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勇于探索

时间:2022-10-17 11:03:55

不忘初心 勇于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社会迈向“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当今,各级党委、政府为抓好教育的发展,加了教育管理的力度,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也呈现了提升态势。然而,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发展仍显现出不平衡性,笔者发现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许许多多的让人困惑的问题。我也曾经苦苦思索过,做过很多的努力,尝试作一些改变。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社会上有人认为语文课大而空,泛而远,所以对语文学科不重视

近年来,一些人思想意识中的实用功利主义大为膨胀,他们只需要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东西。这些不良思想由社会渗透于学校,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端正,认为语文课程是“副科”“闲课”,厌学情绪加重,消极对待,致使学习效果一般、平庸。由此,语文课程的多种功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而我则利用语文实践活动等时机,告诉学生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还传承人类文化,能促进青少年健康地成长。

二、考试仍是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及学生的重要手段

考试本身并不是坏事,它是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但若单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英雄,论先进,论功过,论奖惩,则就对普通教师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逼迫着他们视功利为脸面,视功利为出人头地的手段。所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也迫使教师视学生学业成绩为自身脸面,注重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时间捆绑战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就得把学生所有学习时间都耗在了反复讲练之上。另一方面我们的诸多语文教者,也很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即教学流程中的精耕细作,试图给出一定的时空慢慢导化学生。但这并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事,于是又只好在应试教育中且行且止。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年度的教学行为,就在这反复选择中困惑地前行着。

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 一是促进人的发展,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既然要选拔,就要有考试。所以要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考试这样的事实。同时又要两者兼顾,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精心备课,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三、现实客观条件禁锢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不一定要有多高的文化,只要会挣钱就行。再加上部分家长为了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丢给了爷爷奶奶。虽然有时家长与老师通过电话或微信的方式进行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距离遥远,鞭长莫及,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笔者认为,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有所获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向学生讲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学习语文的趣味性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渴望学习语文。其次,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有循循善诱、敢于吃苦的精神。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譬如字的读音、词的意义要能结合语境去推断,写作可从片段、仿写入手等。

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困惑

1.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现实的困惑

农村语文教学在让学生识字,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方面耗时过多,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离不开教育实践的,教师自觉地利用日常的课堂进行某种教育思想的尝试与探寻,并形成一定的操作方式,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十分重要的过程。可是在现实中,教师时而要为完成冗杂的教学任务而疲于赶进度,时而要为应试扭曲的教学形式而忙于知识速成。因此在探寻与应试的纠葛中,教师就只能且行且止,时断时续。这就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时常出现了断层。诸多的农村语文教者在教育尝试中,又不得不为应试而教,否则关乎自身的诸如职称、工资等都将受到牵连。这就迫使他们想摆脱困境,实现自己一心事职的教育愿想。

2.“新课程理念”走进语文课堂的困惑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多数农村中小学的语文实际教学中走了样。首先是教师现状堪忧。农村地区受条件限制,岗前培训每个农村学校一次也只能选派少数骨干教师参加,剩下大批的一线语文教师就只有通过一两节公开课、示范课浅层次地学习。其次是学生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开发培养,应该贯彻其学习的始终。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生,正在经历从“非课改”到“课改”两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部分学生习惯了老师讲, 学生静静地听。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旦教师真正走下讲台,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交流时,除少数学生有独到新颖的发言外,更多的便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课堂气氛倒是活跃了, 但学生并没有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

3.语文教学时间较少的困惑

语文课教学过程的精耕细作,当然细化在教学的各个流程当中,如朗读课文中的咬字断句,字词音形的识记与运用性的理解,课文重点文段中的字词句解读与表达等, 都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相对于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来说,若单靠教学流程中的某一个短暂时段来践行,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分门别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教。如有时候为把课文读通就得耗去一个课时或不止一个课时。如此一来,语文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显然捉襟见肘。

要最大限度地摆脱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就是我们教师的语文教学素质。这就要求教师:第一,要不断加强对自身的“充电”。“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这无疑是至理名言。语文教师要搞好语文教学,除了尽职尽责外,更需有广博的学识。因此,语文教师平常就应注重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语文教学素养。第二,注重教学艺术,化死板为活泼,化单一为多彩。教学中,要力求克服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这样会造成学生语文能力的低下,厌学情绪的滋长,要多营造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好奇中探知,在愉悦中获知。

五、学生综合素质低,成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拦路虎”

农村学生,深受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条件的影响,多数学生可谓是孤陋寡闻,语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较城市学生来说要差得多,表现为:较多学生朗读课文要么读音不准,要么结结巴巴,毫无语感情调;口语交际面红耳赤,语无伦次;阅读不知所措,连文体也难辨别;书写作文时文思枯竭,无话可写。学生的这种语文学习态势,显然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要赶走“拦路虎”,搞好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严把学生语音关

农村学生语音问题主要表现为地方方言较重,一些字的读音与普通话读音偏差较大。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多去识记一些易读错的字的读音。如:“经验”的验(yàn),方言易读为(liàn),“奴隶”的隶(lì),方言易读为(dì)等。

2.加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面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差的状况,教师可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示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辩能力和说话习惯。在课外,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开故事会、演讲比赛,让学生和家长交流,讨论日常生活问题,与同学聊天,讨论电视节目、感情友谊等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要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向学生讲解各文体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带着理论,“依葫芦画瓢”般去学懂有关文章,解决有关阅读问题,并能学会写此类文章。如教学议论文,教师就必须向学生讲解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知识;教学说明文,教师就必须向学生讲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如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等。

4.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农村学生缺少阅历,这是写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对症下药,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上施以妙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将作文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如让学生写作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开展随心所欲写作文活动。在学生身边每天都发生很多事,要求学生留意身边事,有选择地写一写,养成每天写一写的好习惯。或写一篇日记,或写一个片段,或写一段感言等,只要坚持写,时间长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积累的材料也就会越来越多,写作也就有素材了。另外,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还可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景。如在学生中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办黑板报、举办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举办故事会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等,学生有了这些亲身的经历,也就为作文积累了真实生动的材料。学生也就不难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了。与此同时,给学生找些课外名著,让其阅读,给学生摘抄一些名言佳句,亦能使学生积累语言,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其作文水平。

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 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奏响“潮平两岸阔”的壮美旋律。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 我们需要立足农村学校教育的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不忘初心,勇于探索。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

上一篇:“中老年表情包”背后的数码歧视 下一篇:宽带毫米波数模混合波束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