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

时间:2022-10-17 02:26:41

五年制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

【摘 要】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确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项目等方面探讨五年制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0064-02

广西教育厅《关于加快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于2012年4月9日正式出台。《意见》指出要发展灵活多样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了五年一贯制、“2+3”和“3+2”的形式。《意见》要求加强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包括职业院校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和学校企(行)业的衔接。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五年制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

一、确定课程目标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由金属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工艺与机床夹具四门课程整合而成。该课程既有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包含专业基础知识目标、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素质目标三个方面。为了达到这三个方面的综合目标培养要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目标确定为:学会选择一些典型零件的材料及热加工、热处理方法;熟练掌握车、铣、钻、磨、刨等各种机床的操作及简单夹具的设计;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典型零件的加工;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的加工生产过程,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学会分析和选择简单的典型零件加工方案,并编写出典型零件的工艺文件,最终制作出简单的一级减速器。

二、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遵循行动体系的要求,联系生产现场,分析与本课程相关的工作过程和企业活动,解剖典型零件的工艺和典型加工过程,对接关键技术,提炼典型工艺,确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资格标准,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由于中高职衔接存在专业理论课程重复现象且较为严重,高职只有以中职为基础,在以赢得就业优势为重要目标的原则和方向的前提下合理地衔接,才能使高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做到中高职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因此,以制作一个简单的一级减速器作为课程设计的思路,把轴、轴套、齿轮、端盖、箱体作为五个典型零件,让学生进行加工制作,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先分解提炼再有机地融合到工作过程中。例如,阶梯轴的加工制作,就包含了材料的选择、机床的操作、刀具的选用、热处理方法、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工艺文件编写等。经过重新修改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更适合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其课程标准如表1。

三、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项目

开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托,整合、序化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更适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项目。以制作一个简单的一级减速器作为整个课程内容的载体,对应企业完整的实际生产过程,归纳出7个教学项目,如图1所示。

课程内容中的每一个工作任务都对应着教学项目中的相应子项目,既具有独立的可操作性,又可以汇集成一个大的综合项目,使整个减速器的制作过程更贴近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来组织和实施。针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不够用但可塑性大、逻辑思维偏弱而形象思维较强、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而偏爱实际操作、独立学习主动性低而群体协作积极性高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选出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由教师团队精心设计工作任务过程,再把工作任务下达到各学习小组。任务中涵盖“必需、够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先按照教师给出的方案去做,在工作过程中边做边教边学。由于受到学院教学设备的限制,以及为了满足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完整性的要求,在总的工作任务中,有一部分任务是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过程来完成的,这就需要对部分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修改。例如,箱体零件的毛坯需用钢板焊接而成,在简单的阶梯轴上增加锥面和外螺车削加工,圆柱齿轮制作采用线切割机床来加工等。另外,螺栓、螺母、轴承、键等标准件必须通过外购获得。

五、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主要是从专业基础知识的期末考核、专业技术应用过程考核和社会能力素质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注重专业技术应用过程的考核,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以满足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考核与评介体系如表2所示。

按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体系,给学生作出课程综合成绩评定,使考核与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课程综合成绩为:社会综合素质评价(10%)+各工作任务过程考核(40%)+总任务完成质量考核(30%)+期末基础知识考核(20%)。

实践证明,针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进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真正实现有机衔接,有效地促进了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玉珍.引入工作任务 改革机械制造技术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2]郭翠兰.中高职衔接基本问题与协调发展若干对策[J].职教论坛,2007(3)

[3]何秋梅,何良胜.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群[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作者简介】兰自勉(1972- ),男,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和机电一体化。

(责编 苏 洋)

上一篇:校企深度合作下高职制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创刊三年的“家磨博客”承载了我家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