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估值动摇创业板根基

时间:2022-10-17 01:37:02

【前言】高估值动摇创业板根基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不仅如此,创业板的高估值严重地妨碍了创业板公司的稳定发展。首先,创业板的高估值诱惑着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冲动,加剧了创业板公司高管的辞职潮,严重危及到创业板公司的稳定发展。毕竟这是一个利益的社会,而资本的本性也是逐利的。面对创业板的高估值诱惑,高管们...

高估值动摇创业板根基

曾经被列为创业板最大魅力的高估值已经严重地妨碍了创业板公司的稳定发展,这从诸多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案例中就可窥见一斑。

2010年10月30日是创业板推出一周年的日子。回顾创业板这一年来的表现,高估值无疑是创业板最大的特色。新股高价发行,发行市盈率少则50几倍、60几倍,多则上百倍,金龙机电甚至创下126.67倍的历史纪录。而在高价发行的同时,新股上市同样受到市场的热炒,以至创业板股票的市盈率一度站到百倍之上,截至9月21日,创业板股票平均市盈率仍高达61.86倍,是沪市主板平均市盈率19.52倍的3.17倍。

高估值一度被认为是创业板的魅力之一,是创业板高成长性的标志。不过随着今年半年报的公布完毕,创业板高成长性的谎言最终被戳穿。半年报显示,创业板可比的105家公司上半年净利同比增幅仅为25.63%,不仅低于中小板上半年45.91%的增幅,而且还低于沪深两市1947家上市公司平均41.17%的增幅。

由于没有了高成长性的支持,高估值就成了妨碍创业板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它不仅透支了创业板公司的投资价值,增加了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创业板的这种高估值严重动摇创业板市场的基石。

有人把高估值视为是创业板的最大魅力,这话倒也并非虚言,不过这种魅力仅仅只是针对发行人而言的。创业板的高估值确实对发行人构成了致命的诱惑。在高估值的诱惑下,各家发行人蜂拥而至,集聚到创业板的帐前。比如,很多诸如吉峰农机、嘉寓股份等早就渡过了创业期的“老创业者们”也都集聚到创业板中来。而且为了获得高价发行的机会,更多的创业板公司都采取了包装上市的做法,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引诱投资者出高价。但这种包装上市终究是会露出狐狸尾巴的。事实也果然如此,今年的半年报显示,创业板不仅成了成长性最差的市场,而且还出现了23家业绩负增长的公司,占比超过创业板公司总数的2成。其中,宝德股份的降幅高达82.07%;华平股份的降幅也达到了76.6%。此外,今年7月8日上市的国联水产今年上半年甚至亏损1336.15万元。这些业绩下降的公司,不仅对创业板的高估值构成打击,而且直接动摇了创业板的基石。

不仅如此,创业板的高估值严重地妨碍了创业板公司的稳定发展。首先,创业板的高估值诱惑着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冲动,加剧了创业板公司高管的辞职潮,严重危及到创业板公司的稳定发展。毕竟这是一个利益的社会,而资本的本性也是逐利的。面对创业板的高估值诱惑,高管们不可能无动于衷,除非高管们都变成了木头。可以说,面对高估值,高管们辞职套现是一种本能的选择,尤其是在高估值的背后,还隐藏着创业板公司的弄虚作假行为,因此高管辞职套现更是一种理智的选择。而根据统计,截至9月21日,创业板共有31家公司的62名高管离职,其中有23名监事,17名董事,11名独立董事以及11名其他高管人员。而在离职的62名高管中,持有股份的高管人数达到29人。

其次,面对创业板高估值的诱惑,即便是没有持股的高管,以及一些公司的骨干力量,也会选择辞职或跳槽,到其他的公司去寻找获得股权的机会,或自己创业,争取自己获得财富的机会。面对高估值下创业板公司创业者及一些持有股份高管的暴富,这很难不令人眼红。如此一来,那些没有得到股权的高管们当然要选择下一家公司寻找自己的机会了。在62名辞职的高管队伍中,更多的高管是没有持股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而且像华谊兄弟这样的影视公司,明星是公司的台柱子,但面对股票上市后的暴富,明星们当然都想走自己的路,一方面是打拚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公司有朝一日也能上市,让自己暴富起来。于是这就有了周迅的“单飞”,有了黄晓明、李冰冰离开华谊独立门户的想法。而这些“一哥”、“一姐”们的离开,对于华谊的人气无疑是一个打击。

此外,创业板的高估值也让创业板公司的创业者们失去了创业精神。因为创业板公司一旦上市,这些公司的老板一个个也都变成了亿万富翁,可谓功成名就。如此一来,这些老板们哪里还能再像以前那样辛苦打拼呢?也许享受生活才是他们最想做的事情。例如朗科科技实际控制人,公司第一大股东,同时又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邓国顺先生, 在公司股票上市还不到九个月的时候就辞去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邓国顺先生享受安逸去了,但朗科科技的命运如何,却不能不牵动着投资者的命运。毕竟当创业板公司的老板们不再创业的时候,其公司的发展前途就不能不令人担心了。

上一篇:巴塞尔协议的演进和教训 下一篇:审视“飞鹤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