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锈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08-30 05:30:16

鸢尾锈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摘要 分析了鸢尾锈病的发生特点及发生规律,总结了鸢尾锈病的防治技术,包括土壤处理、引种及消毒、加强栽培管理、药物防治等,以期为鸢尾锈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鸢尾锈病;发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2.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5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广泛植树、绿化造园能创造优美宜人的环境。园林绿化是与人们身心健康更为直接和紧密联系的一项生态建设,它也标志着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状况和文明进步程度。人们生活在喧嚣的都市中,在快节奏的工作学习中,很少去驻足于公园的树荫之下,闻一闻花的清香、草的鲜嫩。只有在茶余饭后闲暇时,去感受绿树红花带给人的美的享受,街头游园和公园就成了人们放松、休憩的港湾。因此,拥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鸢尾作为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花卉,在春夏交替季节开花,在驻马店市的街头游园及绿地很多地方普遍栽植,是庭园及绿地中的重要花卉之一。鸢尾高30~50 cm。鸢尾叶片碧绿青翠,花型大而奇,宛如翩翩彩蝶,根状茎匍匐多节,粗而节间短,浅黄色。叶为渐尖状剑形,宽2~4 cm,长30~45 cm,质薄,淡绿色,呈二纵列交互排列,基部互相包叠。春至初夏开花,总状花序1~2枝,每枝有花2~3朵;花蝶形,花冠蓝紫色或紫白色,径约10 cm,外3枚较大,圆形下垂;内3枚较小,倒圆形;外列花被有深紫斑点,中央面有1行鸡冠状白色带紫纹突起,花期4—6月,果期6—8月;雄蕊3枚,与外轮花被对生;花柱3歧,扁平如花瓣状,覆盖着雄蕊。花出叶丛,有蓝、紫、黄、白、淡红等色,花型大而美丽。蒴果长椭圆形,有6棱。变种有白花鸢尾,花白色,外花被片基部有浅黄色斑纹[1-4]。鸢尾作为驻马店市街头绿地、春夏交替的草本宿根开花植物,它的花如翩翩的彩蝶,给休闲游憩的广大市民提供了美的享受。鸢尾在养护过程中病害比较多,锈病是主要病害之一。为此,笔者总结了鸢尾锈病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1 鸢尾锈病的发生特点

锈病作为鸢尾的一种病害,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锈病可侵染多种鸢尾,主要危害叶片。鸢尾叶片受害后初期出现褪绿色小斑点,不久发展成淡黄色或锈黄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孢状小斑,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处,生于叶片两面,成熟后突破寄主表皮,散发出黄褐色粉末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秋后在叶背后夏孢子堆处长出黑色或黑褐色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黑褐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受锈病危害的植株生长衰弱,花形变小,花质变劣,叶片早落,严重时叶片枯黄死亡,该病菌寄主在鸢尾上就是鸢尾的锈菌。

2 发生规律

病菌可侵染鸢尾中多种植物,转主寄主有缬草和荨麻属植物。在驻马店市4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因高温,病害发展缓慢。连作、氮肥过多、排水不良、植株过密等情况会使病害加重。不同品种的鸢尾抗病特性有一定差异,如素地安、苗色曼等品种及野生鸢尾抗病力弱;矮花紫鸢尾、溪苏鸢尾等品种抗病力较强。

3 防治技术

3.1 土壤处理

对鸢尾的锈病进行防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土壤进行处理。因此,应经常对鸢尾栽植地的土壤进行更换或者在野外进行充分的轮作,另外还应该每年对土壤消毒1次。

3.1.1 蒸汽消毒。蒸汽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除腐霉病外的其他病原菌,如果结合蒸汽消毒与杀菌剂除菌的效果会比单一的消毒要好。高压蒸汽消毒的效果要差于低压蒸汽消毒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对25~30 cm深的土壤用80 ℃的蒸汽消毒1 h以上。但是对于pH值较低的淤泥土,对其进行蒸汽消毒会导致锰害。解决的办法为在对土壤消毒之前向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提高土壤的pH值,再对土壤进行短时间的蒸汽消毒即可。

3.1.2 浸泡。该种方法适合于在温室中消毒土壤。首先在5月时播种两色蜀黍等作物,然后在6月中旬左右,当植株的株高达到50 cm时,对土层进行深耕,大概在20 cm处,随后施硝酸钙1 000 kg/hm2。于7月底在土层表面做畦,宽为60~70 cm,灌水并覆盖薄膜。2~3周后,用旋耕机处理土壤并检查pH值和电导值。

3.1.3 化学方法处理土壤。当条件允许时,可以使用杀菌剂和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要使用化学方法消毒土壤,必须满足土壤温度在10~12 ℃的条件,当使用杀菌剂或者是化学药剂后要及时覆盖薄膜。在天气暖和时3 d后即可除去薄膜,阴凉的天气需要7~10 d才可以除去薄膜。

3.1.4 土壤处理的其他方法。由于锈病的传染速度很快,因此只对其进行单一的普通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有效结合多种消毒方式将各种病原菌杀灭。如在种植鸢尾前,向土壤喷施杀菌剂,可以使土表下15~20 cm的土壤中的病原菌杀死。喷施杀菌剂时应注意一定要使杀菌剂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可以采用人工或旋耕机来进行。

3.2 引种及消毒

在引进鸢尾的种球、种根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引种检疫规定,防止引进带病的鸢尾。对鸢尾的种球、种根和鳞茎等可可用含农用链霉素350~700 U/mL的溶液浸30~40 min消毒。培养土可用0.3%的福美双或0.2%的西力生拌5倍细土杀菌。生产用具消毒可用0.1%~0.5%高锰酸钾或5%石炭酸。

3.3 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避免连作;二是栽植环境要通风透光,保持清洁卫生;三是合理浇水与施肥,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四是不用污水、生肥浇灌;五是每周或隔周对茎、叶用波尔多液喷1次;六是发现染病植株后,随时将病部除去,伤口用代森锰锌消毒,病害严重者及时拔掉并烧毁、清运,并将周围土壤挖出进行处理,以免造成传染。

3.4 药物防治

在鸢尾锈病发病的初期,可以采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采用大蒜水(将大蒜捣碎浸水取其滤液)喷洒叶面、涂抹病斑及根部浇灌等。也可以将农用链霉素注射于鸢尾植株的根茎部。当鸢尾锈病发生比较严重时,先将病叶剪除,剥去根、茎上腐烂部分,再将植株剩下的根、茎浸泡在50%克菌丹500倍液,或50%退菌特1 000倍液内5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将根朝上放在阳光下晒30 min,待阴干4~5 d,再种于素沙内放阴凉处缓苗。当鸢尾苗长出新根,发生新芽后,重新栽植在消毒过的培养土中或地内[5-6]。

4 参考文献

[1] 刘少霞.鸢尾三病的防治[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5(10):23.

[2] 郭晋燕,张金政,孙国峰,等.根茎鸢尾园艺学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6,33(5):1149-1156.

[3] 张振华,陈海波,李春晖.单花鸢尾栽培技术[J].林业勘查设计,2012(2):98-100.

[4] 齐春辉.鸢尾属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03(19):26-27.

[5] 黄森木.鸢尾软腐病[N].中国花卉报,2005-02-17(3).

[6] 王家强.荷兰鸢尾规模化生产(下)[J].中国花卉园艺,2007(4):21-23.

上一篇:新乐市平原区森林健康试验示范内容与设计 下一篇:朝阳市中小型水库富营养化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