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时间:2022-10-17 10:14:06

卒中后抑郁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脑出血;脑梗塞;抗抑郁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 方法 对12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障碍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判标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对确诊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于氟西汀20 mg・d-1・Qd・Po,观察4 w。于治疗前及治疗4 w末应用汉密顿抑郁分级量表评定疗效。 结果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35.2%。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正常者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7,4.02,P<0.05),不同性别、不同卒中部位抑郁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抑郁治疗有效率62.2%。 结论

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抑郁发生率高,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脑出血;脑梗塞;抗抑郁治疗

卒中后抑郁(Poststor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此,作者对我院收治的卒中患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3年2月~2005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证实;(2)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检查不合作者。其中住院95例,门诊33例;男69例,女59例;平均年龄(64.2±17.5) a;脑出血39例,脑梗死89例;脑卒中时间20 d~2 mo76例,3 mo~1 a38例,1 a~3 a14例。

1.2 方法

1.2.1 抑郁情绪评定 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定抑郁状况,HAMD评分<7分为正常,≥7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1.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采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地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定1~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

1.2.3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评判标准(ADL):ADL1:完全恢复;ADL2: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ADL3:生活需帮助,柱拐可行走;ADL4:卧床不起,意识清楚;ADL5:植物状态。

1.2.4 治疗 对PSD患者在治疗卒中的基础上给于氟西汀20 mg・d-1・Qd・Po,4 w末进行汉密顿抑郁分级量表(HRSD)测评疗效,HRSD评分<8分为治愈,减少5分以上者为好转。

1.2.5 统计方法 对所有病例进行分组统计,计算抑郁发生率,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PSD发生率 128例卒中患者中轻度抑郁31例,中度抑郁13例,重度抑郁1例。其中男性25例(19.5%),女性20例(15.6%),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χ2=2.25,P>0.05)。

2.2 卒中部位 左半球23例(35.3%),右半球17例(35.4%),双侧半球5例(33.3%)。其中脑叶12粒(34.2%),基底节28例(34.1%),脑干5例(35.7%)。

2.3 PSD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128例卒中患者中有神经功能缺损102例,出现PSD42例(41.1%);神经功能正常26例,出现PSD3例(11.5%)。两组PSD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7,P<0.05)。

2.4 PSD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 日常生活能力缺损106例,出现PSD42例(39.6%);日常生活能力正常22例,出现PSD3例(13.6%)。两组PSD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2,P<0.05)。

2.5 临床疗效 45例PSD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4 w,痊愈16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62.2%,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PSD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0%~50%。Pohjavaara等[1]对486例脑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40.1%的患者在发病3 mo时发生抑郁,其中轻度14.1%,中度26%。Herrmann等[2]对104例脑卒中患者的调查发现,轻、重度抑郁在急性期发生率分别为17%和19%,总发生率36.0%。包锡卿等[3]报道,脑卒中1 mo后抑郁发生率49.5%。本研究显示,PSD发生率35.2%,轻度68.9%,中度28.9%,重度2.2%,低于文献报道[1~3]。这可能与本组急性期患者居多有关。本组男性患者抑郁发生率19.5%,女性15.6%,男女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有关卒中损伤部位与抑郁相关研究的结论各不相同,多数认为大脑损伤的不对称性对PSD的发生有影响,左侧大脑半球损伤与抑郁有关,其中左侧额叶和左侧基底节损伤患者的PSD发生率更高[2]。但也有否定有关损伤部位与抑郁相关性的报道[4]。Gainotti等[5],用语言和非语言工具研究PSD与损伤部位关系时发现,PSD与损伤部位无关。本组PSD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无关。

本研究还显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严重者PSD发生率高,与报道一致[6]。这可能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生活信心不足,自我评价低有关。本研究对PSD患者联合氟西汀治疗4 w末总有效率为62.2%,表明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Pohjavaara T, Leppavuori A, Siira I, et al. Frequency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J].Stroke,1998,29:2311

[2] Herrman M, Barthels C, Schumacher M, et al. Post stroke depression: Is there a pathoanatomic correlate for depression in the postacute stage of stroke[J].Stroke,1995,26:850

[3] 包锡卿,王庚鑫.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干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60

[4] Angeleri F, Angeleri VA, Foschi N, et al.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n investigation through catamnesis[J].Stroke,1998,29:2311

[5] Gainetti G, Azzoni A, Gasparini F, et al. Relation of lession location to verbal and nonverbal mood measures in stroke patients[J].Stroke,1997,28:2145

[6] Pohjavaara T, Leppavuori A, Siira I, et al. Fregueney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post stroke depression[J].Stroke,1998,29:2311

上一篇: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问题探讨 下一篇: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