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粤方言俗谚

时间:2022-10-17 12:47:52

摘 要: 岭南靠山面海,河网密布,因此水上交通发达,水产资源非常丰富,而这一特点在粤方言中有生动形象的体现,本文就水与粤方言俗谚的关系做简单疏理与论述。

关键词: 水上交通 水产资源 粤方言俗谚

岭南背靠五岭,面临南海,域内河流众多,水网纵横,这为岭南人提供了便利的水上交通、丰富的水产资源,并深刻影响了岭南人尤其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人的语言文化,产生了众多意蕴独特的语词俗谚。

一、与水上交通相关的俗语

粤地既多水网,在陆上交通不发达的时代,粤人多从水路出行,其造船、驾船技术自古就受瞩目,汉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淮南子・齐俗训》)之说;宋人亦言:“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柁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1]卷六1974年在广州市中山四路发现的我国迄今年代最早、规模较大的秦汉造船工场遗址为明证。与舟船相关俗语主要如下:

1.拍拖

粤方言称男女恋爱为“拍拖”,实则是两船并排相靠叫“拍”,一前一后拖行叫“拖”,由此引喻男女行进状态及关系之亲密。如“诹又去左饮茶?唔知系唔系拍拖”?

2.一竹篙打死一船人

用一支撑船的竹篙打死一船的人,意为以偏概全、全部否定。如“‘小李坏是坏,’”凤英说,‘你爸可也不该发狠心,一支竹篙打尽一船人。’”[2]P215该俗语相当于江浙一带的“一棍打一船”:“一国之大,自然是有好的有坏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3]

3.船头怕鬼、船尾怕贼

站到船头怕鬼,站到船尾又怕贼,比喻人行事畏缩。如“做事要果断,唔好船头怕鬼、船尾怕贼”。

4.烂船仲有三斤钉

破破烂烂的船还有几斤重的铁钉,比喻虽衰败仍有底子,类似“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5.横头艇

故意将小艇打横与水流向成十字,逆水,比喻意见极度相左,或故意捣乱。如“你不想去就算了。次次都撑恒横头艇,好烦”。

6.顺风顺水

船行水上,风顺水顺是最佳境界,故粤语素以“顺风顺水”为祝词。如“你听日就去新加坡?一路顺风顺水!”。

7.水路、水脚

正因路上交通发达,粤人惯以水路指路程,水脚指路费。如“你去北京读书呀?钤端路,要带够水脚呀”。

8.埠头

广东濒海,广州更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自古至今,多有粤人远渡重洋谋取生计。古代粤人移居海外,见于文字记载的,大体始于晚唐或宋初。早期移民主要聚居在交通、贸易比较发达的东南亚各地港口。如永乐初年的“合猫里”――

合猫里,东海中小国,近吕宋,又名猫里务。永乐三年,遣使附爪哇使臣朝贺。商舶往来,渐成富壤。华人入其国,不敢欺凌,市法最平。华人为之语曰:“若要富,须往猫里务。”[1]卷七十七《外藩一・正东》

明末海禁放宽,广东海上贸易大规模发展。1840年之后,粤人更是大批移居海外谋生,台山、开平等侨乡渐闻名遐迩。侨民们把血汗钱汇寄回乡,令更多人向往到海外发展。人们就把到海外赚钱叫“过埠”;多途径赚钱或多去处叫“多埠头”;能出去是令人羡慕的,有人提携着去就是很大的恩典,故又有“带挈过埠”一说,如“养你畲蠖歼硖话。以为学好会带挈老豆过埠乜”。

二、与水产类食物相关的俗语

秦汉时期,南粤以其“饭稻羹鱼”、“火耕而水耨”的富足令中原侧目[5];明末清初,粤本土学者不无骄傲地宣称:“广为水国,人多以舟楫为食……弱龄男女崽,身手便利……日给有余,不须衣食父母……人日计米一升,加以鱼、蚌、乌菱、蕉、橘、薯、芋,减炊米十可二三。如是则男有余粟。故古称饶富居甲焉。按吾广多杂食物,而水居尤易为生。”[6]卷14P395丰富的水产资源为粤人提供了丰足小康的生活,故粤语俗谚多涉及鱼、虾、蟹。

1.鱼

(1)大鱼食细鱼,细鱼食虾毛。

大鱼吞吃小鱼,小鱼则吃小虾,引喻社会竞争激烈,弱者必然惨遭强者打压。

(2)海上无鱼,虾为大。

当海上没有鱼的时候,虾就可以当老大了,类似“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3)失魂鱼。

形容人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像水里到处乱窜的鱼儿。

(4)挞生鱼。

生鱼即乌鱼,因圆滑难抓,粤人往往先将其猛摔至昏迷再āR喻人摔得很惨。

(5)一物治一物,生鱼治塘鲺。

人或物是有天然克星的,就像生鱼是塘鲺天生的克星一样。如“谔爝砼拢地唔怕,就系怕老婆!真系‘一物治一物,生鱼治塘鲺’”。

(6)咸鱼。

粤人好以咸鱼作下饭菜,俗谚“食得咸鱼抵得渴”,意为咸鱼虽然咸,但既然爱吃,就要能承受,引喻既然要做某事就必须承担相关压力。另有“唔食咸鱼口唔腥,唔做坏事心唔惊”,类似“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又有“咸鱼翻身”比喻濒于绝境的人或机构重获活力。

(7)墨鱼。

粤人常以墨鱼喻指“蠢笨之人”,如“你呀,被人骗了都唔醒悟,真系成只墨鱼。”据说这是因为墨鱼的表现极其愚蠢。“墨鱼,尝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矣,往啄之,被卷入水,故谓之乌贼。腹中有墨,时吐之以自蔽,人亦以此迹得之。何其智于取乌而愚于自卫也”[7](卷下・墨鱼)。

2.虾

粤人饮食重新鲜,鱼虾等一般不鲜不吃。鲜虾活蹦乱跳,特别下油锅时更是一蹦老高,故粤方言就以“生虾钐”形容人气极暴跳如雷,如“谡日泡在网吧,将老豆(爸爸)激到生虾钐”。又有一种大头虾,头部较大,粤人用以代指健忘或粗心之人。如“今日又唔记得带锁匙出街,真系大头虾”。

3.蟹

关于蟹,有几个俗语相当生动形象。

(1)“扮蟹”。

为防止被蟹钳伤,一般卖蟹的都用水草把蟹捆扎好,“扮蟹”的意思是将某人装扮到像被卖的蟹一样,实际即绑起来。如粤语故事大师张悦楷讲《兴唐传》,有一句“……只要一跌落马,兵丁就上去将诎缧贰薄

(2)倒泻箩蟹。

一箩筐的螃蟹倾倒在地,乱哄哄地到处爬,形容场面混乱失控。如下课铃一响,学生就冲出课室,好似“倒泻箩蟹”。

(3)打横行。

因蟹横向行走,粤方言借以喻恶人横行霸道。

(4)软脚蟹,

讽人腿脚无力。如“凤英心急地稚气地问:‘你们怎么不追?’”“‘当然追呀’……‘可美国鬼子很蠢,又瘦又长的腿子,套了重甸甸的大皮靴,跑不动的,活像软脚蟹’。”[2]P122

4.黄鳝

黄鳝美味且有滋补功效,粤人好以之h饭,现餐饮行业中公开打出招牌的就有“台山黄鳝饭”。但对于儿童,“食餐黄鳝饭”却非好事。因黄鳝形状与用藤条或竹枝鞭打后留在皮肤上的痕迹相近,粤人习惯以“食黄鳝饭”喻指鞭打教训小孩,如“你再钸硖话,你阿爸返来就整餐黄鳝饭你食”。又有俗谚“黄鳝上沙滩,唔死都一身潺”。黄鳝身体有黏液,若到了沙滩上,必沾满沙粒动弹不得,即使不,也搞得一塌糊涂,引喻遇到大麻烦,类似“不死也掉层皮”。

在烹食水产品的过程中,粤人极善于总结经验,如俗谚“三月鲤鱼猪p肉”,就是提醒农历三月的鲤鱼肉质如同老母猪的肉一样,粗糙而难以下咽;“鳙鱼头、鲩鱼尾、塘虱中间、蛤p髀”则提示食客们要注意:每种水产,其最美味的部位都不一样,吃鳙鱼最好的是吃鱼头;吃鲩鱼最好的是吃鱼尾,而塘虱中间部分最美味,青蛙则是大腿最好吃。

三、与水产珍异相关的俗语

1.珍珠

岭南自古多产珍珠。南汉曾置媚川都,募集采珠卒专门从事采珠。据载,南汉末,宋军入城清理内府珍宝,除统治者历年挥霍及大火损失,尚余上好珍珠46Y[8]。粤人的采珠史血泪斑斑,按明人《水东日志》记载:“珠池居海中,D人没而得蚌剖珠.盖D丁皆居海艇中采珠,以大舶环池,以石悬大c,别以小绳系诸D腰,没水取珠,气迫则撼绳,绳动,舶人觉,乃绞取,人缘大c上。前志所载如此。闻永乐初,尚没水取,人多葬鲨鱼腹,或止绳系手足存耳。因议以铁为耙取之,所得尚少,最后得今法。木柱板口,两角坠石,用本地山麻绳绞作兜如囊状,绳系船两旁,唯乘风行舟,兜重则蚌满,取法无逾此矣。”[9](卷五,《珠池采珠法》)所谓“廉州城西卖鱼桥畔有珠市,珠壳堆积”[10](卷五.地部二)。显然是技术改进后才可能发生的事。正因珍珠之难得,“吾粤所宝者珠,在古时凡生男孩命曰珠儿,生女多曰珠娘……大抵珠者粤之精华。月之所生,日之所养,以为士女之光耀”[6]卷15P414。并好以“珍珠钫妗倍闹涫虑榛蜓杂锶吩湮抟桑如“‘你约了他去,自家又不去,别害他难受呵。’何桂珍用着轻松的、半责怪半取笑的口气,直白道:‘他全和我说啦,说的珍珠一般真……’”[2]P407另粤谚有云:“禾草菡渲椤保本义是用水稻杆覆盖着珍珠,引喻某人外表平平,内里不同凡响。如:“原来谙荡蟾刹扛隆U嫦淀唔出,正式禾草菡渲椤薄

2.犀牛

粤人好言“犀利”,语意可褒可贬。如“你好犀利呀!能{畲蠼保 薄谌⒌睦掀藕孟利,人人都怕呀!”“犀利”之“犀”乃古粤至宝。南越王赵佗向汉文帝献礼称臣,其中除白璧一双、翠鸟千只外,就是犀角十只。据记载:“犀角,以有血晕者佳。注沸酒甚香,遇毒则白沫生。昔人谓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言其货值之难辨也。杜诗:‘黑暗通蛮贡。’”[7]卷上除陆犀外,岭南尚有水犀。“广州虎门外海皆曰洋。海中有犀,类野兕而额鼻有角,与陆犀同。唯其游止处,水为分裂,夜则水面白光荧荧。昔温峤燃照水中神怪,即此神犀角也”[9](卷十二.地部九)。又传,粤犀名贵者有骇鸡犀、辟尘犀(为女人簪梳,尘埃不著发也)、光明犀等,“此数犀者,但闻其说,不可得而见也”[11]刘询《岭表录异》卷上。

3.金钱龟

金钱龟学名三线闭壳龟,背甲有三道纵线,现分越南、海南、广东等几个品系,但古统称金钱龟,以其名贵难求,粤人常用以喻出身富贵的女婿为“金龟婿”,处心积虑、渴求富贵的子弟为婿,则称“吊金龟”。

4.鳄鱼

粤俗称长相凶蛮粗野者为“鳄鱼头”,形容桀骜难驯者昂首不服则言“头鳄鳄”。粤地鳄鱼之名扬天下,韩愈功不可没。“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韩愈《泷吏》)吏员的描述给赴任途中的韩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任后,韩愈设法治鳄,“作文驱之”,据云当时“风雷大震,鳄西徙六十里”,惜“后仍为害”;宋代陈公尧佐判潮州,就“有妇人赴告鳄鱼食其子。公命二吏驾舟操网往捕,果得鳄鱼,戮之”。但“鳄害终弗能除”,原因是“鳄性暴,非网可得,当时威服其神”[9](卷十一地部八)。

正因鳄鱼多且恶,粤人对其认识可谓深入,而某些地域的居民则难以辨别。明人郎瑛记载:“正德间,苏州白莲桥渔人网得一物,鼋头鲇尾,四足如鸭,状类小犬,眼甚赤,鳞甲悉具,时以为怪而放去,苏人皆不识,都公纪之《谭纂》。予意小鳄也,盖韩祠有陈尧佐所图鳄形,但足不同,图或后世翻刻有差,况《真腊风土记》亦与鳄类龙无角,盖龙似犬也,鳄则《埤雅》、《本草》所未载,因具述于右。”[12](卷四十三.事物类《鳄鱼》)

四、与特色水生植物有关的俗语

岭南水生植物多,如蕹菜、西洋菜、马蹄等,而最得粤人欢心的当属茨菰。茨菰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能败火消炎,辅助治疗痨伤咳喘。因茨菰状类球,其上生笔芽,极类男性生殖器,故粤人把男婴称之为“茨菰拧保如“恭喜晒喔!生左个茨菰拧薄9愀地区凡春节期间的祭祀必用茨菰,添丁宴或宗祠的老人宴亦必有茨菰焖肉。俗谚“一代茨菰管代叶”,本义是一造茨菰生一造叶,收获后其枝叶就枯败了,引喻指父代管子代,隔代非己责。如“孙子好唔听话,不过理唔到,一代茨菰管代叶”。

五、与近水养殖有关的俗谚

“……广州濒海,田多澎蜞,岁食谷芽,为农害。鸭在田间,春夏食澎蜞,秋食遗稻,易以肥大。故乡间多畜鸭。鸭雏全系焙出,广人最善其法。约以鸭卵五六百枚为一筐,妥之土缶卢(瓦缸),冒以衣被,环以木屑,种火或猛或慢。卵小温,则上下其筐而更易之,昼夜凡六七度。至于十有一日,乃登之床。床中亦覆以衣被,时旋减之,满月雏逐孳孳啄壳而出。才出壳,以烧酒喷之,即能行动,饮食焉”[9](卷三十一.物部十一)。这段文字分析了粤人养鸭的地理优势,记述了当时领先的养殖孵化技术,饶有趣味的是,粤人由鸭生发出的俗语亦极其生动形象。首先,虽鸭雏出壳“以烧酒喷之,即能行动,饮食焉”,但毕竟稚嫩不堪,粤人好以“鸭崽脚钅邸北扔髂橙四昵峋历浅。如“你识得乜呀,鸭崽脚钅邸薄A硌济油性极强,水一到鸭背上,就会迅速滑落,粤方言有“水过鸭背”比喻人掌握知识技能不深入。鸭既能浮水,要淹死自然极难,故粤人又用“浸死鸭p钅汀北扔魇虑槟甏久远。

六、与水上竞渡相关的俗谚

粤俗端午必有龙舟竞渡,各处村乡或近珠江或靠河涌的基本都有龙舟,如广州泮塘、杨箕、南海盐步等地龙舟均有声于时,但精美而神秘者当推番禺大洲龙船――

番禺大洲有宣和遗制龙船。大洲有神,曰梁太保,从宋端宗航海至粤,将作大匠营宫室于大洲,未成而殁,村民思其忠,立祠祀之。

每岁旦,请举龙船,覆得全阴,神乃许。许则举,辄有巨木数十丈浮出江中,船之长短准之,号曰龙骨船。长十余丈,广仅八尺。龙首尾刻画,奋迅如生。荡桨儿列坐两旁,皆锡盔朱甲。中施锦幔,上建五丈樯五。樯上有台阁二重,中有五轮阁一重,下有平台一重。每重有杂剧五十余种,童子凡八十余人。所扮者菩萨、天仙、大将军、文人、女伎之属。所服者冠裳、介胄、羽衣……之属。所执者刀槊、麾盖、旌旗……之属。凡格斗、挑招、奔奏、坐立、偃仰之状,与夫扬袂、蹙裳、喜、惧、悲、恚之情,不一而足,有声有色,尽态极妍,皆锦幔中操机人所为也。

每一举龙船,费千金计。神之许,必以十年或二十年之久,盖爱惜民财也[9](卷二十四.物部四)。

龙舟竞渡之日,鼓声一起,万人空巷,民众夹岸观看,各龙舟孰先孰后,一目了然,俗谚“水里扒龙船,岸上有人睇”,即由此引喻人之为人行事如何,旁人自有辨别。如“做事但凭良心。‘水里扒龙船,岸上有人睇’呀!”。

水之于粤,无所不在,无所不利,实粤人谋生之根本,故粤人“以水为财”的观念根深蒂固,最喜用“猪笼入水”喻意财源滚滚(因猪笼以竹篾扎成,眼大易入水),以“薪水”指薪酬、“磅水”指支钱、“补水”指经济支援等,其方言俗谚借水或与水相关之物以喻人、事,实堪称新颖独特。上述所举不一而足,留待方家雅正。

参考文献:

[1][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M].北京:中华书局,1999:216-217.

[2]陈残云.香飘四季[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63.

[3][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M].引自无锡师范学校汉语谚语词典编写组.汉语谚语词典[z].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33.

[4][清]龙文彬.明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6:一五0二.

[5][汉]司马迁.史记[M]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九《货殖列传》.

[6][清]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清]张渠著,程明点校.粤东闻见录[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0.

[8]陈欣.南汉国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2010:249.

[9][明]叶盛,水东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0:五四.

[10][清]范端昂著,汤志岳校注.粤中见闻[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88.

[11]鲁迅,杨伟群点校.历代岭南笔记八种[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2011:66-67.

[12][明]郎瑛.七修类稿[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451.

上一篇:系统化本科实验课程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之思考 下一篇:医学类研究生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