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时间:2022-10-17 02:06:45

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摘 要: 中职生作为现代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群体,既有着中学生的共性,又有着自己的特性。他们虽然同普通中学学生一样拥有青春、富有朝气,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以中考落榜者身份走进职业学校的,内心深处自卑的阴影始终难以消除。另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对职教学生的评价也存在许多误区。作者就中职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及其成因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生 困惑 障碍 成因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我抽取2009级100名高一新生进行了量表测评,结果表明,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占41.5%,其中8.7%的学生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孤僻焦虑、自我失控、逆反心理、意志薄弱、人际关系紧张,情趣不健康,早恋,打架骂人,吸烟酗酒,目中无人,顶撞师长,厌学逃学等。以上种种情况我们可以归类为以下几个突出的方面。

(一)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学习是学生的中心任务,然而因学习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方面。职校生自踏进职校那一刻起,就已经面对就业、升学等许多具体问题,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他们对自己的前程感到渺茫,对学习缺乏信心,始终无法摆脱巨大的精神压力。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厌学是学生中存在的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不只是学困生不愿意学习,就连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了厌学情绪。

(二)人际关系之间的障碍。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困扰当前中职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1.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的是学生脾气暴躁,性格倔强,目中无人,对教师的正当批评不但不接受,反而指责、辱骂教师,伤害了教师的感情。有的是教师遇事不冷静发脾气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后,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

2.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与父母间缺乏信任和理解,缺乏交流和沟通,缺乏尊重和平等。父母对学生的生活方面投入多,但感情交流少,学业方面鼓励少、指责多,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3.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每个同学的性格、兴趣、爱好、追求不同,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的亲疏程度不同。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辞,同学关系淡薄;有的同学有疑心病,认为同学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常常被同学群体忽视,结果往往孤立无援;有的同学个性太强,霸气十足,出言不逊,伤害别人的自尊,导致同学排斥他,使他处于被孤立的状态。

4.与校外朋友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对当前中职生来说是最为复杂的。自己力量不足,结交校外朋友给予“保护”,仗势欺弱,这种关系表面上是讲朋友义气,实质上是害人害己。因为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不是真正纯洁的友谊。一旦满足不了对方的需要,很可能对自身造成更大的伤害。

(三)幼稚的青春期心理。

对于职中生来讲,一个突出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就是早恋。虽然真正涉足恋爱的比例并不大,但基本上表现为难以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因为他们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是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他们同异性接触是无可厚非的,但他们的思想、心理、智力、认识能力却远未达到成熟,若仿效成年男女那样去谈情说爱,就很可能会贻误自己的青春年华,荒废学业,得不偿失。

(四)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不少老师和家长心中都有这种苦恼,感到现在的孩子叛逆情绪越来越强,难以教育。逆反心理人人都有,但中职生的逆反心理较明显,而且危害很大,会导致处处对人对事多疑、偏激、冷漠的病态性格,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多表现为“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偏要干”、“自暴自弃”等。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面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究其成因,源于四个方面。

(一)家庭认识的偏见。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别是父辈们由于自己得到很好的发展,于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物质方面体贴关心与精神方面施加压力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致使孩子压力很大,其结果往往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对学习的焦虑。

(二)复杂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的环境有密切关系。首先,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价值观多元化,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日益增多,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其次,社会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如网吧、、吸烟、赌赙,黄色音像制品等。这些对于好奇心强,爱好模仿,求异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差的职中生来讲最容易受到影响和危害。最后,由于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可度不高,甚至鄙夷,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

(三)认识不清,缺乏自信心。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萌芽于初中阶段。一是面临升高中的压力,把学习成绩看得很重。平时很认真,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二是由于知识基础、能力等比较差,学习成绩相对不理想,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自卑感越来越严重。三是有的同学自身存在先天的心理缺陷,遇事缺乏深思熟虑,难以全面、逻辑地看问题,不冷静,易冲动。四是有的同学随着第二性征的渐渐发育,性意识的慢慢成熟,表现得情绪较为敏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也伴随着出现了许多感情的困惑。五是有的学生自身缺乏对职业学校的正确认识,觉得自己上职中差人一等,前途渺茫,导致自卑心理,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中职生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心理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身心健康作为一切价值的源泉,是提升生命质量的可靠保障。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上一篇:我的爱,从零开始 下一篇:重塑习惯,优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