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16 07:50:07

衢州市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志愿服务的概念以及学生志愿服务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关系,分析了学生志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策。要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加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体系建设;培育支持学生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 文明城市创建;学生;志愿活动;能力提升

当前,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衢州市学生志愿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志愿服务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积极推进学生志愿活动是构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衢州学生志愿活动为例,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志愿服务的概念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指人们在正式(非私人)场合中,在一段时期内自愿、无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术的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是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志愿服务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社会、提升社会文明,为创建文明城市奠定基础。

二、学生志愿服务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关系

创建文明城市是对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一个综合评价,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其核心是人的文明。为全面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有效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衢州市正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根据《中共衢州市委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衢委发〔2015〕12号)精神,将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措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全社会参与。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的众多力量中,学生有助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学生通过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有利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与学生社会化发展是互相建构、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志愿服务为抓手,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同时,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服务他人,在活动中传承文明、传播文明,提升市民的道德修养,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大力支持。

三、学生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

1、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

衢州市属于中型城市,不具备立法权。目前,主要是根据《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的有关要求开展工作,但有些条款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有一些困难,除部分的单位可以做到支持志愿服务活动,还有一部分单位对志愿服务采取不支持的态度,甚至认为会影响其生产。

2、志愿者服务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一般都是采取统一行动的方法,造成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要参加同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由于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培训、缺乏相应的工作守则,因此很难做到对志愿者的很好利用,甚至会出现因志愿者能力参差不齐而影响服务质量。

3、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虽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衢州地区已经传播,但还没有达到深入人心的程度。志愿者活动还没有被社会上的一部分人所认同,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走形式。在志愿者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甚至还受到一些群众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人们对做好事及参加志愿服务存在一定的顾虑和排斥。志愿服务除了要在宏观层面进行宣传发动外,还需在微观的层面即从村、社区等地进行组织发动。

4、志愿服务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衢州逐步探索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管理,先后成立多个志愿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但管理状况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如很多志愿组织、志愿者属于自发地开展活动,志愿服务组织没有申请加入衢州志愿者协会等等。而衢州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下属的各成员之间处于各自为战的情况,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够,以及对基层的志愿活动指导不够。

四、提升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策略

1、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社会化很强的公益工作,需要争取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来推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除了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外,最为紧迫的是要加快志愿服务立法,将支持志愿服务发展落到实处,加快志愿服务细则的出台,为志愿服务的发展建立坚实的法律基础。除此之外,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要大力争取学校的重视,把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任务中来,由学校领导直接指导,各部门相互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逐渐形成志愿服务工作合力。

2、加强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体系建设

学生志愿服务是建立在学生自愿基础上的志愿服务,但是这不等同于付出没有回报,因此这要求相关部门重视,改变观念,将志愿活动当成一项长期开展的组织活动。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的管理格局,逐步完善,不断加强志愿者的招募、注册、认证、培训等制度建设,有效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志愿活动中来,不断提高志愿活动质量。

3、培育支持学生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开展志愿活动,其实也是一个社会环境的培育和对群众的教育过程。要弘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志愿服务精神,要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志愿服务意识,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接受志愿服务中受到教育,在实践和参与中感受到志愿服务的魅力和重要性。重视志愿服务工作经验的总结,加强对外交流和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我们要把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学习先进,引导到为社会做贡献、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黄亚平.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鲍冠君(1987.1-)女,汉族,浙江衢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上一篇:关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上好新课标语文课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