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读者认知的信息搜索行为研究

时间:2022-10-16 09:47:24

基于高校读者认知的信息搜索行为研究

摘 要 文章从读者认知和信息搜索行为的概念出发,探寻两者的关系,力求找出影响读者信息搜索行为的因素及特点,提出通过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整合图书馆资源,提供深度服务来;开展实时的读者交流空间;加强技术创新,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来提升读者信息搜索效率。

关键词 高校 读者认知 信息搜索行为

读者认知是从认知心理学发展而来,指读者在受到外界信息刺激时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形成新的认识的过程,包括信息刺激形成感官认知产生信息需求动机(问题的提出),对信息的处理(分析问题),结合实际补充相关信息(查找信息),最终整合所有信息形成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认知过程中的信息搜索环境入手,分析影响搜索信息要素,探寻提升读者搜索效率的举措。

1读者认知与信息搜索行为

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对认知进行研究的科学被称为认知科学。不难看出,人们对事物认知的过程及认知主体受外界信息刺激时通过自身的感官接收信息并结合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新的认识的过程,整个过程离不开信息,认识主体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分析现有知识信息能否解决、查找信息以全面准确认识事物。读者认知则指读者在受到外界信息刺激时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形成新的认识的过程,包括信息刺激形成感官认知产生信息需求动机(问题的提出),对信息的处理(分析问题),结合实际补充相关信息(查找信息),最终整合所有信息形成新的认识。

信息搜寻是指人们在寻找信息时经历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它与人们从环境中搜集信息的方式有关,以解决最大的问题为目标。信息查询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当个体想确认某一信息以满足其感性的需求时,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搜寻行为分为内部搜寻和外部搜寻两种,内部搜寻是指用户激活记忆中相关信息的过程,外部搜寻则指用户从外部环境获得相关信息的过程。整个搜索过程中,内部搜索是由个体从现存记忆中检索相关信息以解决现实问题,若能及时解决则整个信息检索结束,若现存记忆信息中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则外部搜索信息开始,历经问题的提出(分析研究课题),根据个体所处的信息环境制定检索策略及使用手工检索或计算机检索,结合信息环境选定检索工具,根据检索工具的特点制定检索方案以查找获取原始文献,最终满足个体的信息需求。

读者认知与信息搜索行为,从读者认知和信息搜索行为过程来看,读者认知促使读者产生信息搜索行为,信息搜索行为读者提供认知信息从而形成新的认知。

2影响读者信息搜索行为的因素

影响高校读者信息搜索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读者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主体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知识结构、信息素养、认知及情绪控制,环境因素主要指读者所处的环境对读者信息搜索的影响,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环境、信息的表现形式。

2.1读者主体因素

由于性别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男性热衷于体育、国防、文化等信息,而女性读者则偏向于美容、娱乐、文化等信息。年龄结构同样决定读者对信息的取舍,学生读者正处于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对本专业的相关信息需求较大,而教师读者则侧重于对某一领域的研究,需要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信息,对信息的需求有较高的深度。知识结构直接决定了读者对信息理解消化程度。知识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对信息的反应和接收能力,层次高的人拥有较强的外语能力,累积丰富的教学、科研、管理实践经验,能敏锐地捕获各类有用信息。而层次较低的人在利用信息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虽说他们所处的环境不缺信息,但缺乏对信息的敏锐度,无法把控信息。信息素养是指读者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在同样的信息环境下,信息素养高的读者能及时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而素养低的人则会花大量的时间搜索信息或者很难找到满意的信息。认知及情感状态、气质与性格等情绪控制行为在信息搜索行为中同样发挥作用。

2.2环境因素

影响读者信息搜索的环境因素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环境、信息的表现形式,在移动互联时代,读者查询信息除少量依靠传统的纸质工具书外,大多的信息搜索行为都离不开互联网,网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信息搜索的效率,通畅的网络能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搜索相关信息,在网络较差的环境下,需花大量时间才能找到相关资源,因网速原因降低了搜索信息的效率。资源环境是影响读者信息搜索行为的关键因素,丰富的信息资源能有效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而匮乏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搜索信息增加障碍,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搜索相P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则影响读者对信息消化、理解及应用。

3读者信息搜索行为特点

3.1热衷于移动搜索

伴随移动互联时代的带来,在4G网络下大部分手机都能进行上网搜索信息,高校读者作为追求时尚的中坚力量,使用手机搜索信息成为常态,相对于pc端搜索信息而言,移动搜索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等特点。

3.2信息搜索方式、渠道单一

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在X-Y理论中提出人是充满惰性的,此观点同样适应于高校读者,在进行信息搜索时,读者立足于使用简单的检索策略,缺乏对检索内容的分析、关键词的提取及编写检索表达式,对于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短语检索则很少使用,直接简单机械将一句话或一个段落直接放入检索框进行检索,极大地降低了检索效率。同时习惯于少数几个搜索引擎,以百度搜索为主,对于其他的搜索引擎和数据库知识平台使用较少,并习惯从搜索引擎提供的检索结果的第一页获取信息。这应证了情报学中关于“穆斯(Mooers)定律”中的观点“用户通过一个情报检索系统取得情报比他不取得情报更让他伤脑筋和麻烦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会得到利用。”

4提升读者信息搜索效率的途径

4.1加强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概念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随后演变为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读者搜索信息的技能,提升使用信息的效率。作为高校信息资源中心,应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培养读者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技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活动,对本、专科实施基础的检索教育,以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为抓手,结合图书馆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使用培训,培养其使用检索工具,查找网络资源的能力,并致力于提升其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让学生能快速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科学的分析问题并制定准确检索策略,以及时找到所需信息。针对更高层次的读者,由于其具备一定的检索技能,图书馆应培养其专业信息分析能力,可根据其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如开展专题知识讲座,专题培训等内容,培养其信息能力。

4.2整合图书馆资源,提供深度服务

高校图书馆拥有各类信息资源,每一种资源都有其独特的检索方式,这给读者检索资源带来困扰,读者希望图书馆能提供经过细化整理后的专业信息,而不是让其通过各种数据库查找分散的专业信息。为此,图书馆通过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光盘数据库、馆藏目录、自建数据库等不同类型的载体的信息资源,实现所有资源的融合,使读者能够在统一的检索界面下实现搜索图书馆所有的信息资源。针对读者差异化的信息需求和不同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应开展专题信息推介服务,将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资源直接推送给读者,满足读者特定的信息服务需求,为读者提供定题等高品质的知识服务。

4.3开展实时的读者交流空间

伴随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沟通方式已发生了变化,以手机为基础的移动交流平台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桥梁,这真正实现了读者与图书馆无界限沟通。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通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社区、移动图书馆、图书馆QQ交流群等形式多样的图书馆实时交流空间,使读者的所有诉求都能得到图书馆及时的关注,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空间立足于图书馆利用优势资源及利用图书馆所有的信息“专家”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以解决读者所遇各种难题。

4.4加强技术创新,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面对以互联网+、大数据为热词的21世纪,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应运而生,要想留住读者,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利用各种新技术以增强服务感吸引读者。做到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与读者同步,利用新技术为读者提供实时、高品质的信息服务,为读者构建一个智慧型图书馆。如在图书馆利用GPS、物联网技术、手机地图定位技术实现读者利用手机智能查找、定位图书、并迅速利用手机地图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利用在线支付技术,手机支付技术实现图书馆所产生的费用便捷化处理。利用二维码应用技术实现馆藏资源、馆藏结构数字化处理,使读者能够迅速便捷的查找到他所需要的各种个性化信息。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认知[2017-03-05]http:///link?url=tHypfBikF1UAgKTiikE5RpesQRvS8IUxFOhr_wTVJggq0-syRJSeOmTAjyzlsh2bvdZC8NjRK6qvPwVNthM84-JDlhxgQhnakE-5l6jyIuq.

[2] 智彀倏疲盒畔⑺蜒[2017-03-05]http:///wiki/信息搜寻.

[3] 智库百科:信息素养[2017-03-05]http:///wiki/信息素养.

[4] 陈霞,杨万勤.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9).

上一篇:关于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探讨 下一篇: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