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税之外,理财之内

时间:2022-10-17 08:01:21

物业税之外,理财之内

房价上涨的空间越来越小,养房的成本越来越高,使用成为最根本的价值所在。我们可以问自己:如果仅仅是为了居住,我们一定要拥有吗?

2008年底,金融危机,互联网上曾出现在美国1美元买一栋别墅的新闻。但报道并没有说明,购买这样的住宅还有别的许多费用。事实上,这些低价住宅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另外的费用和问题,如每年仍需缴纳数千至数万美元房地产税,需要花数万美元购置房屋内部取暖、制冷及厨房等设备,还要安装防盗装置……这些费用中最大的部分就是房地产税,在中国叫物业税。

物业税的本意是要打击囤房者,扼制炒家,让多房者主动卖掉余房,使房价回落下来,让更多城市居民能买得起房。

一些发达国家是征收物业税的:在加拿大,政府对100%的物业征税,对拥有二套住宅的人还以高税率征收,但对退伍军人、老人、残疾人等则有优惠;在美国,拥有房产后每年交不动产税给州政府,各州税率有所不同,幅度在房产价值的1%到2%之间;发展中国家印度也征收物业税。

征收物业税对房价的长期稳定是个利好。对已经持有两套以上住宅的城市居民来说,如果有用于出租的,那在出租的收益上纳税是应该的,而持有多套显然应该多纳税。中国的城市居民近亿,但持多套物业的毕竟是少数。通过缴纳物业税这种形式,让持有住房多的家庭多承担一点公共义务,于国于民皆为有利。

物业税的开征是一种呼声,是有效抑制高房价的措施之一,能够有力控制目前房地产市场旺盛的投资、投机需求,对平抑房价有一定作用。当然,也要看一些细则的制定是否合理。比如:起征基本单位“家庭”如何定义,起征点如何设定,三口之家,拥有90平方米房屋,假如合理的保障性住房标准是每人30平方米,那么三口之家扣减90平方米,实际需交税额是零。假定第一套自住房是一个税率,如果有第二套甚至第N套房,税率如何累进。再比如:假名物业如何监控,有些投资者并不以本人的名义购买物业,而是以自己夫妻子女以外的亲友甚至他人的名义投资……

当然,只要政府保持调节社会财富的宗旨不变,物业税对绝大多数人,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有好处的。因为,物业税说到底是对持有大量物业的极少数富人征收的,不会加重正常居住的平民百姓的负担。

从2003年5月开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分3批在北京、辽宁、江苏、深圳、重庆、宁夏、福建、安徽、河南、大连等10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的32个县、市、区开展了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工作。“空转”在部分地区试点了6年多之后,2010年将推广至全国。这一信息表明,物业税开征步伐将大大加快了。那么,物业税一旦开征,哪怕是试点开征,都将释放一个信号,就是国家要通过税收调节房价,打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政府开征物业税的设想是,第一步对商业地产征收物业税,第二步是扩大到对住宅进行征税,其中对非普通住宅和普通住宅的征税也会有先后顺序,比如有可能会先征别墅。来自中介行业的消息表明,北京市初次制定的物业税税率为每年征收物业评估价值的0.8%-1.4%,实际征收额依据物业每年评估价值变化。

无论如何,房价上涨的空间越来越小,养房的成本越来越高,在房子的三大价值:使用价值、内涵价值、投资价值中,使用价值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于是在理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问自己:如果仅仅是为了居住,我们一定要拥有吗?

延伸到理财的种种手段,储蓄、保险、黄金、债券、基金、股票、房地产、外汇、期货、收藏……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一个物业税,可以引发我们很多对理财的思考。

上一篇:追逐动感 第1期 下一篇:亚洲陆地最后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