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的深广,脆弱的和谐

时间:2022-10-17 01:31:35

《撞车》是好莱坞王牌编剧保罗・哈吉斯的导演处女作。这部荟萃了桑德拉・布洛克、唐・钱德尔、布莱德・弗雷泽等著名影星的小制作文

>> 精巧的深广,脆弱的和谐 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 设计精巧的提问 子弹:精巧的凶残 精巧玲珑的漆器 精巧的瑞士钟表匠 瑞士的精美精巧精致 别致精巧的餐桌“花盒” 打造精巧的作文结构 科学把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深广度 关于新人教版化学必修教材深广度的探析 语文味影响深广的主客观原因 “脆弱”与“反脆弱”的世界 IT的,脆弱的 中国的复苏:精巧的平衡动作 成功的收获 源于精巧的设计 简单的故事 精巧的构思 精巧的比喻 梦幻的“荷塘” 精巧的建筑 古朴的风情 成功的设计,精巧的构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精巧的深广,脆弱的和谐 精巧的深广,脆弱的和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撞车》是好莱坞王牌编剧保罗・哈吉斯的导演处女作。这部荟萃了桑德拉・布洛克、唐・钱德尔、布莱德・弗雷泽等著名影星的小制作文艺片,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力克李安的《断背山》,获得最佳影片等3项大奖,大爆冷门。评论界对此见仁见智。有评论认为《撞车》捡了《断背山》因同性恋禁忌被黜的便宜。因为呼吁种族和谐的主题更符合当今美国主流的价值体系。相反,许多评论家对《撞车》大加赞赏,认为其在多线叙事、人物群像塑造等方面多有突破。本文将梳理《撞车》文本在叙事和主题表达上的矛盾,力图对其多线叙事、人物群像塑造的手法及种族和谐主题之艺术效果给予评价。

无可置疑,《撞车》是一部精致的电影,它有着稍稍风格化又力求准确的影像,精微、动人的细节,节奏感强、聪敏而时具反讽的对白。每一项都泄露导演精益求精的追求。影片在叙事上更显得有备而来。其实多线叙事的方式并不新鲜,从罗伯特・奥特曼到冈萨雷斯・伊纳里托,从《暴雨将至》到《低俗小说》,其魅力早为人熟知。问题是,《撞车》的线索是真多,如果按叙事功能区分,差不多可以分出9条:1 黑人侦探格莱姆・沃特斯和他的拍档;2 黑人劫犯安东尼和多哥;3 杂货店老板和女儿多莉;4 修锁匠;5 政客瑞克和妻子简恩;6 警员约翰和父亲;7 电视导演卡姆隆和妻子;8 警员汤米;9 亚裔夫妻。九条线索中的人物加起来多达二十余个,广泛覆盖了白人、黑人、中东裔、拉丁裔、亚裔诸种族。繁多的线索和品类齐全的人物表泄露了导演的良苦用心:即通过广泛覆盖各种族增强影片主题表达的广度和力度。

可是,如此多的人物和线索,不依靠散文式的叙述方式(像罗伯特・奥特曼那样),不表达散漫多样的诗意或主旨,而仅仅依靠情节冲突将之联系在一起,这几乎不可能完成。导演完成了,留下第一组矛盾:即叙事对象的深广与情节的过多巧合之间的矛盾。

影片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情节冲突联系起来,冲突太多,人物本来又多,结果必然是巧合也多。粗粗捋一遍,影片的巧合如下:1 警员约翰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了他之前侮辱过的电视导演的妻子;2 警员汤米挽救了他目睹同事约翰侮辱过的黑人导演;3 杂货店老板持枪行凶未遂,因为用了空包弹,而空包弹的购买源自一次巧合。4 修锁匠哄女儿,为她披上一件刀枪不入的隐形斗篷,女儿刚好用来抵挡住了杂货店老板的空包弹。5 警员汤米巧遇作案未遂的黑人多哥,并将之误杀。一部110分钟的影片发生最少五起巧合,足以给观众留下“叙事过于精巧”的印象。

再来看影片的风格,因为不同电影风格的要求会导致对巧合、对比等方式相反的评价。一般来讲,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回避人工营造的痕迹,尽可能保持现实的复杂性;而形式主义风格并不隐藏叙事本身,而往往通过巧合、对比等方式将叙事风格化,给观众以深刻印象。《撞车》讲述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36个小时内在洛杉矶)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应该是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同时,多线齐头并进经历共同的情绪起伏、开头和结尾的呼应,这些都让影片看似走的形式主义的路数,从现实主义风格看,情节的过多巧合让事件、人物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多线索铺陈所营造的表现对象的深广。而如果从形式主义的角度看,情节的巧合又不够强烈,以至于不足以构成一种新的风格。比如《两杆大烟枪》《低俗小说》,人们不会批评里头的巧合太多太人工化,而认为这种设计聪明俏皮。另外,叙事上用巧合,在主题上多趋于对某种价值观的反讽,巧合会让反讽的力度增强;而本片的主题趋于对某种价值观的呼吁,运用巧合固然利于在情绪上感染人,在主题表达上的损失却是惨重的。

在叙事上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遗憾。比如因为线索太多,每条线的场次有限,整个叙述过于精致,给人一种直奔主题的印象。叙述者驾驭能力极强,似乎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人物和事件的背后,由此,人物形象本身的心理转变缺乏层次丰富的过程。当人物处在暴怒中,粗口连篇,剑拔弩张,我们知道是叙事者正在火上浇油;当人物处在情绪低谷,镜头在各线索间切换,这时仿若天籁的灵魂音乐响起,我们仿佛听见叙事者的喟叹和怜悯。在这里,叙事上的全知视角和人物心理的细腻呈现之间构成了矛盾。这组矛盾又一次牺牲了叙事对象的复杂性,强化了影片的人工化色彩。表现在镜头语言上,《撞车》除了以中近景为主交代人物关系、进行叙事外,较多使用特写和俯拍的全景。这种从过肩镜头中分离出来的准特写镜头,是为捕捉人物的愤怒和感动,而俯拍的全景镜头不为在叙事时交代场景,而只为抒情,抒叙事者呼吁之情。后一种镜头大大消解了前面镜头赋予人物形象的主体性。

以上矛盾一定程度上拆解了《撞车》在叙事上的自足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笔者以为是叙事上的杂糅。前面也已提及。《撞车》在叙事风格上是现实主义、形式主义,甚至包括古典主义的某种杂糅。这就使得它在叙述上矛盾重重,呈现出相对复杂的面貌。

前面分析了《撞车》的叙事,下面分析其主题。叙事和主题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叙事上的矛盾不可避免来源于作者的态度,也决定了影片主题表达的效果。

应该指出的是,导演对种族冲突与和谐这一主题的表达不是现实主义的展示,而是某种意识形态的呼吁。有评论戏称《撞车》是黑人候选人奥巴马总统竞选的某种预演,从侧面反映了其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合唱。实际上,美国种族冲突的现实有多复杂,恐怕还有待后来者加以展示。《撞车》仅仅是个开始,起一个引出话题的作用。我们拿另一部反映美国社会文化症状的《网络》与《撞车》相比,会发现二者对问题复杂性的认知差距之大。索德伯格的《网络》以三条线索展示了缉毒官员及其家庭、毒贩、一线警察和大毒枭的宏大复杂的现实境遇。观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会因为这部影片而感到震撼。而《撞车》呢,仅仅是一个撞车的意象,一段段的脱口秀表演,一次次的巧合。作者对美国种族问题的现实状态缺乏实质性了解,任凭九条线索覆盖诸种族也无济于事。这一点可以在下面两组矛盾得到印证。第一组矛盾反映了创作者的浅薄,而第二组矛盾反映了作者展现丰富性的努力及其遗憾。

第一,呼吁多种族和谐与不自觉的种族歧视之间的矛盾。其实,种族冲突长期以来不仅作为美国的社会现实,也是一种文化痼疾。非洲裔美国电影史学家曾分析美国史上黑人悲惨和可耻的电影,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待黑人的恶意。整个美国史的前五十年,黑人角色总被划归为可鄙的刻板形象。20世纪50年代之后,黑人形象才逐渐地改进,但是至今美国影视作品人不乏种族刻板形象。尽管在这部呼吁种族和谐的电影中,作者仍然借官员弗莱根之口,振振有词地陈述黑人犯罪率比白人高八倍的统计数据,而不是深层地表现少数民族真实的生存境遇。黑人尚且如此,遑论亚裔了。《撞车》中的亚裔夫妇,在黄种人看来,仍然是带有鲜明种族印记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职业,是蛇头,他们的举止谈吐粗暴粗俗,几乎难有人物性格的塑造,而约化为两张贴着“亚 裔”二字的标签。是导演没意识到这点,还是作为白人的导演认为这根本无足轻重,不得而知。但是这组矛盾给了创作者一记响亮的耳光,即影片呼唤的和谐是多么脆弱!

第二,主题表达中的主流与多元之间的矛盾。影片的九条线索中,大部分实现了由冲突到和解的逆转。杂货店老板、黑人导演夫妇、警员约翰、政客妻子简恩、黑人安东尼,冲撞之后的他们重新获得了平静。这几条线索叠加的效果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黑人侦探格莱姆所调查的白人侦探枪击黑人同事案,和警员汤米误杀多哥这两条线,实际上,与前面多线的重复叠加不同,这两条线呈现出多元的表达趋向,与之前的线索形成一定的张力。一个白人侦探枪杀黑人同事的案子,证据不支持黑人是由于种族遭到杀害,但是鉴于政客竞选时获取黑人社区支持的需要,白人侦探被包装成一个种族主义者而遭到惩罚。反对种族主义成为一场可以罔顾事实,实施要挟,以获取选票的政治秀。这条线展示了种族问题的复杂性,与影片的主流表达构成了既相反又相成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影片主旨。

汤米误杀多哥这条线则显得更为偏离,甚至已经逾越了种族冲突的范围。汤米是一个理智而正直的警员,在前面的情节中,他目睹同事侮辱黑人导演夫妇,以自己的方式提出了抗议,之后又挽救了黑人导演。汤米对其他种族怀抱开明态度,甚至不拒载一个黑人。可上帝偏偏与之作对,让他犯下杀人重罪。同样,被杀者多哥,尽管是一个抢劫惯犯,却是一个天真的跟随者,在前面的情节中,他反对弃被撞的韩国人不顾,将之送往医院。吊诡的是,多哥遭到误杀,而他的同伙安东尼,却有机会良心发现重新做人。这条线充满了宿命的悲剧情绪,平衡了其他诸线索大团圆结局的轻浮之气,让影片呈现出相对复杂的美学效果。

遗憾的是,枪杀案一线没有得到充分展开,而误杀一线又与影片主题相去甚远,都未能从实质上推进影片对种族问题的深入诠释。即便如此,主题表达中的主流与多元之间的矛盾,对深化影片主旨、丰富影片的美学意蕴起了良好的作用。

总之,《撞车》精致的外表之下,是一个矛盾重重的文本。这些矛盾有的来源于作者的失误与无知,有的乃是作者精心设计;有的损害了其艺术性,而有的却又提升了影片的质地,这重重的矛盾,是种族问题现实状况的某种反映,正如前文所言,《撞车》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便是它的意义。

上一篇:电影片名汉译音韵美赏析 下一篇: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