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之中

时间:2022-10-17 01:50:16

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之中

摘 要: 创新是我们经常谈及的一个话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拥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同样也要秉承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创新思维能力 分组实验 高中物理教学 多媒体

新课改后,高中各科的教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然后在体验中寻找并总结物理的规律,让高中物理教学课堂变得自然。同时,教学中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自主能力。这样,老师的教学活动开始从“教”转向“导”,随之变化的便是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变化。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首要问题是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形成的障碍

物理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长期以来是在高考指挥棒下进行的“应试教育”。而且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难度及教学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物理在高考中一直是高要求、大难度,其“应试教育”的弊端表现得更为突出。从教育对象来说,经过层层筛选,物理学科淘汰的学生最多,自然局限性最明显;就教育内容而言,对高考不考及选学的内容,教师、学生均视为多余而无人考虑,即使实行了“分段教学”,也很少有人把重心放在会考上。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培养能力型人才的转变,首先应排除以上弊端所造成的障碍,而要排除这种障碍,最根本的是观念的转变,尤其要更新教育效果的评价思想标准,以纠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个体户”的教育管理思想,特别是改变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不公“裁判”。

二、创新教学方法,学会因材施教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并要让绝大多数学生不论是思想,知识,还是操作能力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高中学生都是有个性的,高中物理老师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等有一定的了解。为了了解每个学生,必须做到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不仅要执行教学计划,贯彻教学大纲,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三、重视物理分组实验

加强物理分组实验是创新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比较有效的策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培养中学生的思维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模仿向支持己见过渡。而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较理想。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就会使学生迷信权威。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参差不齐,实验当中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容易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怀疑,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探究、自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探究式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为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基础定理、原理的讲解,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其开展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引导学生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使学习活动从传统的受动性转到能动性层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五、利用多媒体讲解新颖的教材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也进行了创新改革,例如,教材中配有更多的精美插图,选用更加贴近生活的实例。这就要求教师用心挖掘教材设计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媒体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其强大的资料库,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以及其动画模拟演示方式对新教材进行更加生动、有趣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多样化创新教学,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六、努力扮演新角色,促师生角色转变

终身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理念。目前,人类正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人们的教育理念也正在发生变化,那就是更加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强调创造性取向和知识建构、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等。这些理念的变化,也推动了物理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由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与发现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课程传递不仅是一个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形成新的目标和活动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2.教师由主宰者转变为交流者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传媒高度发展,人们学习知识的渠道呈多元化趋势,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新课程要求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合作、平等的教师文化生态,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讲台走下来,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思想,在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中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新的“学习共同体”。

3.教师由提问者转变为问题意识的培养者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解答。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怀疑、好奇、挑战的精神逐步丧失。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明白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努力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教师也要努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认为其实学好物理并不难,让学生在正确的心态中产生创新思维。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到整个过程当中,而且老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敢于探索,使学生的直觉思维、联想思维,以及灵感思维都得到极大的锻炼,让学生认为学习高中物理是一个快乐的求知过程,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我国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减负增效下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商务礼仪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