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中矛盾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6 07:17:26

体育活动中矛盾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策略研究

摘 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往往因自身的性格,情绪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场地、器材、教师等客观环境的限制而产生一些矛盾。作为教师必须懂得消除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并通过各种调控手段来解决。

关键词:体育活动;矛盾;原因;策略;研究

身处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并不少见,这些矛盾往往会给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一、产生矛盾的原因

(1)体育运动的特点。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参与者身体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活动者往往会因相互之间身体的接触而冲突。特别是在一些竞争性的活动项目中表现更为突出。而且狂躁兴奋释放的过程中,还带有一种群体的倾向,即往往是以团体的力量来对抗团体,矛盾的双方由个体而演变为群体对群体的冲突,这样往往会酿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这种冲突的严重性,我们可以从很多场足球比赛中球迷的表现得到佐证。

(2)学生心理的特点。①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几乎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的身体生长快,成熟早,比以往的青少年提前进入成熟期,但心理发育却没有同步,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②青少年虽然所接受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善于模仿,敢于思考,但判断对错与鉴别是非的能力却有限,他们往往自认为是时尚英雄,但又总是免不了有些盲目。③当代的青少年在溺爱、顺境中长大,往往缺乏责任感,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有的青少年自卑心理严重等等。④青少年的情绪、情感渐趋成熟但却缺乏稳定性,介于成熟与幼稚之间,他们办事积极,富于热情,但同时又积极有余,严谨不足,缺少理智,表面老成练达,内心柔弱。

(3)外界环境的诱因。①场地、器材所引发的矛盾。体育活动课的进行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场地,同时往往也必须以一定的器材为辅助手段或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器材才能进行。人多场地小,人多器材少,同时对人均所占有资源的评估及感受效益的不满意都易引发学生间矛盾的产生。器材在满足个体需求时,反差越大,越容易导致争抢。②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差异,也可能引发学生间的矛盾。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双方都是情感丰富而独立的个体,在二者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总有一些与教师的关系更为亲密和谐的个体,久而久之,与教师距离的近必然会导致与其他同学间距离的远,如果这种关系表现的时机不够恰当,与教师关系更亲密的同学往往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嫉妒或诘难。③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及态度也是引发矛盾的一个原因。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学生因自我理解能力的差异可以有五花八门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理由,甚至于在教师作出了澄清之后,有些学生因为暂时性的难于接受,往往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将知识或学术上的意见分歧转移到对人身的相互攻击上来。借体育运动的机会,惩治一下对方或显摆一下自己,比如在体育活动中故意用球去踢对方,足球比赛时故意伸脚绊倒对方等等,这种态度上的区别,当事人双方往往心知肚明,一旦出现摩擦,则会不依不饶,矛盾层出不穷,最后演变为较大的事件。

(4)学生课堂中的不良情绪状态也易导致矛盾。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学习中正是因为有了师生交往,生生交往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积极的情绪状态给人带来幸福向上的感受,促使主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极的情绪会使人感受到不幸,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当主体有诸于害怕、沮丧、愤怒、悲哀等情绪时,他们往往难与其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减少或消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矛盾的策略分析

(1)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明确体育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体育活动的价值。让学生具有体育活动的正确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已的行动,从大处着眼。当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对所从事的活动的意义了然于胸,这样方能不会为前进过程中的细枝末节所停留,积极达成学习的目标。

(2)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目前因为整个社会竞争环境的加剧,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紊乱和无所适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曾针对青少年的心理不良问题作过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61%以上的人情绪不良,人际关系紧张,适应性不良,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敌对,偏执,心理不平衡,有强迫倾向等。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心理咨询理论,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保健常识,也可以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心理辅导。我们的学校或家庭可以经常开展一些角色互换、情境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爱心,培养他们的善意。

(3)不断改善客观条件,尽量减少客观条件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宽松的外部环境可以给活动的主体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比如活动的场地尽可能宽敞,提高人均占有面积;改善场地材质,将泥土地、煤渣地改造为塑胶地;给指定的场地画上醒目的标志;增加人均器材占有量,减少因争抢场地、器材而造成的矛盾。创造更多的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比如在安排一场篮球赛时,如果要求首发上场的同学很多,教师可以将全场比赛的人数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增加,将五对五的比赛改为六对六亦未尝不可,或者将全场的比赛改为两个半场的比赛等等。虽然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任何时候都在所难免,但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将它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的程度。

(4)教师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我素质。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作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情绪,考虑到一堂课的整体气氛和整体效益,创造出生动活泼,热烈宽松的教学心理气氛。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在课堂中应很好地体现,情感的调控要善于把握“时”和“度”。对学生要充满热情,充满爱心,不挖苦讽刺,不夸大渲染问题和错误。给每一个学生的都是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这个目标吸引学生去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使学生具有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体育教师也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保证学生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的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使每个上课的班级都形成积极的团体压力,以便当有少数人的行为或认识发生分歧时,放弃个人的意愿而从众。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使得上课的每一个班级都保持一定高度的团体内聚力,从而使得班级成员对本班级产生更亲切的情感,更一致的行动,更深刻的相互依赖性。

总之,作为一个欲使体育课堂的管理更为有效,更能充分激发学生自尊心,激起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上进心的教师,他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渊博的知识以及卓越的才能,这些素质的具备,不会凭空而来,也不能一蹴而就,它来自于不断地学习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只有教师的自我修养加强了,自我素质提升了,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正常的秩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力红.青少年心理[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

[2]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

[3]季浏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1、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2、江苏省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上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双膛竖窑窑底出料装置安装施工技术