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低段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6 11:47:06

浅议小学低段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自主;阅读;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段学生的阅读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写作等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尽快、尽早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例如美国1997年提出8岁的孩子实现独立阅读,这对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让学生喜欢阅读,找到阅读的乐趣

当学生进入小学学习,应让学生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阅读能为学生认知打开一新的大门,学生能从中得到无尽的乐趣。让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在拓展,也会使学生获得快乐。阅读能让孩子充满想象,能让孩子自由地在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飞翔。阅读的教材应适应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所阅读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如果学生面对着教材,无动于衷,毫无兴趣,没有喜欢阅读的动力,也就不可能体会阅读的快乐。学校和家庭应该让学生去阅读,同时还要让学生读完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每位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必然会丰富所有学生的知识,也可能激发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尝到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低段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低段学生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儿歌、古诗。他们浅显易懂、内容活泼、有趣。但是无论是阅读富有情节变化的童话、故事,还是诵读儿歌、古诗,都要注重的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对文章中词句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低段年级的学生只能是大致大概、模糊地理解,对词句的意思说不明白没关系,只要对这个词语有新鲜感,可先将其积累起来。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是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内容,学生从开始阅读就应该养成积累词语的意识和习惯,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阅读内容应该符合低段学生年龄、认知特点

浅近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和古诗是小学低年级阅读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具备句式简洁,充满情趣,富有情节变化和强烈的感彩的特点,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将自己融入其中并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例如富有情节变化的阅读材料,如童话故事,学生主要关注的是人物、情节和事件,而对于童谣、诗歌,学生直接感受的是语言、情感和意境。

阅读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学生的想象力是大人们无法预知的,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应该得到社会的保护,让他们能徜徉在想象的海洋里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果发挥学生想象空间的课文太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错过了良好的时机,以后将无法再去弥补。学生在阅读一些作品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感受情节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正是这些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有些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或无法体验的情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同时,想象性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思维观点,在这些作品中,无论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还是对事件的看法,很难用简单的对错或好人坏人进行判断。不同的思维角度、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学生对同一作品的认识观点的不同,每个学生的认识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评价和借鉴,从而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喜欢表现的状态,对此必须提供机会,并进行正确地引导,要认识到学生交流、表现的过程也正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和想法以及进行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认识等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值得思考的是,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与阅读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阅读内容都是针对现实生活的或本身就已经包含着明显的价值判断,学生对有关现实生活内容的认识又往往是现实的、直接的,那么,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识有时只好是无条件地接受,而不容质疑。当然这样的内容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关于国家、民族、历史等方面的内容。问题在于即使是有关现实生活的内容也不应该过于单一和简单,应该丰富多样,为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奠定基础。

学生关注的重点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

四、阅读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提倡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对阅读教学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随着互联网等多媒体网络的发展,阅读教学还可引入“网络教学”和“开放教学”等模式,它们继承了民主、自由、平等、合作、互动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导”的科学教学观。教学中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发动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取舍资料,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常开展一些这样的教学,不但改正了传统教学模式单调、呆板等诸多缺陷,也可以大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教育心理学也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极大地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去理解课文。在培养小学生的提问意识过程中,在宽松、自由及拥有主动权的课堂上,在反复的阅读、提问、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把自己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即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迁移到课文的人物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特殊体验,学生才会从中发现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那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大大地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要自主、探索学习,所以我们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各种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走进阅读教学,同时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将会使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课走出低效益的尴尬。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民族关系问题讲述策略初探 下一篇:浅析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