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扎实推进农村城镇化

时间:2022-10-17 12:34:40

谈扎实推进农村城镇化

视察三亚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农业、农民,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枢纽、桥梁和基础。

为了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城镇化体制,机制,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转型和创新,实现城乡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创新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协调,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正确协调政府引导与市场资源配置、消费与需求的关系;正确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农业区域经济、产业化模式;正确融合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的联系,走集约,节约,生态的农村城镇化发展之路。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城镇化发展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以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特色及社会人文环境特色为基础,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因地制宜,适地用适树,纳入全国经济循环市场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城乡一体化产业格局,不论是经济发展转型还是管理体制机制转变,都离不开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总体指导,农村城镇化发展要在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指导下统筹协调农业区域化、产业化、生态循环经济。

农村城镇的区位特色,产业特色,主体功能特色是该城镇的生命活力所在,与其管辖区的产业特色,经济特色相一致是农村城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健全功能、推进改革、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农村城镇化不仅要关注人们的生活品质,更要具有科技,先进生产要素和先进生产关系的辐射能力,有些大城市的关联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可以考虑搬到农村城镇,一方面可以就地利用剩余劳力和资源,另一方面是工业生产的观念要素输入到农村城镇,带动农业产业化,并延伸形成产业链,组织整合农村富有特色的专业化合作机构,在金融供给、政策创新、制度改革等方面优化农村城镇功能。

二、走集约节约、生态之路,建设美丽农村城镇

农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农村城市化,是世代农民的美好愿景,农村城镇化建设应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集约、节约、生态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集约高效,生活环境宜居适度;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弗革命,控制能源消耗总量,支持节能生态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建设农村生态城镇是系统地降低农村城镇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的发展模式,包括不干扰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链,而是有利于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在农村城镇化节能生态建设方面。

三、探索土地权益市场化,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

土地问题是农村城镇化面对的核心问题,探索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权益市场化,是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2012年11月28日,国务院讨论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于现行农民集体所有制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了修改,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数额,这不仅对保护农民权益,也将为新型城镇化铺平道路,今后要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能,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显化土地资产价值。

通过城乡土地统筹,让农民在土地所有制属性不变的情况下,也能分享到工业化,城镇化带耒的土地增值与红利,土地权益市场化改革千头万绪,首先要从明晰产权开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证记发证被认为是围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入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

四、完善增强农村城镇功能,提高社会科学管理水平

新型农村城镇化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贯穿始终,完善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势在必行,要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吸纳就业和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制度,扩大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渠道,完善社会救济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住房制度,建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五、发挥农民主体地位作用,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真正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农村城锁化,农业现代化,农民是主力军,应发挥其主体地位作用。现在全国有接近3亿的农民己融入城市,已经成为全国各行各业的产业大军,中国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无数的农民企业家平地生风,拔地而起,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伟大业绩,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时代精神。

上一篇:谈平菇种植要点 下一篇: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渗透原因及防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