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平面研究

时间:2022-10-16 07:45:51

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平面研究

【摘 要】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是青岛市第一条地铁线路,且为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路。它的建设对于缓解青岛道路交通压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及《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报告》(2008年9月),对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部分区段线路平面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较为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选线;网络

1 概述

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是与M1线并行的位于青岛城区中部的一条南北向骨干线路,将青岛火车站及中山路商贸圈、青岛市前海历史风貌保护区、青岛核心商务区、青岛中央商务区、四方东部商务区、黑龙江路现代服务业发展轴、李村商圈、青岛北站商务商贸区紧密联系起来,为沿线各重点功能区、综合交通枢纽及居住区之间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衔接。

一期工程M3线与5条规划轨道交通市区线形成换乘关系,对于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络共享、发挥轨道交通网的城市客流快速运送和引导城市发展等功能,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为青岛市红岛、城阳及李沧区边缘地带提供快速的出入中心城通道。

2 研究思路

2.1 线路路径、线位、站位应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要求,与城市规划发展方向一致,并与城市改建相结合;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求,线路走向与主客流方向相符。

2.2 车站应设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和各类交通枢纽点上,同时考虑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及用地开发,并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相协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方便乘客。

2.3 充分考虑沿线相关的地面与地下建(构)筑物、市政管线等控制因素的影响,合理选择线路平面及纵坡,争取较好的线路技术条件,有利于运营使用,又尽量节省投资,降低工程造价。

2.4 保护沿线重要文物古迹,注重与周边建筑景观相协调。

3 部分区间线路平面研究

3.1青岛站~太平角站

自青岛火车站东侧泰安路与广西路路口起,沿广西路向东,过江苏路后线路经太平路与大学路路口、小鱼山南侧后拐向文登路,过汇泉广场、天泰体育馆后线路拐向香港路敷设,总体沿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北侧布置,经过青岛火车站及中山路商贸区、青岛滨海历史风貌休闲旅游区。平面控制因素主要有文保建筑(线路200米范围内有国家级文保建筑12处,山东省级文保建筑2处)、古银杏树(8颗)及海洋科技馆。

3.1.1 文保建筑

从可实施性和尽量减小对文保建筑影响、环境保护的角度综合分析,广西路车行道宽度为15m,距沿海旅游区约120m,车站、区间设置条件和客流吸引均较好。但过广西路后,线路需下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欧人监狱旧址最南端的1栋2层建筑,区间线路在该位置采用了深埋的方式通过。

汇泉站以东直至太平角站地段,全部为关近代建筑保护范围,设关站、太平角站两个车站,关站为路下暗挖施工,太平角站为路侧绿地内明挖施工。区间隧道尽量布置在道路下方,但关站以南香港西路非常曲折,线路局部偏离道路穿越部分2~3层低矮民居。

3.1.2 古银杏树

大学路站周边分布有8棵古银杏树,其中两棵为百年挂牌树,结合建筑方案的优化和调整,对线路进行了优化,车站主体距离最近银杏树约为9.5米,减小了施工期对古树的影响。

3.1.3 海洋科技馆

结合大学路站建筑方案的调整,对大学路站至汇泉站区间的线路进行了优化,区间离海洋科技馆地下观光走廊的净距由总体设计阶段的60m优化调整到约110m,降低了该段区间钻爆法施工时对海洋科技馆的影响和施工风险。

3.2 清江路站~李村站段

本段线路位于青岛市的四方区东部、崂山区西部以及李沧区南部,线路自清江路向东北,过福州北路后线路进入黑龙江路,沿黑龙江路一直向东北至海尔立交后拐向万年泉路,在李村桥西侧穿过李村河,到达维客广场(李村)。主要经过规划的黑龙江路现代服务业密集区、海尔工业园区和李村商圈。平面控制因素主要有莱钢立交桥,长沙路立交桥(规划),海尔立交桥。

3.2.1 莱钢立交桥

通过优化线路,使其位于黑龙江路西侧,线路中心线离桥桩的最小距离为15m。

3.2.2 长沙路立交(规划)

黑龙江路与长沙路交叉路口规划有一座苜蓿叶互通式立交,将长沙路站站位南移200m,布置于苜蓿叶立交桥区范围外。

3.2.3 海尔立交桥

通过优化线路,将河东站设置于海尔立交桥南端的黑龙江路西侧,使线路中心线离桥桩的最小距离为23m

4 结论

通过对线路平面方案的优化,使本工程可实施性进一步增强,并能在尽可能吸引客流,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建设及运营期风险。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3]《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报告》(2008年9月)

[4]《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5]《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9月)

[6]《青岛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3号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作者简介:

马全武(1979-),男,青岛市地下铁道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工程

上一篇: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物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应注意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