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神话 隽永神韵

时间:2022-10-17 02:17:14

神话,是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文明瑰宝,更是儿童阅读生涯中一朵闪亮的“奇葩”。神话故事之所以“神”,是因为它是各民族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探索、理解和幻想的结晶。神话以其离奇的情节、奇特的幻想、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以及正义的力量吸引学生去阅读。神话能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熏陶,还有人类的追求美好。语文教学中的神话奇妙,隽永。每一篇神话故事都蕴含着它特有的“韵味”。把握好这个“神韵”,才能更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增长。

一、点燃阅读的兴趣,向往“神韵”

在学生读神话、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激活存在于学生个体生命中的潜意识,即激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向往与期待。

1.悬念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心中的疑惑,从而引发学生为“解疑”而深入文本。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伊始,教师可引发学生对“火”的思考:

师:“火”在大家心目中有什么作用?

生1:“火”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

生2:“火”在黑暗的时候为我们照明,带来光明。

生3:“火”为我们烧熟饭菜,让我们吃起来更香。

师:看来,“火”对我们人类来说意义非凡,但世界创立之初,世界上根本没有“火”,你能想象当时的景象吗?

生1:我想人们一定生活在寒冷与黑暗中。

生2:我估计人们只能吃水果了,因为没有“火”帮助他们烧熟饭菜了。

师:“火”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火”的世界简直就是一片混沌,那么如今的“火”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课文《普罗米修斯》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2.多面感知,促进广泛阅读

三年级上册《开天地》一课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神话故事教学的第一次。之前或许有学生读过神话故事,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神奇有趣的故事叫“神话故事”。在这一课中,笔者提前让学生介入课文,并布置学生寻找其他关于这个神话故事的说法,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在学习课文伊始,我说:“《开天地》这篇课文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神话中的人物都拥有着神奇的力量,而这些力量都是富于想象的古代劳动人民给予他们的。请大家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的了解。”

话音刚落,一位同学迅速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讲述:“我姥爷是绍兴人,他告诉我,老早老早时光,天地混沌,只有一条缝,下来老大老大的一个蛋。过来许多许多年,这个大蛋成了精灵,孕育成了一个。为啥叫他?因为他在蛋里双手抱着,双腿屈着,像是盘住整个身架,所以叫。在蛋里渐渐大起来,受不了啦,用嘴把蛋壳慢慢啄破,脱出来了……”他娓娓道来,不少学生眼里闪着惊奇的目光,他的这种说法显然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之后,一位有心的学生竟然收集了很多有关于的照片――他不仅结合神话中的形象为配上了相应的图片,还收集了后人为纪念所修建的雕像、建筑等,真是别具匠心。

二、咀嚼语言的丰富,感受“神韵”

但凡神话故事,都有一个神奇的人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而这一切的产生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神话中的语言大都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还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夸张、排比、拟人、对偶等手法。

1.从反复诵读中感“神韵”

对于极富神话魅力的文本,教师在教学时,要带领学生一次次地潜入文本。提倡多读多诵,在文本中深入浅出,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深入,在读中生活,读出最“神”的形象和语感。

例如教学《开天地》第四段时,可以尝试诗化赏读。

师:他呼出的气息――

生: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

生: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双眼――

生: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之后倒换句式再读。

师:辽阔的大地――

生:是他呼出的气息。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

生:是他的血液。

师:茂盛的花草树木――

生:是他的汗毛。

师:滋润万物的雨露――

生:是他的汗水。

这样以诗句的格式,师生合作读,之后亦可以变换成男女生配合读,在反复读中感受这些变化的神奇。

又如,在感悟普罗米修斯的“决心”时,可以尝试情境诵读。

师:许多年来一直这样,普罗米修斯的痛苦真漫长啊!同学们,你们知道“许多年来”是多少年吗?猜猜看。

(众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三万年来”。三万年的光阴,普罗米修斯一直在承受着这样的痛苦。请我们郑重地拿起笔,将课文中的“许多”这两个字改成“三万”。

师: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在承受着这样的痛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

师:三万年来――

生: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师:三万年来――

生: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三万年来――

生:老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师:三万年来――

生: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借用罗丹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故事中不缺少空白点,缺少的一双善于发现空白点的眼睛。”教师找到文本的空白点,设计有效的补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对神话形象进行品味。

在《普罗米修斯》一课中,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补白环节,让学生深入感悟。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

(出示投影片: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据说,他不仅是被死死地锁住了双手和双脚,胸前还被钉了一颗大钉,请看图。

(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

(教师出示文字投片:在炎炎夏日里烈日当头,在寒冬腊月里,风雪皑皑,在漫漫长夜里,一片黑暗,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

普罗米修斯因为“盗”了火种,受到宙斯的惩罚。为了能让人类享有火的功用,普罗米修斯拒绝了救赎,接受了苦难。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惩罚”,学生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这是何等高贵的品格。

五、追求个性的复述,延续“神韵”

神话故事适用于通过复述课文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语言实践,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小学阶段这几篇神话故事的课后题中都有“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的题目。这其实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1.拟神话口吻,创造性复述

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如《开天地》中有“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等夸张的描述,这些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一课后,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有的教师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同时要运用神话故事中夸张的语言,如“很久很久以前”“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等,谁说得最生动,谁就是班里的故事大王。教师请学生同桌准备后指名复述,结合点评授“故事大王”章,并在学生复述完故事后小结一般故事与神话故事的区别。该教师敏感地抓住了神话故事中夸张的语言现象,在复述时明确提出要用上这样的语言,让学生展开想象后讲讲这个神话故事,落实了课后习题的要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培养的,不同特色的文本都可以找到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途径和内容。只有教师确立了正确到位的教学主张,语文课才不会“变味”“串味”。

2.想象故事场景,连环画式复述

以一位教师教学《开天地》时复述开开天辟地环节为例: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充满魅力的世界。正因为有了这神奇的想象,我们才读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出示一组画面:宇宙混沌巨人沉睡抡斧猛劈天地变成顶天蹬地天生地沉身体巨变创造宇宙)

师:如果把这组画面连起来,我们就把课文变成了一本连环画。读神话故事,我们不仅要读出一幅又一幅的画,而且要把它连起来,读出连环画。现在,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能看着上面的标题把这连环画用自己的话讲下来吗?

生:能!

师:有点难度。但是不要急。每个同学可以选择一段话来讲,讲的时候应当注意:第一,脑子中浮现画面;第二,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话说;第三,尽量说出它的神奇。下面请大家选择其中一段练说,好吗?

该教师让学生以“连环画“的形式口头描述,训练学生复述能力,新颖有效。同时,神话作品故事性强,口头复述能促进学生参与神话故事的二度创作。

神话是儿童的神话,神话的目的性和规律性暗合了儿童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顺应童心,将神话的本质特性显现出来,让儿童享受神话的“神韵”,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世界里、在儿童心里和语言里张扬,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的能量。

参考文献: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神话简史[M].胡亚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上一篇:古时御寒穿“纸裘”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