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时间:2022-10-16 09:43:46

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革命老区临沂有着800万农村人口,作为农业大市,临沂近几年的为民工程重点在农村,亮点也在农村。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累计减轻农民负担11.8亿元。2007年,临沂农民人均纯收入4722元,同比增长15.64%,增速位居山东省第一。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

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和主要模式。临沂市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同时,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经形成了粮、油、茶、烟、桑、药、草等九大种植业基地,现代农业的框架基本形成。

近几年来,临沂市按照国家和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突出发展优势产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大力推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引导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锥形,提高了产业的聚集效应。目前,全市专业村达到3940个,占全市农村总数的55%,专业乡镇85个,占47%。苍山县成为远近闻名的“山东南菜园”,郯城的银杏,平邑的金银花,临沭的杞柳等,也都初具规模,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临沂农产品量比较大,要使农民长期增收,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临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广泛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331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1600过个,建成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3985个,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员153万个,吸引和带动农户142万户。农村企业通过合作组织与农户相连接,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能够及时销售。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临沂确定了着重发展14大类农产品,包括优质粮食、生猪、草鸡、山羊、奶牛、果品等,来进行统一规划,然后根据这些规划向农民推荐致富项目。在帮助农民上致富项目上,政府主要负责协调、督促、推荐,然后进行贷款支持。2004年至今5年来,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为贷款农民贴息,同时把各类致富项目明确到相关责任部门。由他们负责具体指导,来帮助农户解决困难。致富工程实施4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据统计。大约有170多万户参与了致富工程,每年这些人都比没有参与致富工程的农户多收入800元。农民强烈希望政府继续做这个工作,所以市委市政府决定再做3年。

多种措施保障农民利益

临沂能“叫得响”的农产品很多,产量都相当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影响到收益。临沂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尽量减少出现农产品价格过低情况,使农民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一是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机制。因为临沂的相当一部分农产品是通过这些企业实现的,以前,龙头企业曾出现过价格高的时候到农村收购农产品,价格低的时候就不收了的情况,把市场风险转嫁到农民身上了。对此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企业以最低收购价跟农民签定协议,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在农产品出现滞销或者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时,政府也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节。去年春天苍山县蒜台的市场价格很低,临沂市政府委托相关企业以0.35元/斤的价格进行收购,把价格一下子拉起来了,而这并不是由政府直接出面,而是让相关的企业进行收购。企业按照这个价格收购,亏损部分由政府补贴。现在,企业采取了租农民的土地去种的办法,固定租金一般都高于种粮的纯收入,农民成为了龙头企业的打工人员,还是在此地种同类产品,保证了企业能够取得优质的原料和农产品。

二是发展规模化的种植养殖。现在临沂每年产出600万头生猪,这些生猪有70%是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的。一家一户养殖一两头猪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规模化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330多个了,生猪、奶牛、肉牛等都已经初步实现了以规模养殖为主。另一方面就是规模的种植,苍山县就有80多万亩蔬菜,这种大面积的种植会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效果很好。

三是培育发展农产品的推销网络,注重加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在临沂的小型农产品,包括蔬菜、果品为主的市场一共有400多处。蒙阴县有16亿斤产量的鲜桃,农民在桃园里就把桃给卖了,平均价格1.2元/斤,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增加。现在临沂还进行了一些储藏等设施建设,鲜桃、板栗等产品如果市场价格不好的话,可以先储藏起来,等价格好的时候再卖,这点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临沂的农村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临沂原来的基础比较薄弱,人口也比较多,所以人均收入还是相对较低的。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一、农业的技术问题。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渴求新技术的愿望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第二、农村资金供应严重短缺。除了信用社外,其他的金融机构到农村去贷款的情况非常少。所以无论农户也好,农村企业也好,都感觉到贷款比较难。第三、经营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基本制度如何与农产品大市场结合的问题,因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要求它们必须相衔接、相适应,所以在坚持土地承包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恰当的方式来规范和改进农村土地政策,使有限的土地向种田能手转移,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这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第四、部分农村干部水平有待提高。发展农村经济,对农村干部的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平要求都相当高。不仅要能够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事,还要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现在这样的干部还不多,虽然有很多的农村青壮年都在外地务工,一些人学到知识回来了,在自己致富的情况下也带动了一些人,但是有些村子却没有这个条件,选不出非常优秀的人才来当村干部,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发挥,农民缺少一个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土地合理流转亟待解决

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一个突出而紧迫的问题。这也是我在这次两会上的提案。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调研,进一步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措施,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以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很多农民工进城后留下的土地,或他人代耕,或由家中老人孩子照看,基本处在自给自足状态,造成了部分土地闲置。但另一方面,一部分拥有种田技术、不愿外出打工的农民,又没有足量的土地可种。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盘活和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广泛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以户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方式如何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衔接,如何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当前需要认真研究。

从临沂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三种方式:一是由龙头企业以租用的方式,将农户土地按企业产业布局统一进行标准化生产。原有土地的农民则按合同约定获得土地租金,部分农民成为企业雇用工人,在得到租金的同时还可拿工资,二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土地承接过来,在合作社成员中安排耕种,按略高于种粮收入的价格,给原有土地农民以补偿,三是由种粮大户通过亲友关系,将农民原有土地转接过来进行规模种植,按约定标准给予补偿。

但要强调的是,尽管各地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许多有流转愿望的农户不能顺利实现流转,而且流转的规模和范围也受到诸多局限。建议有关部门从各地实际出发,像重视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一样,下大力气抓好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通过制定政策办法和法律法规,加强具体工作指导。

临沂农民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2008年,临沂市农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已经制订,即:粮食总产420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临沂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上一篇:两会代表谈三农等 下一篇:发挥闽浙赣山区资源优势 承接台湾农业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