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丽――买卖奖项是作弊

时间:2022-10-17 07:24:44

评奖为什么越来越多

评奖越来越多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产品同质化引起了评奖增多,同质化是产品标准化的另类说法,只有产品零部件标准化,才有大批量,有越大的批量,才有越低的价格。试想,越低的价格更会引起同质化,越同质化的产品还能比什么?比服务和比获奖吧。比服务太虚,而且不可量化,比获奖弹性就大了,多参加评测,就可以多得奖。

其次,厂商们的同一类产品在出厂时都只用自家的平台或标准来测试,得出来的数据往往是老王卖瓜,不但厂商们都互相不服,而且对消费者也不公平。

还有,产品系列化的趋势使不同系列的产品产生各种不同的系列评奖。如14英寸屏幕的笔记本和17英寸屏幕的笔记本就不能设为同一类的奖项,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和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也不适合进行横向评测。又如,商业台式机和家用台式机更不可能使用同一奖项。还有体验式评奖和功能性评奖又不能是一码事。还有更多的客观原因,评奖次数、种类会越来越多。

评奖越来越多成为消费者的需求

评奖越来越多,倒不全是媒体故弄玄虚,确实也是市场需求。越多的奖项就会产生越多的商业机会,包括了商业作弊的机会,如果媒体对行贿获奖没有抵抗能力,就变成受贿者,自己变成受贿者不算,重要的是坑害了消费者。

但是坑害消费者决不是消费者自己的需求。消费者也不比评奖受贿者傻,他们一旦发现自己受了行贿受贿者的欺骗,就不再会相信谁评谁的奖,而且对各种评奖活动和获奖产品产生逆反心理,再也不相信获奖者和获奖产品了。厂商行贿、媒体受贿不都白白浪费了金钱还毁了自己吗?更毁了自己开创的评测事业吗?

现在各种奖项的权威性,就比10年前差远了。一些厂商往往获奖也懒得领,因为他知道他的竞争对手也获得了和他相当的奖,都获奖等于都没获奖。正应了俗话说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个行贿的获奖者或者一个受贿的评奖单位会将整个社会、整个市场的评测系统、整个消费者群体都拉下水。

警惕评奖中的偷天换日

一个厂商的某款产品在横向评测中获了奖,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这家厂商当时的促销产品是另一款,换句话说,他们希望获奖的是另一款产品,于是就找到媒体来商量,是否把所获的奖换成另一款获奖产品。为此,还请了媒体老总们吃饭。快吃完时,饭桌上的媒体老总们听懂了厂商的意思后,对这家厂商说:“你干脆扇我两个嘴巴吧,那我也不能更改获奖产品名字。”这是5年前《个人电脑》发生的一件真事儿,这说明买奖项者中也存在着偷天换日的现象,是这家厂商获奖了,但不是这款产品。

结束语

早年的家电评奖火得很,后来不了了之,就是因为金奖银奖铜奖等等的奖项过多,且有买卖奖项、行贿受贿的现象存在才消失的。现有轮到IT产品了,轮到IT和家电融合的产品了,如不改正买卖奖项的现象,IT产品、IT与家电融合的产品评奖的事也快玩完了。

敢于在《个人电脑》上发表这篇文章,也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只是洁身自好的媒体工作者才敢于正面面对买卖奖项这个事实。

上一篇:BenQ DW1680/DW1800 下一篇:大硬盘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