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谈胡允桓的《红字》译本

时间:2022-10-17 06:36:41

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谈胡允桓的《红字》译本

内容摘要: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胡允桓《红字》译本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该译本做到了形神兼备,做到了信达雅。

关键词:《红字》 翻译 信 达 雅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中期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的开创者。生于美国神秘主义中期的霍桑, 是一位深受清教意识、超验哲学和神秘主义三种思想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也充满了丰富的浪漫主义想象和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他出生于美国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镇。在孕育着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下,霍桑以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自由思想为底蕴,1850年,霍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红字》,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内容深刻、构思新颖、手法独特,标志着美国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他最为杰出的代表作。《红字》在中国的出版和传播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篇幅不长,但翻译难度大,很多译者都做过尝试,目前已有16个不同版本。本文意欲分析和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2003年版,由胡允桓翻译的版本,以下简称“人文版”。

关于翻译的标准,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代翻译史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严复在其翻译的《天演论・译例言》中,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和心灵感悟,提出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他开宗明义地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百年来,“信、达、雅”翻译标准成为译事楷模,经久不衰。“信”,即忠实于原文,严复认为这一点最为重要。“达”讲的是要使译文准确转达原文的意思,而“雅”则是要使译文的词语更为优美,体现出译本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而三者是并行不悖的,目的都是为了“达旨”。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第一段中是这样论述的:“译文取名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信若不达,则缺少互译的灵活性,过分忠实于作者而忽视了通顺度;信若不雅,则缺少了译文的优美性,过分忠实于作者而忽视了读者。有人把“信”和“达”、“雅”对立起来。他们把“信”的标准理解得太狭隘。“信”不是单纯强调形似,应突出神似,这点对文学翻译来说尤为重要。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的观点,其实和“信”的标准并行不悖。作为一个译者应时时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把国外的信息通过翻译传达给国内的读者。为了读者,首先是让 “信”实为最根本的基础,“达,雅”其实是为“信”服务的。因此,译者最起码要做到译文忠实原文,并使读者易解,然后再在传达原文的神韵和风格上下工夫。

1.信

翻译文学作品时,首先要正确深刻认识作品本身,翻译出来的作品要能够传达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即要做到“信”。翻译以忠实为根本,要使作品的文化特色在译作中得以成功再现,进而实现翻译的根本目的: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译者必须忠实于原作。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原文:

He was a person of very striking aspect, with a white, lofty, and impending brow, large, brown, melancholy eyes, and a mouth which, unless when he forcibly compressed it, was apt to be tremulous, expressing both nervous sensibility and a vast power of self-restraint.

人文版的译文:(P.47-48)

他的外貌颇具魅力,有着高耸、白皙的额头和一双忧郁的褐色大眼,至于他的嘴唇,如果不是紧紧闭着,就会易于颤抖,表明了他既有神经质的敏感又有极大的自制力。

原文有很多形容词,人文版能把这些形容词准确恰当的翻译出来,处理得当,译文主题明确,词序合乎汉语的习惯,使得译文既符合原文意思,又通顺恰到好处。

例2,原文:

Involved in these thoughts,she scarcely heard a voice behind her, until it had repeated her name more than once, in a loud and solemn tone, audible to the whole multitude.

人文版的译文:(P.46)

她的脑际充满了这种种念头,对于好身后传来的话语竟然充耳不闻,直到后来那严肃的话音越来越高地一再重复好的名字,使得在场的所有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了。

原文包含了一个“scarcely...... until”的词语结构。“scarcely”一般作否定词用,该结构表示“直到……才”的意思。原文的本意是:在大声地重复很多遍呼唤海丝特之后,海丝特突然反应过来,意识到有人在叫自己。不仅正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且译文流畅自然。

2.达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译者应寻求更加符合原文的、贴切的表达,即要做到“达”。翻译时,译者必须对关键词所处的语言环境做透彻的分析,充分把握好词语在上下文中所要表达的含义,这样才能做到既入其境,又能得其境之妙,进而捕捉弦处之音、言外之旨,译出语义内涵。在汉英翻译中,更要注意到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在实际的翻译中,应该较少地追求形式对翻译的导向,而要摆脱原文表层结构的束缚,打破原文的句法结构,透及深层,再现汉语意念,用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深层结构,同时力求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也就是说要以译者母语为基准。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原文:

Certain it is, that, some fifteen or twenty years after the settlement of the town, the wooden jail was already marked with weather-stains and other indications of age, which gave a yet darker aspect to its beetle-browed and gloomy front.

人文版的译文:(P.32)

可以确定无疑地说,早在镇子建立十五年或二十年之际,那座木造监狱就已经因风吹日晒雨淋和岁月的流逝而为它那狰狞和阴森的门面增加了几分晦暗凄楚的景象。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结构和表达方式千差万别,翻译时既可能要将词类加以转换,又可能要增词或减词来忠实又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增词减词都绝非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应根据前后文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但有其意的一些词。人文版注意到前后情节,领悟到此处应加“因”字和去掉“留下污痕”(marked)才能疏通文脉。这样一来,文通句顺,做到了“达”,又不失“信”。

例2,原文:

“Goodwives,”said a hard-featured dame of fifty, “…gossips? If the hussy stood up for judgment before us five…Marry, I trow not!”

人文版的译文(P.35)

一个满脸横肉的五十岁的老婆子说:“…婆娘们,要是那个破鞋站在眼下咱们这五个姐妹们眼前听候判决…老天爷,我才不信呢!”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Goodwives”按字面理解是“好妻子”。但是从上下文和整段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五十岁的中年妇女所说的话,她作为一个早期移民,并未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故话语会透漏出未开化的特点。如果翻译成“好婆娘”这样有点稍欠斟酌,但如果翻译成“娘儿们”却过于粗俗,虽有人物个性之体现,却稍嫌过火。比较恰当就是“婆娘们”,恰当的体现出人物个性又不至于过于粗俗,可谓较完美的译文。

3.雅

“雅”则是使译文的词语更为优美,给人以较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译者精心锤炼语言文字的结果,继而体现出此译本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原文:

Nothing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instinct, as it seemed, with which the child comprehend her loneliness; the destiny that had drawn an inviolable circle round about her; the whole peculiarity, in short, of her position in respect to other children.

人文版的译文:(P.69)

最值得注意的是,这孩子仿佛有一种理解自己孤独的本能;懂得自己周围有一条命中注定不可逾越的鸿沟;简言之,她知道自己与其他孩子迥然不同的特殊地位。

原文包含了一个“nothing more than”的词语结构,该结构表示“无非是”的意思。但如过将划线部分翻译成“无非是注意的是”,读者恐怕就不知所云了。英语和汉语都存在正面和反面表达意思的现象。然而,在翻译中,英语里有些从正面表达的词句,译文中用反面来表达,如:The guerrillas would fight to death before they surrendered. (正面表达)我们最好译成:游击队员宁愿战斗而死,而决不投降。(反面表达)(《英语翻译教程》P.102);而英语里有些从反面表达的词句,翻译时译文可用正面来表达。如:“Don’t stop running”,he said.(反面表达)译成:他说,“继续跑。”(正面表达)。这样处理,既忠于原文又符合汉语的习惯,文句通顺,易懂。如果译成:他说,“不要停止跑。”就显得累赘,不符合汉语习惯表达法。回头看人文版的译文,不难看出,划线部分的英文是反面表达,人文版的译文却采用正面表达,而且胡允桓充分发挥汉语中四字的优势,把原文含义用“命中注定”、“不可逾越”、“迥然不同”的成语来表达,做到了“雅”,使译文妙到切处,大放异彩。

例2,原文:

It seemed to argue so wide a diffusion of her shame, that all nature knew of it;it could have caused her no deeper pang,had the leaves of the trees whispered the dark story among themselves,―had the summer breeze murmured about it,―had the wintry blast shrieked it aloud!

人文版的译文:(P.63)

她的耻辱似乎已广为传播,连整个自然界都无有不晓了;即使树叶在窃窃私语这一隐私,夏日的微风在悄然四散,冬天的寒风在高声疾呼,她的痛楚也不过如此!

汉语中有很多四字成语和四字短语,表达力度强,运用恰当,会使译文大增光彩。在上面的例句中,胡允桓充分发挥汉语中四字短语的优势,把原文含义浓缩为“窃窃私语”、“悄然四散”、 “高声疾呼”、“不过如此”的短语来表达,译法非常之灵巧,做到了“雅”,因此,使译文恰到好处,大放光彩,读起来也舒缓流畅,琅琅上口,从而烘托出孤身女人海丝特的悲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虽然人们对“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的理解和看法有所不同,但凡是说到翻译标准的理论,始终跳不出“信达雅”这个框框。一部文学巨作往往拥有多种译本,读者可以互相参照,采长补短,人文版的译本容括了翻译各种方法与技巧,可谓是包容了翻译的千姿百态,虽在翻译过程中也有优缺参半,却也称得上是译者风格的体现,可谓溶“信达雅”于完美境界的译文。

参考文献:

[1]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郭著章等.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胡允桓.红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霍桑.红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姚乃强.红字[M].江苏:译林出版社,1996.

高娟,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教师。

上一篇:初探《紫藤萝瀑布》之美 下一篇: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荒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