abba abba bcbc bb,一首:“Youthat in love finde lucke and habundaunce”

(7)abab abab abab cc,一首:“Such isthe course that natu res kind hath wrought”

(8)abba cddc effe gg,一首:“Theflaming sighes that boyle within my brest”

怀亚特上列韵律格式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每行诗十个音节,以五音步抑扬格为主:

第二,韵脚从3个到7个不等,其成熟形式为5个韵脚,全部十四行诗的最后第13、14行形成偶句(couplet);

第三,在语句结构上,怀亚特十四行诗基本保留了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的上8下6的形式,如诗歌“The piller pearishd iswhearto I lent”,根据语义,其韵律结构为abba abba cdc dee,这具有典型的彼特拉克体性质;

第四,因为押韵的两个相邻诗句在逻辑上具有更大的亲和性[3](p125),因而,从韵律学上来看,怀亚特十四行诗就形成了3个四行诗节和1个偶句的4―4―4―2结构,偶句起到了为前12行诗句做结论的效果。那么,诗歌“The piller pearishd is whearto I lent'’就形成了上列第二韵律格式。这是莎士比亚体(又称英国体)十四行诗的雏形。

怀亚特对意大利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的改造是十四行诗英语语言本土化的表现,具有重大意义。艾布拉姆斯(M.H.Abrams)认为。怀亚特将具有复杂韵律形式的十四行诗体引入英语,在其最常用的韵律abba abbacddc ee下,常见的意大利前8后6结构已经开始向“英式”十四行诗结构转变:形成了三个四行诗节和一个对偶句[6]。伊恩・奥兹比(Ian Ousby)指出,怀亚特的十四行诗以偶句结尾为特点,是十四行诗英语化的第一人[7]。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认为,十四行诗是由怀亚特引进并由萨利伯爵(Henry Howard,Earl of Surrey)发展而使十四行诗得以广泛使用的[8]。哈德曼・斯科特 (Hardiman Scott)明确道,怀亚特将三行诗节、八行诗(terza rima,ottava rima)和十四行诗介绍到英国,基本上创造了后来人们所知的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9]。而阿瑟・金凯德(Arthur Kincaid)进一步论述道,怀亚特最有影响的创新是十四行诗,在翻译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的试验中,他同时创造了意大利体和英国体或称作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诗体形式[2](p4246)。

三、怀亚特十四行诗的影响

怀亚特引进十四行诗具有开创性意义。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翻译意大利十四行诗的过程中,怀亚特创造的不单单是英国体或意大利体,而是英国本土的十四行诗诗体形式,确切地说,怀亚特创造的是英语十四行诗。

在怀亚特以后,英国诗人们不断锤炼对英雄主义作出的全新阐释。十四行诗。斯宾赛(Edmund Spenser)在89首十四行诗组成的《爱情小诗》(Amoretti)中创造了独特的斯宾赛体(Spenserian Sonnet),韵律格式是abab bcbc cdcd ee,五音步抑扬格,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形成了成熟的英国体,又称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ianSonnet),韵式为abab cdcd efef gg,五音步抑扬格;多恩(John Donne)的《圣十四行诗》(The Holy Sonnets)中的“死神莫骄傲”(“Death be not Proud”)是比较严格的意大利体五音步抑扬格十四行诗。韵式为abbaabba cddcee;米尔顿(John Milton)所写的23首十四行诗的韵律形式多是abba abbacdecde(或cdcdcd)如“贰拾叁周岁”(“OnHis Being Arrived to the Age Of Twenty-three”),其格律是五音步抑扬格的变化形式:19世纪的华兹华兹(William Wordsworth)使用彼特拉克体:济慈(John Keats)的十四行诗既有彼特拉克体又有莎士比亚体;20世纪的奥登(Wystan Hugh Auden)使用不规则的变体韵律格式写下了包括23首十四行诗的“战时”(“ln time of War”,)(又称“来自中国的十四行诗…“Sonnets from China”)。这些源自于怀亚特的十四行诗,丰富并发展了英语诗歌韵律学。王宝童教授总结出,英语诗歌中有20种意大利体,6种英国体,1种斯宾赛体等主要十四行诗诗体形式。并且还有其它几十种变化形式[1](pp328-421),这充分说明了英语十四行诗的繁荣,标志着英语诗歌韵律标准的建立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怀亚特翻译并引进十四行诗,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创造,为英语诗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四、怀亚特十四行诗的缺陷

怀亚特十四行诗处于对十四行诗的引用改造和探索阶段,尚存在很多不足。在格律方面还不很规范,特别是抑扬格的轻重音安排上显得有些生硬。如《别了,爱》中第四、五两句,读起来不太流畅。影响了诗歌的音乐性。这是十四行诗的雏形期不可避免的。

结束语

怀亚特以前的英国诗歌长于叙事,格律呆板单调。形式散漫无序。正是怀亚特引进了十四行诗,才使英国诗坛有了一种结构严谨,韵律优美,节奏丰富的诗歌形式。这正像王佐良先生所说:“ 十四行体的输入与运用给了英国诗的一大好处是:纪律。……这一诗体对作者的要求很多,主要一点是:注意形式,讲究艺术。这就是诗歌文明化的一端。”[10]

上一篇:在歧视与抗争中成长的黑人女性 下一篇:影视植入式广告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