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17 12:54:05

再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大学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且存在实习基地建设较差、师资队伍能力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滞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各种问题。“基于工作过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是把教育目的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的职教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级能应用型人才。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内涵、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及要求,设计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提出了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会计 专业课程体系 设计 保障

培养高级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和实施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工学结合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点,科学调整和建设专业,大刀阔斧进行教学改革。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内涵

工作过程是个体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实施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多方位、动态运行、结构稳定的系统[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其内容并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于职业行动领域中的工作过程,是需要基于人的认知心理排列的,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获得工作成果的过程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结构,以岗位标准和需求为根据,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为核心确定课程内容,参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将各个知识与工作任务密切结合起来,从而满足学生岗位工作职业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

根据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高等应用型、技术型、栋梁型人才是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目标,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企业担任税务工作、会计核算、内部审计、出纳工作等岗位的高级能人才[2]。为了实现这一重大目标,必须设计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这便成为了高职会计专业改革的重点,即是构建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会计相关岗位用人为原则的最新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所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强大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懂知识、会应用的会计高级能人才便成为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目标定位

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基本内涵,构建这一课程体系必须做到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学目标方面,要求培养懂得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税务筹划、出纳、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财务审计等知识的基层应用型人才。

教学内容方面,要求包括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身心素质、文化知识等相关内容,并结合学生不同的需求制定灵活多变的课程计划。一般分为三种课程计划:(1)专业理论知识提出“够用”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3];(2)以“模块式”凸显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密切关系,要求学生在毕业时便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初级会计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3)根据每门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一个个学习情况(项目)来开展教学,各个学习情境完成后,学生便具有相对应的岗位能力。

3、教学途径方面:实施校企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制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同等重要的考试机制。另外采用“双师型”教师授课机制[4]。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

(一)人才需求调研,确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

采用实地调研法、小组座谈会、电话、网络沟通法等调研方法调查分析人才需求[5]。针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普遍采用电话、网络沟通法;实地调研法则要求深入企业同被调查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小组座谈会则是邀请特级教师、专业专业进行探讨交流。根据调查结果得知,会计核算、出纳、收银员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重点从事岗位,仓库管理员、审计助理、财务管理则是次要就业岗位。其中会计核算岗位划分为成本核算、往来结算、工资核算、财务成果、资金核算、总账分析等岗位,虽然各单位会计核算岗位职责相同,但是具体岗位要求和人员则不相同,可以人岗、人多岗、岗多人。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

在会计岗位群确定基础上,根据前期社会调查,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会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组建专家组,重点分析四个职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参照岗位特征,明确会计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

(三)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设置科学合理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了基本素质、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四个模块[6]。

基本素质课程主要包括了英语、数学、思想政治、计算机技术、体育心理等基础课程;专业通用能力课程包括了中西方经济法、会计英语、会计职业道德、管理学原理、Excel的运用等;会计核心能力课程包括了会计职业基础、会计基本技能运营、企业经济业务核算、出纳操作、税费计算与筹划、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校外顶岗实习、会计综合实训等;专业拓展能力课程包括了审计实务、企业理财实务、企业经营管理等。

五、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实施效果,也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想方设法引进高级职称教师,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进一步增强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指定教师接受短期进修,提高师资队伍综合能力,从而使得学校、教师与企业密切联系,实现“三赢”。

(二)选择适用于职业技能培养的教材。

教材是课程开展的基础。长期以来,高职会计教育不是采用本专科传统教材,就是采用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但是这些教材普遍存在编写结构传统、没有与工程过程相结合的问题。只有编订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和实施要求相一致教材,才能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面对教材不匹配和编写使用教材短期不到位的情况,高职院校教师可以自编校本材料,同时也可以利用当前教材,用改革教学方法来弥补教材的缺陷,系统讲解和实际训练某一工作任务的全部知识,硬件不足软件补,以会计工作任务为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三)切实做好会计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是高职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是实践教学不可获取的关键性因素。为了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施到位,必须解决实习基地问题。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同企业合作,构建专门用来学生仿真实习的财务公司,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外面的会计公司,并聘请代账公司会计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实施设立固定的、重要的校内实习基地。

(四)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课程体系设计完成后,需要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这便要求高职院校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课改培训,创新和引进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高尔夫教学法、颠倒课堂法、情境教学法等是常见的教学方法[7]。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得课堂更加活跃,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例如情境教学法,便是在企业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开展过程中,注重职业氛围、真实工作环境的感染作用,在分析和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意识。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必须同企业需求密切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到学生就业所需技能,通过创造仿真化会计职业环境,营造同会计实际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相符合的学习情境,重点体现培养学生能力的专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和教学环境的企业化等特色,实现教学一体化,挖掘高职学生优势,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校内实训项目的真实化、专业化,这样,学生上岗前才能通企业无缝对接,真正贯彻落实“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特色教学。+

参考文献:

[1]燕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商场现代化,2012,10(08):108―111.

[2]陶永玲.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J].北方经贸,2012,03(11):154―157.

[3]李骁寅,国燕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学科课程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2014,12(01):130―131.

[4]文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4,03(03):123―125.

[5]张瑞荣,成丙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5,10(12):21―24.

[6]赵凤香,靳彬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企业导报,2015,10(16):146―107.

[7]陈,唐海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以投资与理财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2(18):130―132.

上一篇:烟草企业知识管理问题探究 下一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需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