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标准下《边城》两译本比较

时间:2022-09-26 03:04:12

摘 要:在中国翻译界,自从严复先生《天演论》中提出“译事三难,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之后,后人又在此基础上不断解读丰富,使其成为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的“金科玉律”。本文试图从信达雅视角下,对《边城》两译本进行比较,旨在分析两译本的翻译策略,辨别两译本的得失。

关键词:信达雅 《边城》 翻译策略

一、 引言

《边城》是沈从文的扛鼎之作,把湘西纯净和谐的世界展示无余。文章将纯真少女翠翠与码头团总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的曲折爱情置于诗意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中,通过对自然美景与淳朴民俗的描写,极力凸显了人性的真善美。此部优美感人之作,吸引了中外众多读者。而一部优秀的译作必然在作品向外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边城》自1934年发表以来,共有四部译作:项美丽和邵洵美( Emily Hahn & Shing Mo-lei)

译本、金和白英( Chingti & Robert Payne)译本、戴乃迭( Gladys Yang)译本( 以下简称戴译) 、金介甫( Jeffrey C.Kinley)译本(以下简称金译)。本文选取了后两种译本进行比较,从翻译策略的运用效果入手,分析戴译和金译是否都达到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以期为后续翻译提供借鉴。

二、 理论回顾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矣。”早期信达雅往往被大家解读为忠实于原文,译文表达通顺流畅,文笔生动,富有文采。 后来黄任在《重温“信达雅”》中指出严复的“三难”“是我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结晶,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三难”有主有次,“信”居首位,“达”对“信”起到制约作用,同时“雅”又对“信”和“达”有影响,三者构成有机的整体。林璋在《解读严复“信达雅”》中提到“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对原作的信和对译文读者的信;“达”是指通过运用翻译技巧,翻译策略来表达原作的思想;“雅”,即在现原作的语体特征。王振平在《翻译标准和信达雅》中阐明“,自“信”至“达”至“雅”都是在追求“达旨”即“意义不悖于本文”。

三、 译本比较

3.1 人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戴乃迭的译本中主人公翠翠译作Emerald, emerald 在英语中指翡翠、绿宝石。而翡翠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无暇、精巧别致之美。与文中大保对翠翠的评价“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相映衬。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是“美的化身”。而金译作cuicui,虽然不能说翻译的不对,但名字背后的隐含意思却荡然无存,所以戴译在“信”方面做的更好。

例(1)傩送美丽的很,茶峒船家人拙于赞扬这种美丽,只知道为他取出一个诨名为“岳云”

金译:Nuosong was exquisitely handsome. The boat people of Chadong were hard put to find words for his good looks, the best they could come up with was the nickname Yue Yue. (2009, 22)

戴译:Nuosong was such a fine-looking boy that the Chaong boatmen nicknamed him Yue Yun.* (2011, 28)

*Son of Yue Fei, a brave patriotic general of the Song Dynasty, who fought against invaders. Yue Yun is presented on the stage as a handsome and courageous young fighter.

此处对于“岳云”的翻译,戴乃迭采取了音译加脚注的形式,既保留了源语形式,完整传达了源语文化,也使目的语读者了解了岳云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完全合译者的翻译目的――传播中国文化。金译虽说道了傩送的美丽,但为什么长得美丽就要叫做“岳云”一头雾水。可见,“信”不到位,有时剥夺了读者获取额外信息的权利。金译于原作于读者在“信”方面都稍有欠缺。

3.2 句子的处理

自严复提出“ 译事三难,信、达、雅” 以来,“信、达、雅” 就成为中国翻译理论探索的经典,又成为近现代翻译研究争议的焦点。这三个字也是戴乃迭在翻译的过程中所遵从的标准。当然翻译要做到“ 信” 和“达”又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文学翻译方面。因此在涉及到各民族文化沉淀的时候,夫妻二人都尽可能忠实于意义的传播而不是拘于原作的形式。

例(2)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

金译:The boat’s speed had to follow the sound of the drum and gong, so whenever two boats got to the climax of their competition, the thunder of the percussion, added to the encouraging cheers from both banks, recalled novels and stories about Liang Hongyu beating her drum in the historic naval battle at Laoguan River, and the cacophony when Niu Gao fished the rebel Yang Yao out of the water. (2009, 25)

戴译:Generally the drum and gong are in the middle, and when the race reaches a critical stage they raise a din like thunder which, added to the roar of cheers and boos on the bank, reminds you of some epic river battle of old. (2011,32)

这一句Jeffrey Kinkley 遵循了直译,而戴乃迭则进行了改译。由于此处典故、历史人物涉及较多,最终戴乃迭省略了这些词汇的翻译,更没有再采取加注的办法。而是用一句“reminds you of some epic river battle of old”简而代之。此处固然Jeffrey 信于原作,但却会给不十分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读者造成许多困惑,文章冗长,意境美减少,可读性降低。而戴译言简意赅,朗朗上口,采用省译的翻译策略,传达原文作者的主体思想,做到了“达”。同时有意忽略了复杂的不必要信息,使文章凝练,再现原文的语体特征,从而做到了“雅”。

参考文献:

[1] 黄任 《重温“信达雅”》 J 《外语研究》1996

[2]林璋 《解读严复“信达雅”》J 《中国科技翻译》 2000

[3]王振平 《翻译标准和信达雅》 J 《外语教学》 2000

[4] 戴乃迭、杨宪益 The Border Town [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8,32.

作者简介:孙凤英(1988.6-),女,汉,现为太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上一篇:谈知识分子个体的爱与真 下一篇:现代石油民谣歌曲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