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教学模式中新授课预习的设计

时间:2022-10-16 10:59:27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中新授课预习的设计

【关键词】学程导航 预习 疑惑 兴趣 发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50-02

对于“学程导航”教学模式中的预习环节,尤其是新授课预习,常有教师心中存有疑惑:新授课的预习,真的有必要吗?笔者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认为新授课真正有效的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如何让学生有效预习?实践证明,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符合学生个性特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层次性、探究性、创新性的预习作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预习兴趣的生成,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展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注重先学,在预习中掌握新知

“学导式”教学,提倡“先学后教”的理念,“先学”即为预习。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需要预习?笔者认为,新授课中的计算课、概念课的教学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类课学生往往通过预习就能基本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抓住计算课通常具有承前启后的共性,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13×2= 3×32= 22×4=

400×3= 600×5= 7×900=

7×4+2= 3×8+4= 6×6+5=

2.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

52×4= 3×48=

3.根据第2题的笔算方法,尝试用竖式计算:4×152=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计算课的知识相对简单易懂,教师为学生预先设计这样一份简洁明了的练习,通过让学生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乘加;再让学生再现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最后根据这一方法尝试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例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寻找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新的数学学习内容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的内容产生同化、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主动建构。实际上,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有效预习题,学生已经知道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二、创设平台,待预习后提出疑惑

学生对已经预习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也会有一些收获和困惑。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预习后提出的疑惑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并深入展开,就能更好地发挥出预习的效果。教学三年级上册《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线段图,对这个抽象的“数学画”可能会无从下笔。例如,线段图先画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要这样画?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些都需要教师示范并进行指导、讲解后,学生才能理解透彻。因此课前老师以预习作业为平台,让学生在预习后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便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份简约却不简单的预习作业:

1.预习书本(苏教版小学数学)43页,完成例题。

(要求:画出裤子价钱的线段,再计算一套衣服的价钱,并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预习后你还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在上课前教师特地将学生的困惑通览了一番,并将学生的疑问整理如下:

1.一条线段可以表示多少个数?为什么?

2.什么类型的题目画线段图比较好?

3.题目中的“少”怎么画?为什么“少”要画虚线?

4.画线段图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好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在预习后提出这些问题,就说明已经有预习效果了。而在教学中,教师只需将这四个核心问题穿插在新课、练习的过程中一一释疑,也就是将学生薄弱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有选择地接受新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实效性,真正从心底产生了学好它的欲望,进而激发无限的学习热情。

三、文史结合,于学习前提升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想法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预习作业的设计同样如此,面对不同的课型,教师必须考虑怎样设计预习作业才是有效的,才是学生感兴趣的。预习作业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别于传统的作业――习题形式。在开始教学《认识分数》时,鉴于学生对“分数”这种新数的陌生,教师让学生以阅读历史故事的形式设计预习作业: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并预习书本98页。知道分子、分母、分数线。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捕到猎物之后就有分配、记录的需要。那时还没有数字,怎么办呢?聪明的古人很有方法(如上图):瞧,这天有两个人一起捕到了一只兔子,他们把兔子平均分成2份,记录时就在地上画2条竖线;每人得到了其中的1份,就在上面画1条竖线,这就表示2份中的1份。第二天,三个人一起捕到了一只兔子,他们又把兔子平均分成3份,记录时,就画3条竖线,每人得到了其中的1份,就在上面画1条竖线,表示3份中的1份。第三天,他们也是这样记录的,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分的吗?后来,古人感到画线很麻烦,于是创造了数字,他们就把这些竖线换成数。再后来,他们在上下两个数之间加上了一条横线,就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分数了。

显然,这份预习作业让学生眼前一亮,它摈弃了以往习题形式的预习设计,将文史资料呈现其中,采用数学阅读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预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产生分数的历程和数学文化,感受到分数不仅是数学书学习的内容,更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知识,从而唤起学生认识更多分数的欲望,提升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创造问题,在预习中发展思维

预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数学思维。因此,预习作业的设计除了预习形式的多样化外,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所要学的知识,要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的预习作业设计就彰显了这一理念:

1.看书本主题情境图,想一想从左边起,盆花、彩灯和彩旗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请你把摆放的顺序记录下来。从它们摆放的顺序上我发现了:

(1)盆花 。(2)彩灯 。

(3)彩旗 。

2.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7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你想到哪几种方法?(将你的想法、解决过程在纸上画一画或写一写)

3.用1、2、3这三个数创造出能让人快速记住的12位数,说一说你创造的这个数有什么规律?

对高年级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大胆地放手,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本来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所以预习作业的设计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的“琢磨”过程来感受规律、了解规律。然后通过极具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第3题,让学生在设计规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初步建立起规律模型,逐步深化对周期现象的认识,不断发展数学思维,主动探索。

预习,犹如一首优美乐曲的“前奏”,能起到将学生引入“正题”的作用。有效的预习,方能奏响课堂“前奏”曲,把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牢牢地抓住,使其迅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的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责编 韦建成)

上一篇:农村小学推进校本教研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思考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