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研导学――对“研究、合作”课堂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17 09:04:59

习研导学――对“研究、合作”课堂的实践探索

摘 要 “习研导学”,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之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合作与探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以及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教师如何更好地做到以“习研导学”课堂来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做出阐述。

关键词 习研导学 课堂 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Learning Research Guidance - on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Study, Cooperation" Classroom

ZHAO Jianxiao

(Suzhou No.16 Middle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03)

Abstract "Learning, research guidance" is exploration way to create high-quality,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eacher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teachers to change their concepts of education, inspire students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inquiry, guide students to evaluate themselves and others, an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four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ers on how to better achieve the goal of "learning research guidance" classroom to promote students' self-growth.

Key words learning research guidance; classroom; self-development

“习研导学”是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教师的“多教”转变为学生的“研究、合作”。如何实践好习研导学的课堂,笔者认为:

1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观

很多教师都以简单的思维来处理教育问题,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得好,教师就得教得多,然而事与愿违,教师不辞辛苦地教换来的效果却大打折扣,甚至还产生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这是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个体力活,它需要我们开启智慧,尊重教育规律,按规律办。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即学生的潜能,顺应人学习的天性,激励学生去发展自己;启迪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学习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教师明白这一点,信任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真正做到放心放手,留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启迪智慧,激发学生潜能,把课堂时间和课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和合作的机会还给学生,使学生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空间广阔而丰富,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避免学习疲劳的出现,快乐而又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 紧紧抓住教学内容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

一方面,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其次,仔细研读教材,找准教学突破口,设计好研讨的主要问题,提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主要问题。例如,笔者在教《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时,就重点把握三个兴趣点:一是汽水中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二是二氧化碳增多对人类的影响?三是如何认识仪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自然界的循环。这样的问题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师抛出问题后,只简单点拨、引导,学生就靠积极的合作探究使问题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而且感悟得深,理解得透,还在班里引发了对保护环境和发展工业生产的大讨论。再次,要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以所谓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让学生在思维交流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课堂上采用讨论、合作、竞赛等教学活动,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全面参与,互相质疑,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启发、激励和评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潜能。

3 “习研导学”的过程还包括自我认识和对自己和同伴的评价

恰当的过程性评价能起到激励和引领的作用。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位同学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情况,激发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便取长补短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能做到提优补差,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4 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以更高质量的“导”促进学生更多“研”

授人以渔,简单地说就是不是包办、代替学生,把整理、打包好的现成的知识输送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下水”实践、探究、运用。在实践中做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坚决不教,每一节课要让学生在发现中自我建构知识。(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31页)例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教学中,把教学活动设计为提出思考问题、自主学习与小结、体验和巩固、感悟等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一个个体验中体会化学反应中计算的原理和用途。教学简案如下:

活动一:提出思考问题

嫦娥一号火箭用长征三号甲燃料发射,其第3级则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已知:2H2+O2 2H2O;若在一密闭容器中有8t H2和8t O2的混合物,用电火花引燃使之充分反应,则生成水的质量 16t 。

活动二:自主学习与小结

1.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反应时之间的质量关系是一定的,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一种物质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方程式中的正比例关系,求出其他物质的质量。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活动三:体验和巩固

例1.若要2g H2完全燃烧,需要多少克O2?同时生成多少克水?

例2.若要生成7.2g的H2O,则分别需要多少克H2和O2?

例3 :对“电解18kg的水,最多可产生多少克氢气?”一题,某同学的解题过程如下:

解:设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2H2O

32 36

18g 32: = 36:18g == 16g

请你找一找,看看他的解题中有没有错误,请你把错误用圆圈画出,看谁找得多。

活动四:感悟

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4Al+3O2。对“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产生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说出你的理由。(2)对“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2H2O22H2O+O2)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

习研导学的课堂中,教师充当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以“研究、合作”的方式合作探索知识,自己梳理思路和总结方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提高,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具宽广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学生则拥有了科学的学习方式、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较高的自学能力,师与生在互动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潜能。

上一篇:撕下伪智能电视标签 下一篇:高校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理念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