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22-10-17 05:58:30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民族地区 初中数学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47-02

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就是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了多少,对数学知识接受和内化的程度有多高。教学有没有实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应教的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到什么。

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民族地区的农村。受自身条件限制,他们的父母平时很少有时间有能力来管教和辅导孩子。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知识掌握不扎实,数学计算能力、应用能力都较差。这类学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如课堂导入可采用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教具演示和多媒体演示导入等。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这一章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神舟五号飞船升天的图片,并伴旁白:2003年的10月15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入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是多大吗?这个速度是在一个速度范围v1-v2之间,其中的第一宇宙速度v1(米/秒)和第二宇宙速度v2(米/秒)是怎样得来的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了。

又如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 利用flash把两个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进行演示,使静止、孤立的事物“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教材,加深记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数学学习并非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体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主动地建构对客体(学习材料)认识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就要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自学能力较差,不会预习,羞于开口表达,往往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只会死记硬背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首先要在班上营造民主和谐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切入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做,动口说,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算术平方根时,通过问题情境引入,归纳得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后,接着提问:(1)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吗?(2)是什么数?(3)中的a可以取任何数吗?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在讨论中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甚至能预测下面的教学步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开口回答计算问题,以促使其主动训练自己的口算心算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即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针对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从如何看书、预习、听课、做笔记、做作业(包括对作业的要求)、复习、小结等方面去指导学生。

对于数学学习,尤其要注重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对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教师都要认真分析,把课讲活、讲懂、讲深。“讲活”就是让学生看到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讲懂”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讲深”就是让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感受、领会、形成、运用其内在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课堂巩固练习多样化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差异,这种情况在民族地区更为明显。所以,教师设计的练习就应由浅入深,可从模仿性题目到再造性题目再到创造性题目逐步提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而且多样化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使练习内容、形式灵活变化。当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学习、练习都各有收获时,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责编 王学军)

上一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下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