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座标

时间:2022-10-17 01:03:10

环渤海经济圈,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座标

环渤海经济圈山西具有着特殊的窗口作用和带动作用。

不论是从一开始提出的三省二市范围的环渤海经济区,还是到国家具体规划过程中山西、内蒙的加入,最后再到《廊坊共识》的签订,如何定位山西在环渤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谋略的焦点之一。

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增长和积淀,环渤海地区目前的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国的近三分之一。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环渤海地区的资源优势和重化工优势进一步显现,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第三个大规模区域制造中心,并日益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山西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七省之一,近年来紧紧把握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契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08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38.7亿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GDP首次突破了两万元大关。作为全国的能源工业基地,山西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能源支持与保障,京津翼的“工业原材料基地”和“动力场”的地位不可撼动。

然而,尽管山西与环渤海诸省市的经济联系密切,但由于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独占天下,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它始终没能和环渤海地区形成有效的产业互动。再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山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严峻的形势下,“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充分利用好环渤海地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激活山西老工业基地的能量、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促进山西经济和社会全面实现转型发展,成为未来山西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契机

不断强化的区域协作,为山西“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009年,山西省省长王君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接受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并形成产业互动。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政府引导是关键。

近年来,山西已与北京、天津、浙江、上海等省市签订了相关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合作协议,为山西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实施政府引导扫平了障碍。

以晋冀两省的合作为例,2008年8月,晋冀两省根据经济结构状况和优势产业互补情况,提出支持两省依托骨干企业,在装备制造、起重设备、纺织机械等领域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支持两省在能源、铁路、现代农业产业化等领域加强合作。今年一月,两省又签署了《能源交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今后将在“晋电入鲁”和出海铁路大通道两大工程上开展合作。

此外,在区域协作中,山西还在重点项目上寻求突破点,在主动承接环渤海经济圈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通过大型项目或投资的带动,使山西能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定位中真正发挥出资源、区位、劳动力成本等一系列的优势与潜力。

在今年1月6日山西省政府公示的《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勾画出太原乃至山西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未来,太原经济圈将是一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山西省核心经济圈。在成为国家能源服务中心与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与环渤海联动发展的主要增长极的同时,将打造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与辐射中心,转型与跨越发展的创新型示范基地。

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座标

随着以京津冀为核心区的环渤海经济圈分工协作的渐次清晰,山西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历史拐点上。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山西要走转型发展的路子――从传统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柱产业多元化转变,从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绿色的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为此,山西将以能源、原材料为依托,把山西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中最具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作为中国的资源大省,山西在煤、焦、电和冶金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目前正着力培育新型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特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和产品升级换代。

其次,主动融入环渤海,山西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实现真正的融合。如果说2008年底“中国重汽集团重组山西大齿集团”是落实主动融入环渤海“引进来”系列的惊人之举,那么2008年初“太重集团投资20亿元在滨海新区建设重型装备研制基地”则是山西企业主动融入环渤海“走出去”系列的点睛之作。抓住机遇,主动介入,在“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布局下,山西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新能源和工业基地前景光明。

再次,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把山西打造成环渤海经济圈内的休闲地和后花园。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再加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五台山佛教文化节、运城关公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文化节庆的带动,2008年山西全省累计接街国内旅游者已达9383.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21.3亿元。文化旅游业成为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山西还将依托产业经济特点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金融优势,努力把山西打造成中国的煤炭金融中心。早在2005年,山西就提出了“煤炭金融”的概念并付诸行动――山西能源产业基金已经开始筹备;山西煤炭保险公司已获准筹建;即将开工建设的太原(中国)煤炭交易中心,将建成面向国内外煤炭消费用户的国家级、国际化的中心交易市场。环渤海地区金融优势明显,区域内金融业存贷款规模已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只要合理、有效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有理由相信山西将成为中国的煤炭金融中心。

上一篇:“中部崛起”中的新株洲 下一篇:“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