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变化对粘接剂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时间:2022-10-17 07:19:15

温度变化对粘接剂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摘要】 目的 研究温度变化对粘接剂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前磨牙45颗随机等分为3组,粘接托槽,进行冷热循环,测定并记录抗剪切强度和牙面残留粘接剂指数(ARI)。结果 冷热循环后粘接强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体外粘接强度实验中应进行冷热循环实验。

【关键词】 抗剪切强度;粘结剂;托槽

为模拟口内条件,一些学者只是将样本储存在室温或37℃ 的蒸馏水中并未考虑温度变化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1]。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储存条件下托槽的抗剪切粘接强度,以探讨温度变化对体外抗剪切强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前磨牙60颗。牙齿选择标准:颊面釉质无裂纹、龋坏或发育缺陷。采用双尖牙方丝弓金属托槽(西湖巴尔,杭州),底板面积为12.09 mm2。自凝树脂粘接剂(天津市合成材料研究所)。人工唾液:按如下分析纯试剂量kCl 1.3 g、NaCl 0.1 g、MgCl2 0.05 g、CaCl2 0.1 g、NaF 0.000 025 g、KH2PO4 0.035 g、ZnSO4 0.162 g、蛋白胨0.5 g加蒸馏水至1 000 ml配制而成,pH=7.0。

1.2 方法 用慢速弯手机,不含氟抛光膏,抛光杯对牙齿颊面抛光15 s,冲洗、干燥,待粘结。45颗离体牙随机等分为3组,每组15颗, 用自凝树脂粘接剂粘接托槽。三个实验组分别按如下条件储存:①在室温下蒸馏水中储存7 d;②在37℃人工唾液中储存7 d;③在人工唾液中进行冷热循环实验:5℃ 30 s,55 ℃ 30 s循环10 000次,样本的抗剪切强度用CMT500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ARI记分情况在7倍落射光实体显微镜下观察。

1.3 统计分析 抗剪切强度值两组比较用S-N-K检验。ARI记分情况进行kruakal-Wallis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剪切强度见表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冷热循环后的粘接强度较另两组明显降低(P

2.2 各组ARI记分见表2。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组ARI记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1分、2分居多。

3 讨论

体外粘接强度实验是评价粘接剂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实验主要是研究口内温度变化对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经冷热循环后粘接剂抗剪切强度明显降低,这与Selim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可能是由于粘接剂与牙釉质和金属托槽间热膨胀系数差别较大,冷热循环后各部分应力变化不协调造成的。有学者[4]认为冷热循环1 500次相当于口腔内30 d的温度变化,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本研究进行了10 000次冷热循环,约相当于口腔内6个月的温度变化。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6个月后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不再变化,所以可以认为10 000次应该是较为理想的冷热循环次数。

ARI记分高表明粘接剂与牙面之间的粘接强度较高,粘接破坏部位多发生在托槽/粘接剂界面,托槽去除后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越多,去除牙面残留粘接剂的时间越长;反之ARI记分越低表明托槽与粘接剂之间的粘接强度较高,粘接破坏部位多发生在釉质/粘接剂界面。在本实验中各组ARI记分并无明显差别,均以1分、2分居多,说明酸蚀后的牙面和托槽底板的槽沟均与粘接剂产生了较强的粘接力,粘接破坏多位于粘接剂内部,冷热循环对粘接破坏部位影响不大。

总之,本实验说明在体外粘接强度实验中应进行冷热循环实验,模拟口内条件,这样才能获得准确可信的实验结果,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 Larmour CJ,Stirrups DR.An exvivo assessment of a bonding technique using a self-etching primer.J Orthod,2003,30(3):225-228.

[2] Selim A,Nursel AD.Effects of thermocycling on the bond strength of a Resin-ModifiedGlass Ionomer Cement:An In Vitro Comparative Study.Angle Orthod,2003,73(6):692-696.

[3] 单力华,张定,石彦涛等.光固化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性能的研究.口腔正畸学,2002,9(3):124-126.

上一篇:我院加强新药管理的几点体会与建议 下一篇: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道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