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立足“三辣”资源优势,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时间:2022-10-17 09:49:28

试论立足“三辣”资源优势,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摘要:莱芜市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鲜明,如果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产业规划为先导,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产业政策为抓手,大力发展“三辣”特色优势产业,把地域性强、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好的独特资源转化为农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不仅优化了农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也推进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三辣;特色农业;品牌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04-2

莱芜市地处鲁中、泰山东麓,位于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0℃,降水量695.1毫米,无霜期187天。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区,著名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009年生姜、大蒜出口额占全市农产品出口额的82.56%,以占全省不足1%的耕地、1.5%的农业人口,创造了全省13%的蔬菜出口额。2010年,“莱芜姜,保健康”叫响全国,生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国内首位,姜蒜年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出口突破5亿美元,同时带动了特色农业与旅游观光深度融合的发展。

但是在立足“三辣”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方面,还有很大文章可以做。

1 以产业规划为先导,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优势板块,形成“三辣”特色产业布局

莱芜市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总面积2246平方千米,人口127万,耕地面积100多万亩,人均耕地不到0.8亩,农业发展的条件并不优越。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必须从推动农业区域化布局着手,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出地域特色品牌,在对全市农业产业进行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扩大经济作物和高值作物种植比例,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莱芜市的东部、南部和北部地区均为山地,只有中西部地区为平原,土质肥沃,且特色农业基础良好、土壤气候等条件都非常适合生姜、大蒜的种植,当地农民自古以来,就有种植生姜、大蒜的习俗。目前已经形成“中国生姜之乡”、“三辣一麻”国家原产地标记、“生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优势。利用这种优势,在“三辣”产业板块内,可以整合中西部的6个乡镇、35万人口、370多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莱芜姜蒜产业区,积极推进龙头企业进园区,实现企业聚集,产业集群式的发展格局。为使各类资源向优势区域流动配置,创新“飞地经济”政策,在“莱芜姜”创响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品牌的同时,引导农产品加工项目向特色农业板块聚集,把不适宜在农村发展的工业项目向全市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集中。通过采取这样的措施,既为“三辣”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促进农业集聚发展,又引导农业产业板块内的乡镇异地集中发展工业项目,促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可以利用雪野农博园、羊里镇姜蒜产业园,一方面是进行生物科技研发,尤其是生姜新品种的研发,生姜新品种选育,创新生姜的栽培技术,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有机整合,并进行示范推广,帮助农民增收。另一方面是依托项目培养人才,增强生姜产业研发力量。如示范园内的生姜园,可以迅速将研发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行示范种植,进而向全市推广。

2 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为规模生产提供足量土地资源,提高“三辣”规模化经营水平

为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可以把土地流转作为促进规模经营的突破口。目前,全市流转耕地达到19.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左右,其中60%以上的土地流转集中在“三辣”产业区内,形成了400多个“三辣”种植企业(大户)和120多个“三辣”种植专业村。同时,可以完善土地流转市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服务站、村服务点的三级服务体系,搭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部分乡镇(街道)建立专门的土地流转交易大厅。依托政府网站建立土地流转工作信息网页,拓宽土地流转信息的渠道和范围,积极引导农民采取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流转土地。结合不同乡镇各自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形成多种规范典型的土地流转模式,比如“企业+村级组织+农户”的租赁合作模式、“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地入社模式、企业带动下“产业+农户”的转包经营模式、“土地股权化+合作社+企业”的土地入股流转模式。当前已经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莱政办发[2008]28号)和《莱芜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办法(试行)》(莱政办发【2009】75号)等相关制度,使农户放心,有法可依,同时通过完善流转激励政策,市财政每年可以出资奖励流转企业(大户)、农民和村集体,充分调动三方参与流转的积极性。

3 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三辣”产品的竞争力

前几年,莱芜出口到日本的大蒜、出口美国的生姜,因药残问题曾引发出退货现象,给多家公司造成了较大损失。因此必须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才能提高“三辣”产品的竞争力。首先要以拓展国际市场为目标,把生姜、大蒜、马铃薯等根茎类蔬菜作为优化重点,使质量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再由产品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二是在企业内部和农户之间广泛实施绿卡行动计划,使农产品吸入新技术,提高档次和质量。三是按照“重质量、抓优质、创名牌、增效益”的原则,以质量和名牌求生存。通过严格按照进口国农业操作规范运作,同种植、投入、运输及加工等档案一起,形成“从田间到市场”的完整记录,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绿卡成为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和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企业逐步实现从被动“应对壁垒”到主动“跨越壁垒”的革命性转变。

必须把农业标准化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强力推进,编制生姜、大蒜、鸡腿葱等农产品的技术规程,并以地方标准颁布,使“三辣”等主要农产品生产都实现了“有标可依、按标生产”。在生姜方面,构建“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市场”的运营模式,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质量保障制度,严格按“绿卡计划”进行生产,用生物法杀虫,施肥选用经欧盟认证的有机肥和豆饼,生产的生姜可直接出口欧美。实际生产中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应制度作业,每一项制度、作业内容明确到人,确保基地真正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这些制度有:基地田间管理制度、病虫害防治制度、基地溯源制度、基地安全用药制度、农残监控方案、农药管理制度。保证了农产品源头及流通等各个环节全部按照国际标准要求实施。奠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坚实基础。

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把种植环节作为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源头,把示范基地作为标准化生产的基础性环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靠示范基地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提升农民标准化生产能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推广标准化生产的基础和关键,为突出“三辣”高效种植技术、病虫害无害化防治等重点内容,采取专家讲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免费对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4 以产业政策为抓手,壮大产业发展链条,提升“三辣”产业综合效益

要提升“三辣”产业综合效益,必须把农业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市场流通等领域不断延伸拓展,提升农产品增值水平。首先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区、乡镇(街道)成立农业主导产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农业主导产业工作的协调和指导。二是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市场份额。通过组织召开全国葱姜蒜生产加工关键技术引进创新与产业化现场观摩会、中国(山东莱芜)出口欧盟农产品质量标准论坛暨农产品加工项目合作洽谈会、中国(莱芜)生姜博览会等一系列特色展会,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把生姜、大蒜等特色产业作为产业招商的重点,引进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现代化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项目以及大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

莱芜市“三辣”特色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目前全市没有大蒜种植机械,大蒜的种植和覆膜均为人工,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了大蒜种植面积的发展。在生姜机械化收获方面,虽然广大姜农对该机械的态度,从不认识逐步转化为接受,但是受机械性能和作业地块的限制也没有推广开。

下一步,莱芜市将通过与各类高效特色农业基地交流,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条主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真正把“三辣”产业培植成富民强市的优质高效产业。一要坚持规模经营,不断壮大“三辣”产业。按照“主导产业+规模=市场和效益”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化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继续做大、做强“三辣”主导产业,把“三辣”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二要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三辣”质量。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抓好“三辣”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和先进技术推广,推进生姜种质资源基地和生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快“三辣”新品种选育和良种产业化步伐,通过严抓基地、严抓监管检测、严抓品牌认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措施,力争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三辣”总面积的80%以上。三要坚持培育龙头,不断提高“三辣”效益。围绕生姜、大蒜等优势资源,完善企业扶持培育方式,建立健全“三辣”高效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开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向精深加工和品牌销售要效益,向观光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农业综合功能开发要效益,全面提升莱芜“三辣”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四要把生姜、大蒜机械化收获列入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通过召开生姜、大蒜收获现场会、机具演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生姜、大蒜收获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通过不断的引进和在使用中的改进工作,来促进全市生姜、大蒜机械化生产,带动其他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实现全市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生产。

把“三辣”特色优势产业,地域性强、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好的独特资源转化为农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使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上一篇:锦州市现代化蔬菜示范区建设方案 下一篇:关于发展我国休闲农业若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