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时间:2022-10-16 08:38:11

依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摘 要:濮阳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颛顼遗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龙文化,春秋文化,孔子文化,杂技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

濮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86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典型器物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考古出土了轰动海内外的“中华第一龙”,专家据此遗址推断,6000多年前濮阳地区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誉为“中华龙乡”。春秋时期,濮阳曾是卫国的都城,诸侯14次在此会盟。现濮阳戚城文物景区还有会盟台遗址。始于春秋战国的濮阳杂技,2008年6月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濮阳不仅环境优美,有着七城二奖之美誉,而且作为龙文化的发祥地和春秋文化的典型代表,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众多遗址和历史名人成为历史的见证。充分挖掘龙文化和春秋文化的内涵,使之与现代文化艺术旅游交相辉映,以故为神,以今为体,古今交融,形神兼备,全力打造濮阳特色文化品牌产业,以此助推濮阳经济发展,实现濮阳梦。

一、濮阳文化产业的资源特征

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积淀:濮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赋予了濮阳博大精深、独特神韵的历史人文底蕴。众多保存完好的遗址向我们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往日的辉煌。成为我们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的源泉和灵魂。

西水坡遗址:1987年,濮阳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三组用蚌壳摆 砌的龙虎图案,专家对出土的蚌壳做碳14测定,确定年代为6000多年仰韶时期的文化层次,三组蚌壳图案摆组讲究,构思巧妙,表现了古人的聪明与智慧,蚌壳龙形图案因为距今年代最早,形象最逼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将华夏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奠定了濮阳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地位,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龙的起源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美学史、宗教史、天文历法等都有重要意义。考古学家邹衡在考古现场挥笔题词:“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濮阳因此被誉为“龙乡”,2012年又被中华炎黄研究会命名为“华夏龙都”,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

戚城遗址:戚城遗址是一处保存完好,文化层次丰富的古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邑。现城墙遗址周长1520米,残存最高处有8.4米,经过多次勘探发现,城内依次叠压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以及春秋、战国、秦汉等文化层。据传,春秋时期因该城曾为卫国权臣孔悝的封地,故又叫孔悝城。当时,因战略位置重要,被各诸侯国定为会盟圣地。会盟台位于戚城遗址东城门南侧城墙外80米处,现在站在会盟台前,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诸侯杀牲、饮血、祭神、盟誓会盟的浩大气势。据史书《春秋》《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近一个世纪中,各诸侯国及卿大夫在濮阳会盟14次,在戚城会盟7次,会盟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在春秋战国史上尚不多见。1992年总书记亲临戚城遗址视察,参观会盟台时曾风趣地说:这里还当过“联合国”咧,是个很重要的地方。如今的戚城是一处集文物保护,旅游休闲,历史展示为一体的文化大观园。春天,你可以躺在草坪上,谛听花开的声音。夏天你可以在这个天然氧吧里尽情的呼吸、畅游。秋天你可以欣赏色彩斑斓的落叶在空中的翩翩舞姿。冬天,你可以踏着皑皑白雪,追古怀远,浮想联翩,现在的戚城正以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环境绽放着它无穷的魅力,成为濮阳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

子路墓祠: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著名弟子。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十年居卫,尔后做卫国邑宰。公元前480年,孔子在救援孔悝的搏斗中受伤,帽缨带被敌方砍断落地,此时,忠于孔子的子路,临危不忘老师的教导:“君不死,冠不免。”于是在结缨带时,被砍为肉酱。为缅怀子路的品德,卫人得其首在子路结缨遇难处而葬。据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所载:戚城东“有子路冢”说明这里作为子路的葬所,最晚在1400年前的北魏时期已得到确认。子路祠的始建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宋真宗时期,清代《重修先贤仲子墓祠记》碑记载了这一史实,以后屡有兴废。1989年12月,子路冢被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濮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2月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子路墓祠环境优雅,成为人们缅怀先贤,陶冶身心的好去处。

濮阳历史人物:濮阳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如军事家吴起,政治家商鞅,思想家吕不韦,天文学家僧一行,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路,子贡,造字圣人仓颉,卫国贤大夫c伯玉,千古勇士荆轲等。铁丘之战、马陵之战,澶渊之盟,城濮之战等重大之战也发生在濮阳

二、民间工艺和杂技极具历史性、艺术性

濮阳是闻名中外的中国杂技之乡,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濮阳东北庄与河北吴桥并称为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近年来,河南省杂技集团结合濮阳的杂技人才、资源优势的实际,创作了集杂技艺术、国际行为艺术、现代声光艺术等于一体的新型艺术形式《水秀》,2009年以来,已经演出超过400场,接待观众40余万人次,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的同时,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濮阳文化产业的龙头濮阳麦秆画:濮阳麦秆画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美术品,它吸收了国画、书法、民间剪纸、烙画、刺绣、雕刻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风格古朴自然,典雅大方,具有古香古色,灵秀端庄的风韵,在艺术上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富有浓郁的社会气息和强烈的民族情趣,使人感受到耳目一新的艺术魅力。濮阳麦秆画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并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

三、濮阳特色文化产业的现状

(一)特色文化品牌优势不突出

文化是一个城市思想的灵魂,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俗话说;殷商文化看安阳,隋唐文化看西安,宋元文化看开封,明清文化看北京。濮阳历史悠久,龙文化,孔子文化和春秋文化交相辉映,异彩纷呈。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极具价值的历史信息。但是由于濮阳属于新兴城市,建市时间短,文化资源尚未系统打造,能代表濮阳文化的一些遗址和元素比较散落,缺乏串珠之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合,没有形成规模,未打造成品牌,没有影响力和知名度。最能代表濮阳形象的“中华第一龙”出土地“西水坡遗址”,在出土了中华第一龙后,未能有效开发和利用。最能代表春秋文化的戚城遗址,近两年来,虽然通过图片展览,开挖探沟,出土文物展示,导游讲解,尽心打造春秋文化,但文化内涵向游人直观表达还不到位,影响力还不尽人意。作为濮阳文化产业支柱的濮阳杂技和濮阳麦秆画发展模式单一,且是独立运作,没有与文化旅游,商贸旅游嫁接融合,难以形成文化产业链,更不能形成品牌。

(二)对支柱文化产业重视不够

政府虽然对麦秆画有一定的扶持,但是对麦秆画保护的意义认识不足,保护的力度还不够,扶持的力度小,存在人才培养漏洞,造成麦秆画内容选材过于陈旧,缺乏时尚元素,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存在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断层。更缺乏濮阳文化的融入,缺乏时代精神和创新作品,特色产业缺乏地方文化内涵,

四、濮阳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着力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将对特色文化财产集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集聚资源,合理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是发展特色文化的基础和依靠,濮阳像一位阅尽沧桑的巨人,从远古一路走来,春秋文化典型,把有关春秋和龙文化的遗址引线串珠,挖掘深层内涵,最大限度整合、开发和利用。以文化为魂,旅游为载体,开发濮阳一日文化旅游专线。每个旅游景点除了彰显自己独特文化外,要有传播濮阳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景区和市区内设计渗透濮阳文化的园林小品,加深旅游者对濮阳文化的记忆,通过旅游者的口碑,让更多的人了解濮阳,通过旅游把文化传播出去。把旅游与文化嫁接融合,形成文化资源集聚效应与合力。在空间上打造更多渗透濮阳文化的视觉元素,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利用杂技之乡的美誉,把杂技文化做精、做亮,做强,打造濮阳的杂技品牌,利用濮阳的文化优势,打造濮阳的特色文化产业,使濮阳成为河南的濮阳,中国的濮阳,世界的濮阳。

参考文献:

[1]李忠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濮阳.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

[2]李文颖.东周列国会盟圣地戚城.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王焱,(1972~ ),女,汉族,河南省滑县人,本科,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文物科馆员,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上一篇:光环退去的特斯拉:为啥折戟中国市场 下一篇:论儒释道“三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