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作用

时间:2022-10-17 11:37:14

浅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语言艺术的作用

语言是情感表现最好的手段,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教材因素外,语言的直观功能能唤起学生的丰富想象,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知识、觉悟、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当然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教学,而实施完成教学任务的这一载体,就是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教学语言运用上,具有叙事的宏大性、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忽视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在一定方面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语言艺术表达的功效

高尔基曾把语言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我们将教学语言称为教学的第一要素,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良好,就会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吸引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如果面对同样的讲课提纲,理论观点和现实材料,不同的教师讲授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其原因在于教师语言运用的技巧。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不高,就会“茶壶里装汤圆――有货倒不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高校有一种现象,最受欢迎的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不受欢迎的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里面除了教材的原因、教师的理论功底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外,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就是最大的因素。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往往会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

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运用的技巧

再好的内容,亦需要语言的表现。在教学艺术中对教学语言总是要求教师既要讲得好、又要讲得巧,语言应朴实而不失鲜活、语言表达应准确而不失呆板,并能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1)讲得好的技巧。不要老是摆出一幅严肃、威严的语气讲课,在讲课中语言运用要通俗易懂,语气要亲切、自然,平易近人,讲课的内容要条理清楚、内容完整、 直奔主题、切中要害,要避免陈词滥调的出现。

讲得好还在于语言描述要准确、规范。要概念准确,表述规范,推理严密,评价中肯,不讲或少讲空话、套话,力戒不必要的口头禅。语言表述既要健康、规范,亦不失幽默、生动,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讲得好还在于语言艺术运用要不断接受新语境,从语言形式上贴近学生,与学生共境。当前网络语言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话语不仅仅是网络上交流的工具,也是当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体现,这种全新语境体系的构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话语的差异往往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陷入一种信息不对称、交流不通畅的困境,从而造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无法有效沟通,以此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常此以往形成代际差异。语言亦是需要时时更新和学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要更多地融入大学生所熟悉的文化语境,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消除话语差异,走进学生,与学生平等沟通,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性和实效性。

(2)讲得巧。巧主要体现在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现代教育学主张教师应该讲得越少越好,把讲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去论证,在思辨中提高认识、感悟真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设计每堂课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统筹考虑知识的衔接性,那些知识在以前学习过或者相关的学科介绍过,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真正做到既讲透又讲精。这种精讲既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性,又强化了知识点的作用。

巧还体现在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我们听过许多相声大师、小品大师的精彩表演,之所以受到欢迎,就在于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和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吸引学生的地方出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外,就体现在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既严肃、健康、简洁,又不失幽默、诙谐,多方吸收文艺作品的精华,如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习用语、网络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效,唤起学生的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3 语言运用的具体要求

教学语言都应当文雅、纯洁、健康、亲切、自然、不矫揉造作。具体来说运用起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表述应严密、准确、健康。由于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特殊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求规范、表达清晰、力戒不必要的口头禅反复出现,如“嗯、啊、这个”等,这些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表达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2)表述应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感染力。教师的语言应充满热情,只有让自己感动的东西,别人才会感动。语言是传递情感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使命,使得教师在表述时,语言内含激情、热情、感情,加之配合语调的变化和表情等肢体语言,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准确、清晰地传授授课内容,并为学生所接受,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一个人的语言修养高、文化知识丰富、对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和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所了解和掌握,再加上语汇丰富,语言表达方式灵活、这样他讲起课来就会得心应口,自然就容易活泼、生动、有趣。

语言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语言的魅力作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方面。语言是情感表现最好的手段,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教材因素外,语言的直观功能,能唤起学生的丰富想象,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教学内容信息的传输,需要教师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交流的融洽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运用的技巧。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成功教学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李静.青年必备能力培养全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5.

[3]张瑜,李朗.消除话语差异: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J].思想理论导刊,2006(2):38-42.

[4]石云霞.“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园林技术专业“三三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汉语国际推广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新型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