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298例复苏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7 02:09:11

新生儿窒息298例复苏的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2)12-0029-01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从2000年至2011年间经由麻醉科参与抢救复苏的新生儿共298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98例为我院2000年至2011年间住院患儿。298例中原发性窒息(宫内窒息)50例,其中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脐带脱垂扭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各8例,羊水过多、早产儿、低血压(脊麻)各5例,过期妊娠、缩宫素过量、多胎、心衰各5例。继发性窒息268例,占89.9%。本组病例1 min 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下,4-6分者255例,小于3分者88例。正常分娩220例,异常分娩78例,其中剖宫产60例。新生儿体重1.25-4.00Kg

1.2复苏程序与方法:(1)吸出口咽分泌物和吸氧。(2)1 min Apgar评分仍4分者,行人工呼吸和气管插管。(3)扩容、纠酸及其他抢救药物的应用,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脐静脉为首选)。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生理盐水、糖盐水、血浆乃至全血,已达到扩容、升高血压、纠正贫血等作用,总量以8-10mL/kg为宜。(4)经人工呼吸、给氧,当发绀消失、心跳和呼吸有力、肌张力良好、四肢活动佳并有张口啼哭动作时,可停止给氧;呼吸正常无发绀,即可拔管。

2结果

2.1临床疗效:298例患儿中,复苏成功286例(95.5%)。 死亡12例(6.2%)。 死亡原因来不及抢救6例,吸入性肺炎并发心衰2例,脑出血、早产儿、败血症和肺透明膜病各1例。

2.2并发症:羊水吸入性肺炎10例,会厌梨状隐窝会厌血肿8例,气管导管入一侧肺、脑出血各5例,喉水肿3例,胃胀气3例,新生儿肺不张2例。

2.3后遗症:遗留有脑瘫、四肢痉挛性麻痹、智能低下者共5例。

3讨论

3.1避免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键是预防: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早发现高危因素,并给予处理。产程中及时解除脐带因素、严格使用缩宫素,掌握好和镇静药的用量等。时刻警惕窒息的发生,并做好复苏的一切准备工作。这些都是降低新生儿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3.2熟练掌握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分原发性窒息(宫内窒息)和继发性窒息(宫外窒息)。原发性窒息表现为胎儿娩出后发绀,无呼吸或呼吸微弱。继发性窒息表现为胎儿娩出后无发绀,现有正常呼吸甚至有一两声啼哭,但呼吸逐渐变浅,继而出现发绀。其重要原因是胎儿生出后的呼吸运动,将口腔内的羊水或血液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梗阻所致的缺氧。两者的处理原则基本相同呢,但预后却有着明显差异。宫内窒息 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3呼吸复苏:(1)吸除口咽分泌物的和方法。一般取头低脚高位,但不要过分,便于羊水等流出。吸除分泌物时,吸痰管过粗会导致肺不张。(2)吸氧的流量以2 L/min 为宜,过高会引起心率减慢而加重缺氧。(3)文献报道经面罩无创通气也是新生儿呼吸复苏的有效方法。[1](4)气管插管时动作要力求轻柔、迅速和准确避免机械性损伤。应掌握好插管的深度,常用的估算方法是耳垂到鼻尖的长度再加1-2cm。

3.4心肺复苏:(1)新生儿与成人不同。苍白窒息伴心率小于80~100次/分 、吸氧无反应时,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2](2)新生儿低血压,特别是早产儿,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应及早输液扩容,以纠正其低压。(3)心跳骤停,可气管内给予肾上腺素,尽量不用心内注射。

3.5低温的脑保护作用:低温可以阻断缺氧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3]

3.6关于何时放弃抢救的问题:重度的新生儿窒息,虽经长时间的复苏而存活,但大都遗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属和社会带来长期沉重的负担。故有学者主张,出生后30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着,预后绝对不良,可终止抢救。也有人提出,极低体重儿(小于1500 克)复苏存活率极低,主张不予以复苏。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的复苏,首先是预防,其次是提高助产人员相关技术,掌握抢救时机,作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在复苏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吸引 吸氧 气管插管 张肺这四个基本步骤。药物治疗只起辅助作用,决不能替代有效通气和心脏按摩。具体操作必须轻柔、熟练、准确无误,尽量减少并发症,才能保证复苏的顺利成功。

参考文献

[1]徐志华,经面罩无创通气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体会。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2): 107

[2]刘俊杰,赵俊。现在麻醉学,2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1181-1182

[3]岳少杰,虞佩兰,低温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作用.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27(4):219-222

上一篇: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进展 下一篇:浅谈中药如何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