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幼儿的有效提问

时间:2022-10-17 01:47:55

教师对幼儿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有效提问它不仅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还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心设计提问

教师作为教材的具体执教者,按照教材的内容实施教学活动,而实施教学活动很重要的就是如何合理地处理好教材,设计有效的问题。为此,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集中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1.问题不要多,突出活动重点

每一个集中教育活动,能发问的地方很多,但并不是所用的问题都值得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课堂提问不在问得多,而在问到关键处,通过提问将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引向教师认为有价值的地方,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调整课堂氛围或推动活动的发展。如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很多教师喜欢在活动一开始就直入故事内容,问幼儿“这是什么地方”“故事里有谁”“可能发生什么事”等多个问题,而很少问出与故事的具体内容有关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来突出活动重点。

2.问题有梯度,兼顾全体幼儿

同样一个问题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可能过于简单,而对其他幼儿来说又可能过于复杂。一个班级中幼儿的发展水平会有差异,个性也不同,教师对幼儿已有的知识应有所了解,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问题。因此,课堂提问要设计一定的梯度,为不同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兼顾全体幼儿,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幼儿都有机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如大班社会活动《帮助别人真快乐》,“小蚂蚁发生了什么事?”像这类比较简单、难度不大的,只需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回答的问题,就适合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来回答;“小蚂蚁掉进了水里,如果没有人帮助它,会怎样?”像这类需要幼儿思考、讨论的问题,就适合能力中等水平的幼儿来回答;“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做的?”“你帮助了别人,心里感觉怎样?”,像这类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请理解、归纳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回答。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问题问到位,要有目的性

提问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把问题表达出来。教师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地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思考中有所得。因此,教师要对问题的结构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不仅要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避免问题拐弯抹角、陈述太长,使每个问题都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教师问:“这里有许多黄豆,请你捏一捏这些豆子,有什么感觉?”该环节教师目的是让幼儿探索黄豆与瓶子的结合能否发出声音,该问题与教师的设计意图关系不大,为盲目性提问,对于这个问题,幼儿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基于此,,教师在第二次组织活动时调整了自己的提问:“你想怎样用这些黄豆让瓶子发出声音的?”直接把问题问到位。幼儿理解了老师的问题后,活动气氛活跃起来了,大家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4.问题开放问,发展幼儿思维

封闭性的提问,或以“是”或“不是”来回答问题,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不假思索,并带有猜测的成分,或是一个问题一种答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这种提问只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需要幼儿运用比较、演绎、归纳等思维形式来回答,能激发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有开放性,使问题的答案多元化,给幼儿留下较大的思考空间,让幼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二、寻求提问技巧

1.把握提问时机

活动前,老师在设计问题时,都明白在什么环节问什么问题,对问题一般在心里都有一个自认为满意的答案,活动中,有的教师抛出问题后,总期望幼儿能很快回答,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遇到幼儿答非所问,或者一时没人回答等情况时,老师要么打断幼儿的回答,要求幼儿认真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要么直接给出答案,继续下一个提问。其实,我们经常会看到,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给予幼儿适当的时间思考,让幼儿的大脑在接收问题信息后,经过思考组织成语言,再表达出来,那么,幼儿就会给出老师满意的答案。因此,教师在活动中不能“随意问”,更不能“惩罚问”,尽量避免自问自答或急于代替幼儿回答,而要把握提问的时机。

2.进行适宜追问

追问可以把问题引向深入,拓宽幼儿的思路,诱发幼儿进一步思考,使幼儿产生新的求知欲望;可以将幼儿的思路拉回主题,及时扭转局面;可以逐步降低问题难度,易于幼儿理解。如中班语言活动“哭有什么用?”,教师问道“鸡妈妈会怎样对猫大叔说?”一时之间幼儿不知道教师提问的目的,教师发现幼儿的茫然和冷场,及时调整问题,引导幼儿回顾生活经验,追问道“当你向小伙伴借东西时你会说什么?”幼儿立马理解了教师问题的用意,很快地作出回答,教师抓住契机,马上回归活动内容“那你觉得鸡妈妈这个时候会怎样向猫大叔说?”幼儿大声回答道“鸡妈妈说‘猫大叔,借我一张渔网好吗?’”,多完美的回答啊。因此,教师应该把握追问的“度”,不能纯粹为了追问而追问。

上一篇:注重幼儿社会化教育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下一篇:TRIZ理论在机械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