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7 09:53:05

新时期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

摘要 结合雷波县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现状,针对目前新时期下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新时期农机从业人员更好地服务农机工作。

关键词 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343-0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农村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田作业开始逐步向机械化靠拢,这就要求更多人从事农机工作,如何做好对他们的技术培训工作,让农业机械发挥作用,是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1 雷波县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现状

雷波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陲,与川滇交接,管辖49 个乡镇、278个村,总人口24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截至2012年11月,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2.6万kW,其中:有大中型拖拉机311台、微型耕整机1 323台、机动脱粒机895台、提排灌机械1 638台、微水电90台、水能机18台、青饲料机械8 364台、联合收割机2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8 063台。有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654个、农机维修企业27个、农机经营企业27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4万余人。现有农机培训机构1个,编制4人,在岗2人,兼职教员9人。

雷波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培训农机操作人员,90年代后期开始扩大到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扶贫工程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务人员进城打工,该县农务人员的逐步减少更加要求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虽然针对农机培训做出结构改革,但是新生的机构以及教师队伍仍无法满足新时期的要求。截至目前,雷波县只有1处农机培训机构,编制人员尚不足10人。培训机构对新设备、新机器的补充不及时,陈旧的教学设备无法契合新时期教学的要求[1-2]。

2.2 培训教材内容滞后

现在的农业基础培训结构的教材大多是讲述老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操作、使用、维修方法,然而机械工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的周期愈来愈短,老教材不适应新机器的培训要求。

2.3 培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一是教师队伍人员过少,无法满足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二是教师对新机器的知识不能及时补充和掌握,更多的只是纸上谈兵,缺少实践经验。三是教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作为合适的农机培训人员。

3 对策

3.1 加大农机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支持

根据雷波县现在的农机培训现状,依靠其自身的发展壮大相当困难,只有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发展。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支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为农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后盾支持[3-4]。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农机培训

在政府支持的前提下,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扩充教师队伍人员数量,选拔具有专业对口的高学历、高专业水平人员组建教师队伍。教师要及时掌握新机器的操作知识,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无实践不教学”的原则。农业部门要组织农业教师定期参加专业技术交流和培训,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农机培训教师团队。

3.3 建设多元化的农机培训体系

农机培训要系统化、多元化、规范化,拓宽农机培训业务范围,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针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具体领域实行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比如针对联合收割机从业人员,要从机器的特性、操作、保养、结构、维修、使用方法等一整个体系来完善农机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注重对农机操作人员田间实际作业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4 调动农民学习农业机械操作知识的热情

农机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农机培训往往容易忽略对农民参与热情的调动。现在的农民由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不足,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较慢,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农田作业方式。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使农民接受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操作方式并调动其学习机械操作知识的积极性,是农机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送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农机培训业务、农机新技术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了解最新农业机械技术,支持农业机械培训工作,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激发其学习农机的兴趣。

3.5 创新培训方法,开展多样化的农业培训

创新农机培训机构的办学思路,改变方法,采取将单一的校内教学与田间作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组织农业培训机构学员在田间地头手把手的教学,并提倡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机企业联合办学,做到多宣传、多普及、组织教学人员多下乡与农民多沟通交流。教学方式采用随问随答、教学过程书面资料化、注重现场演示等方式,向农民多方位地传授农机技术,普及农业机械操作知识。

3.6 坚定为农服务思想,提高农机培训人员的思想认识

广大务农人员的收入普遍偏低,现今的农户都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既渴望学习新的机械知识,又不愿意花费用进行农机培训。因此,农机培训机构要提高服务意识,以社会效益作为高层次的指导思想,积极把农机培训工作纳入到国家“劳务扶贫培训”、“阳光工程”等惠民培训中去。多为农民着想,以社会进步为大局,提高农机培训人员的思想认识。

4 结语

农机培训事业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浩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需要农机系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发展中不断更新观点,灵活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拓宽办学思路,把农机培训机构建设成农民转岗转业的培训基地、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 参考文献

[1] 吴宗国.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2010(7):146,148.

[2] 祁兴国.谈新时期农机监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农机,2007(2):64-65.

[3] 黄荣亿.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6(6):35-36.

[4] 李鉴方,吴仁水.萧山区农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实践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储备,2011(6):22-23.

上一篇:朝阳市中小型水库富营养化治理对策 下一篇: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