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新课”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17 12:39:10

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新课”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这一环尽管时间不长,但意义重大。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课,通过寥寥数语或简单实验,便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快速进入“临战”状态,为新课传授打下良好基础。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会使引课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成功的引课应该有些共同的特征,怎样的引课称得上成功呢?成功的引课有哪些特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个四个方面衡量。

一、能激发学习动机

有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往往不是智力而是动机方面。”有的学生上课铃声响后迟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漠不关心,这样势必效率低下,收获甚微,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启发学生内在动机,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引课阶段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激发学习动机。首先,利用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一个引人入胜的小典故,物理学家生平,最近发生的科技大事等,都能让学生兴趣盎然,自然进入状态。其次,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难度适中,与自己能力相称,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易如反掌。第三,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在引课时,若能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在生活、生产、科研上有着重要应用,无论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用得上这些,那必将产生学习的动力。某位老师在《电磁场和电磁波》一节教学中,如下引课: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磁波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从移动电话到广播电视,从互联网到航空导航,从卫星遥感到宇宙探测,它们的工作和运行都要利用电磁波。那么,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又有哪些特性?和我们熟悉的机械波相比,有哪些联系和区别?本节课,大家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二、能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指向作用、激励作用、标准作用。有了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尽量排除无关刺激干扰,好象给思维确定卫个“锚点”。一个出色的物理教师总是能够在教学开始就向学生提出明确教学目标,师生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些目标。某教师在《伏安法测电阻》这节教学中,如下引课:

电阻是导体本身一个重要电学参量,在实际中经常需要测量电阻。那么怎样才能测量一个未知电阻呢?伏安法是测量电阻的重要方法。任何实验都有误差,伏安法测量电阻误差怎样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减少测量误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误差分析。

三、能设置认知冲突,破除前概念影响

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基于以前的思考,可能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这本是有利于教学的积极因素,是他继续学习的基础,若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看法观念不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错误观点,我们称之为前概念。前概念非常顽固,难以改变,是学习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有效的引课有让学生看到自己先入经验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意识到其中的矛盾和冲突。当原来的图式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学生认知平衡将被打破,通过顺应建立新的图式,新图式再来同化此知识,这样又重新达到认知平衡,从而也解决了矛盾。某教师在《电能输送》这一节中,如下引课:

人们常把各种形式的能(如机械能、化学能、核能等)先转化成电能,因为电能容易通过电网传输。电能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面临一个重要问题:电损。有位同学根据电功率公式p=u2/r,认为输送电压越低,电损越小。而实际情况恰好相反,电压越低电损越大,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该同学错在哪里?通过本节学习,大家便能解决这个问题。

四、能为新旧知识过渡架桥铺路

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观点。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的包摄性较广的、清晰、稳定的引导材料,即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顺利理解、同化新知识。先行组织者可以在三个方面促进学习:首先,如果设计恰当,它们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可以起着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在其上;其次,它们通过把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说明基本的原理,从而为新知识提供一种脚手架;第三,这种稳定的和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而是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若能将引课设计成先行组织者,则能帮助学生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促进新知识的同化。某教师在《平抛运动》这节教学中,如下引课:

演示实验:蜡块在玻璃管中向上运动,同时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实验后再课件模拟,显示蜡块做曲线运动。提问:蜡块所做的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哪两种简单的运动?小结:蜡块所做的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种“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在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时非常有用。今天同学们即将探究的平抛运动,就会用到这种方法。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类型的引课,但成功的引课应该起到激励、引导、过渡、辅助等作用。它好比饭前的开胃点心,能使学生口舌生津,有滋有味;好比征战中的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大部队胜利作战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蓝云:《学习动机浅析》,《教育科学研究》

2 周军:《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3 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谈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 下一篇:物理规律思维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