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得春光入卷来,便引诗情到碧霄

时间:2022-10-16 09:10:51

“文学到了最高境界必定是诗。”朱光潜如是说。泱泱千年,诗意永传。让高中生活在题海之外多一些诗情画意,让古诗词诗意地栖居于青年学生的世界,新兴的“未来教室”,借助StarC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以下简称StarC平台)为此提供了教学新方式。

一、光影声色,双轨展示,初味古典诗意

别林斯基所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StarC学习平台便捷的双轨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双画面的形式双轨展示,声色并举,意义关联,刺激学生的左右脑,达到语言系统与非语言系统的双重认知。在教授柳永词《雨霖铃》时,笔者运用StarC平台所采用的双屏呈现方式从视听两方面满足学生感官上的需求。一屏播放的是邓丽君的《雨霖铃》,另一屏滚动显示与之相配套的柳永《雨霖铃》全词及各场景图片,直观形象,视觉与听觉双重冲击,诗意穿越千年来到了学生们所熟悉的流行曲目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披文入境。

二、且读且思,师生共生,深品古典诗意

StarC平台所营造的声光色影情境能有效抓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但如若局限于此,课堂就会沦为一场视听盛宴而非心灵之宴。故而未来教室下借助StarC平台发掘探索学生灵动的鉴赏方式。

1.资源成库,超越期待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所提出的概念,即阅读文学作品前读者先行具备的一种知识框架和理论结构,也即既定的先在视野。现代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结合自身阅历体验与知识能力储备,形成一个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却又相对较低的期待视野。而在StarC平台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尊重并拓宽乃至改造这一视野,在StarC平台下,教师“点点拖拖”,把上课可能需要的所有资源保存到平台资源库里,甚至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或者直接进入网络在线资源,利用丰富的云资源来填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传统课件有限的资料展示的弊端。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阅读速度、理解能力自主选择资源观看学习,满足各自需求,获得一种在原有“期待视野”上的超越,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产生学习的引力。譬如在《雨霖铃》一课学习之前,笔者组织学生进入StarC平台智能录播教室,提供了30分钟时间自主学习。柳永生平、《品读柳永》《柳永传奇》《北宋六大词家》《论柳永的文化人格》《关于柳永批评之批评》……直接丰富了他们对柳永的熟悉度,从而让其对诗词的情感主题有了新层次的解读。

2.交互学习,求深求美

未来教室空间的可重构性,能更和谐便利地组成协作小组,进行生生交互性学习。平板电脑的运用使得这种重构适用于整个教室,从而形成生生、师生、人机的交互交流。这种协作小组的构成,学习交互场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去深入诗歌意象、意境、情感的内核。

譬如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笔者运用网络通过百度搜索,在百度百科中真实直观地呈现了5个版本的词作。学生吃惊之余,更为好奇,于是结合百度百科及课文中的注释,以小组协作的方式交流这五个版本的不同之处。尤其在探讨“人间如梦”“人生如梦”时,小组成员主动要求必须查阅苏轼的思想,知人论世。这种生生交流,使他们敢于说出自我的见解,而人与机的交流,又及时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了解古典文化的兴趣。

而最可喜的是,这个平台的交互性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格局,它给予了学生自主发现、深入探究、协作释疑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不再把学习当任务。

3. 动态想象,求真求活

“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美备。”没有联想也就没有艺术的欣赏,没有艺术的创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模式,思维与想象驰骋飞翔,灵活随意,但容量有限,也缺了直观性,多了表层化、抽象化。

首先StarC平台拥有的独特的课件工程,将课堂教学分成多个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下又设各个小活动,这些教学活动随调随用,这种动态的教学活动预设契合了课堂活动的灵活性。譬如笔者在教授《雨霖铃》时,学生在鉴赏活动中中间开花,对“都门帐饮无绪……”进行鉴赏。如若传统课件则需手动选择自定义播放,或者快进“泄密”,而在未来教室里,只需在菜单栏里点该活动即可调出待用。再如在对该诗句的鉴赏过程中,笔者运用了N+1功能添加了帐饮图片,电子双板的显示方式从语言和非语言两方面满足了学生对这幅送别画面的想象。

其次StarC平台功能强大的电子双板通^随手写、视频录入等功能,可以把课堂上的机智生成、思维碰撞的火花等记录下来。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笔者尝试将学生上课伊始的诵读通过视频录入记录下来,在课堂接近尾声时重新播放,对比之下,学生纷纷表示起初不在诗歌鉴赏状态不了解诗词内涵,读不出词的大气豪迈,这样直观的参照比较让学生能反思这堂课的效果,也让学生明白诗歌要读出诗意,读出声律,而这也使得课堂多了些“真”气和“活”气。

三、即录即放,教学相长,还诗词教学以真貌

未来教室还是一个智能录播教室。它的智能录播系统分别录制了学生镜头、教师镜头以及电子白板镜头,这些镜头清晰地还原了整个教学过程,展示了课堂中的细节,对于成长中的教师而言,关注课堂上自身是否将信息技术与古典诗歌教学的整合仅仅局限于利用其声、光、色、电等技术特性,是否使两者的整合走向“异化”,使信息技术的“物性”遮蔽了诗歌教学的“人性”,是否让学生成为了声、像、画的“观众”,自己变成了纯粹的技术“放映员”,去反思自身教学方法、教学语言、评价方式……回播录放成为反思教学、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让回播录放成为学生深化巩固知识的微视频,自省自我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自我课堂状态,以其自勉,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未来教室的这一抹春光,或许也正是现代社会以现代技术还古典诗词一份诗意。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语文教师,吴江区教学能手。

上一篇:《太阳船》教学设计 下一篇:多维联动,促“幼升小”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