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初探

时间:2022-10-17 12:17:49

闽南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初探

[摘要]本文选取地壳结构与深断裂、地块升降与活动速率、断裂活动性、地应力与能量、内动力地质灾害等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判别法和综合分析法两种定量化评价方法,将闽南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和次稳定区。

[关键词]闽南地区 区域 地壳稳定性 评价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39-1

0前言

地质环境既蕴藏着能源和矿物原料,亦是人类生活和建设的环境,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开发地区的规模愈来愈大。因此须评价和研究地壳稳定条件,以便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资源。

本文所探讨评价的闽南地区,大致以厦门岛为中心,半径约为300km的范围。在本区域范围内,大致以地震烈度六度与七度、七度与八度的分区界线(对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0.05g与0.1g、0.15g与0.2g的分区界线)作为分割线(这两条分割线相当于福安―南靖地壳断裂和长乐―南澳岩石圈、地壳断裂的位置),将待评区划分为西部区、沿海区和滨海区。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12-01)《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规范》(讨论稿),稳定性等级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次稳定区、不稳定区等4级。

1单因素判别法

参照《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与方法》(李兴唐等著)[1]中,地壳稳定性分级和指标综合表的分级标准,拟定10项指标进行单因素评判。指标包括:地壳结构与深断裂、第四纪升降运动速率、断裂活动性、叠加断裂角、大地热流值、布格异常梯度值、重力均衡异常、地壳应变能量、最大震级、地震烈度。对每一待评区,逐项指标进行评定,确定所属等级,统计每一待评区分级百分数(%),最终得出评价等级。单因素判别法评判结果为西部区为稳定区(Ⅰ),沿海区为基本稳定区(Ⅱ),滨海区为次稳定区(Ⅲ)。

2综合分析法

2.1指标选择与赋值

综合分析法定量化评价指标的选定、取值、权重分配及评价标准的确定,参照《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孙叶等著)标准[2]。主要选择了6项指标,按照定量化评价的要求,各指标总得分为10。依据各指标对地壳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以及必要的计算分析,确定6项指标取值标准及权重。

2.2试算

根据取值标准,得到相应的闽南地区三个待评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的量化评分。再将闽南地区三个待评区与全国69个待评区合在一起,通过总体质量矩阵,进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经过试算评判,得出全国69个待评区原先评判的等级与本次合并计算的评判等级仅有7个待评区的判别归类稍有差别,吻合率达90%,说明本次设定的计算程序是合理的。

2.3评判

经计算评判,闽南三个待评区:西部区为稳定区(Ⅰ)、沿海区为基本稳定区(Ⅱ)、滨海区为次稳定区(Ⅲ)。详见闽南地区地壳稳定性分区图(图1)。

3结论

前述闽南地区三个待评区,采用单因素判别法得出的评判等级,与采用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评判的等级完全一致。两种判别方法互为验证,表明了本文对本区区域稳定性等级划分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兴唐、许兵等著,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与方法,地质出版社,1987:60.

[2]孙叶等著,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地质力学学报,1997:234-238.

上一篇:变频器在换热站供热系统中的闭环控制作用 下一篇:地县调控一体化系统核心技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