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互联网+”

时间:2022-10-17 04:39:14

浅议建设项目招投标的“互联网+”

摘 要:工程建设领域的串标、陪标、围标,资质挂靠等问题在业界是普遍存在的行业潜规则。为此,国家出台诸多招投标领域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加以遏制,仍不能彻底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通过网络电子信息平台进行招投标活动,使招投标活动逐渐步入正轨成为可能。

关键词:建设项目;招投标;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09-2

0 引言

2013年5月,《电子招投标办法》正式施行,开启了互联网与招投标相结合的法制化进程,为互联网信息进行电子招投标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对系统架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交易安全,以及监督管理等作了全面规定,为电子招投标活动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与传统招投标相比,电子招投标提高了招投标透明度,节约了资源和交易成本。并利用技术手段解决了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串通投标、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等突出问题。

1 传统招投标存在的弊端

①传统招投标过程十分繁琐,从标书购买,到投标、开标、评标,文件传递全部依靠纸质化媒界进行,投标单位购买标书需到招标单位现场购买,交付标书费用,投标企业多时,需要长时间等候,耗费了企业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财力成本。且投标、开标过程繁琐,评标、定标过程缓慢。

②长期以来,招投标领域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透明度不高,存在串标、陪标、围标,资质挂靠等暗箱操作行为。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在招投标市场中,一些行业和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资金的管理者,也是机构的遴选者,还是许多项目的招标人,又是部分投标人的领导者,招标工作的仲裁者,集决策、执行与监督权力于一体,这就导致一些领导干部能很容易地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干预招投标活动,通过权力寻租为自己牟取私利,极易引发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

③监管不到位。一些单位虽设有纪检、审计等监管部门,但监督管理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制约作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打击招投标活动中的围标、串标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监管不到位,监督部门象征性参与监督,使监督流于形式,甚至为投机者披上合法外衣。

2 互联网+招投标的优势

2.1 招标信息公开透明,保证投标的公平、公正

电子招投标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增加了招投标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更有利于公平竞争。由于电子招投标系统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各主体单位分别持有各自单位唯一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并配有硬件密码锁,由专人保管,避免了招投标活动中的暗箱操作,有效保证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和公正。

《电子招投标办法》中规定,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必须把重要的招投标文件,如招标公告、开标记录、中标候选人和中标通知书等,在公共服务平台上集中公开,使得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可以对每一个项目的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可以对不同项目的招投标相关文件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打破了原有体制下行业和地区垄断,使招投标当事人平等竞争。技术上实现了互联互通使一些部门和地方设立的垄断政策难以生存,平等竞争的条件得以形成,有效地保证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

2.2 降低招标、投标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工作更加高效

电子化的招投标活动,使原本招投标过程的纸质媒体传递变为电子形式,节约了各自的印刷成本,相关单位可以从网络自由下载文件,投标文件在投标截止日前都可以通过电子招投标平台自由修改,节省了各自的时间、经济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监管部门可以全过程从网络监管每个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有效降低政府开支,减轻财政负担,通过电子化的招投标活动,潜在的投标人参与其中,增加了投标的竞争性,投标价格会更趋于合理,实现共赢发展的良好格局。

2.3 融入监督创新,促进招投标活动管理规范化

依托互联网平台、内置招标规范标准的电子化招标模式,使招投标活动必须依法依规按流程规范操作。信息的开放共享,有利于参与各方掌握整个招投标过程,也有利于招投标监管部门和社会对整个招投标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招投标交易系统和监督系统与监管机构实现数据对接、内置辅助评标,使整个流程的每个环节处于可控状态,解决了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串通投标、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等招投标领域的突出问题。另外,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诚信等问题可以及时记录在监管系统中,使监督机构的工作量大幅减轻,同时,打破了滋生贪腐的灰色地带,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环境。

3 现阶段“互联网+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3.1 电子招投标平台繁多,数据标准不统一

从搜索引擎上搜索出的招投标信息条数繁多,各地区、各行业都建立了各自独立的交易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技术标准规范,网站设计时就未形成统一的建O标准,每个平台不能相互兼容的结果就是重复建设,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造成各地区、各行业间各自为阵,缺乏整个网络平台的统一协调机制,势必形成新的地区、行业屏障、市场封锁和技术壁垒,导致各地区、各行业在推行电子招投标中大量的资源浪费,失去了电子招投标平台信息共享的真正意义。反观,若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招投标平台又存在建设体量巨大,建设周期长,数据标准是否统一,全国联网后会否造成系统过于庞大,运行效率缓慢等问题。

3.2 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的相对独立与互联互通问题

目前,大部分地区现有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多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交易场所主导建立、运行,且招投标交易、公共服务和行政监督功能集成在一个网络平台。交易、公共服务平台与监督平台不分势必造成管理者权利过于集中,容易滋生腐败的温床。

3.3 诚信体系建立缺失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市场主体各方均存在信用缺失的问题。招标人不依法招标,强行要求承包人垫资,肢解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压缩合理工期和造价。投标人拉帮结派,围标、串标,弄虚作假,挂靠、租借资质,层层转包、偷工减料,故意增加预算外变更等,导致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欺上瞒下,办事不公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疏于管理,或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等。各方主体的诚信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招投标市场各管理环节没有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市场管理和现场管理缺乏联动,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罚,违法违规的失信成本低,而诚实守信的企业反而不能成为市场主流加以主导,扭曲了整个招投标市场的价值取向。

4 现阶段互联网+招投标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4.1 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共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

按照统一标准开发数据交换接口,打破壁垒,条块分隔,融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地方、行业交易平台互联互通,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成立部级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市地方级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各交易平台信息交换的枢纽,减少数据交换成本,使全国招投标数据实现大集中,并可以基于此枢纽,向各行政监督部门推送行政监督所需的数据,提供数据分析工具,推动行政监督的电子化和现代化,更有利于国家宏观管理部门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基于此制订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资源配置高效透明,净化交易环境。

4.2 逐步建立诚信系统数据库,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逐步建立诚信系统数据库,以信用评价为核心,通过继往企业投标项目,采用新技术应用等手段,将企业的信用评定纳入建设工程招投标评分系统中,使信用分的高低影响到投标人的排序,构建信用评价运用的制度体系、查询体系和使用体系,实现对诚实守信企业的支持和激励,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环境。

将信用评价运用到查询系统,嵌入评标系统中。评标阶段登录到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中,查询投标人是否有不良行为信息记录,有不良记录者,将会大大影响中标候选人资格,进而影响评标结果。可以进一步凸显现代企业诚信作用的重要性,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从而有效遏制围标、串标、挂靠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并引导施工企业合理报价和有序竞争,促进其强化自身管理。

5 结语

互联网+招投标,使建设招投标活动本应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原则得以真正体现,互联互通的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将在未来的电子化招投标交易服务平台与监督平台之间扮演重要的信息联系枢纽角色。信息的互联、开放、共享、透明将有效地解决建设招投标领域的突出问题,并彻底改变传统的招投标模式,使建设招投标领域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 考 文 献

[1] 《电子招投标办法》2013年第20号令.

上一篇:基于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研究 下一篇:论电建企业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